這是中秋的月色喲,這是中秋的夜晚喲!清風萬里,皓月當空,大地酣睡在朗照的月光下,像個睡在搖籃裡做著美夢的嬰兒。青灰色的遠山靜立在視線的邊緣。環繞著山巒的是一帶淺白色略帶紫灰的流霧。月色,亙古的晶瑩剔透、冰晶玉潔,圓圓的、滿滿的,如一個盛在銀盤裡的月餅,又似浸泡在瓊漿中的白荔枝。
幽幽的涼風從裸露的背脊上掠過,使人倍覺愜意。月兒初上柳梢頭時只是淺淺的杏黃色,漸漸地月兒爬到半空,變成了愈來愈亮的白色,過濾了人們期望的視線。一切變得輕鬆而又甜蜜。月兒慷慨地把她銀輝色的幻思淺淺地鋪灑在湖面上、樹葉上、草尖上和屋頂上。激盪起閃光的幽思和淡淡的惆悵。清風拂過,月兒便如一個調皮可愛的娃娃,在草地上打滾、戲耍。而青山綠水間奏響的是高低起伏的蟲鳴和輕緩悠揚的音樂。
多麼靜謐,多麼迷人的月色喲!
中秋賞月,心情無比激動,無比亢奮。靜望著一輪皎潔令人無限遐想的滿月,又怎能不回想起那些遙遠得發灰髮黃的往事?
這可是在故鄉和家人一起品嚐月餅時所賞過的月色,這可是和你在小河邊親吻時攬過的月色?身在遠方的你此時也是否也像我一樣,站在明月清風的窗前,手撫窗簾,向遠處觀望,在思念故鄉和故鄉的父老鄉親?
帶著淡淡的憂傷,我一路漫步到南湖。湖風輕輕吹過,吹動我的長髮,吹動我不安的遊魂。我多想能有一位象你一樣的女孩,和我手牽手、肩並肩一起在湖邊散步,向你傾訴我的煩惱和憂鬱。累了就躺在用愛和夢鋪成的沙灘上,看月亮,數星星,談夢想。而今,我卻只能一個人在湖邊彷徨又彷徨,惆悵又惆悵。
進了月牙彎沙灘,心情豁然開朗。微微發暗的湖水倒影著湖岸的點點漁火。黃的、紅的、藍的、綠的各色燈光隨波盪漾,如一幅流光溢彩的油畫。湖面上停泊的漁船上的燈火則似醉漢的眼睛,又如少女醉眼蒙朧的眸子。湖水陣陣,蟲鳴啁啾,大地的騷動和隱約的車鳴交織在一起,彷彿正在彈撥一曲現代的《漁舟唱晚》,又似在演繹一唱三嘆的《春江花月夜》。此刻,我真想在明月下盡情放歌,或赤裸著身體奔跑,一任風的撫摸,月的親吻。那該是多麼愜意的樂事呵!
不遠處有幾對戀人正在說笑,還有幾個人在懷抱吉它,邊彈邊唱,一位漂亮的女孩伴著吉它彈唱翩躚起舞,如湖邊一朵怒放的水蓮,“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在這“煙籠寒水月籠沙”的夜空下,在這花好月圓的氛圍裡,最容易思念遠方的親人和遠方的你。是呀,還是東坡先生說得好:“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雖然我們遠隔千山萬水,但我們的心仍在一起跳動,一起呼吸。這難道不是人世間最大的幸福和最真的愛情麼?
月色依舊。濤聲依舊。如流水似碎銀的月光在湖邊的草葉間緩緩流淌,我彷彿聽到小草在和月光輕訴。躺在月光織成的沙灘上,我感覺到自己已羽化成一頁羽毛,向夜空中的月光和星星飛去。“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圓望人歸。”這家人團圓,閤家歡樂的中秋之月呵,你可知道我那遠方戀人的歸期麼?
又是一年中秋到,月到中秋分外明。而這“分外明”,則是賦於了太多的人的情感色彩,思念的,憂傷的,快樂的……往往在某一特定的時間,某一特定的位置,某一特定的場景,這種色彩顯得尤為濃烈。對我而言,每每月到中秋之時,總愛懷念故鄉的明月。月是故鄉明,尤其是兒時的故鄉,兒時的明月。因為那皎潔的月光,記錄了許許多多有關中秋的美好的童年記憶。在遠離家鄉,人到中年的中秋時節,遙望夜空那輪明月,記憶便如潮水般湧來,一遍遍拍打我嶙峋的心岸,甜蜜的,溫馨的,親切的,優美的情思就蔓延開來……
在童年的記憶裡,一年中有兩段最幸福的時光:一個是過年的時候,因為過年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新衣服可穿,有壓歲錢可拿,而且那種幸福的感覺可以延續好長一段時間;另一個當然就是中秋節了,雖然它沒有過年的感覺那麼強烈,但在漫長的一年中,也算是不可多得的幸福了。
一過農曆8月,這種幸福的感覺就好像拉開了序幕。最先是父親笑容滿面的趕集回來,把大包小包的月餅從舊提籃裡拿出來,讓母親放好,留作走親戚用的禮物。當然最後是絕少不了留一包分給我們兄妹幾個吃的。那是一包厚厚的東西,上面小下面大,用褐黃的紙包著,最上面是一張紅色的方紙,解開細細的紙繩,小心的開啟,三個美妙的月餅便呈現於眼前了,如三個親密的兄弟:顏色是焦黃色的,發著油光,透著誘人的香味。這種吃其實也只能算是嚐嚐而已,最多每人也只能分半個,所以慢慢地吃,細細地品味,儘量讓那種美味延長一些。裡面有花生仁,芝麻粒,還有紅的、綠的黃的線條,不知什麼東西,煞是好看,最好的要數那亮晶晶的冰糖塊了,含在嘴裡,涼涼的,甜甜的,許久不願嚼碎。
我們知道,要可勁兒的吃月餅,得等到親戚走完之後,那個月圓的夜晚。
於是就盼著月亮一天天的圓起來。
期待的時光是快樂而漫長的。因為一過初一,走親戚的便多了起來,拿的禮物幾乎千篇一律,都是月餅。家裡添了親戚,母親便忙得不亦樂乎,不是殺雞,就是割肉,伙食自然比平時好得多。有時跟著大人去親戚家,也自然得到同樣的待遇。在這種你來我往的過程中,我們這些孩子真是大享了口福,好像提前找到了過年的感覺。儘管飽嘗了路途的顛跛和烈日的炙曬,也樂此不疲。就這樣,這種幸福一直能延續到十三四才告一段落。
月亮一天比一天的圓,一天比一天的亮。幾乎每一個無雨的夜晚,村裡都回蕩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那時家裡沒有電視,有的甚至也沒有電燈,所以,在明亮的月光下玩耍,便是我們唯一的娛樂。在皎潔的月光下,我們做著各種各樣的遊戲:比如捉迷藏,老鼠鑽圈,老柳樹砍大刀,還有騎馬打架,叨雞等等,直玩的汗流浹背,月亮西墜,還意尤未盡,不願回家,有時非等到大人掂著耳朵才算罷休。
終於有一天,月亮到了最圓,中秋節的夜晚來了!
母親早早的做好了晚飯,待一家人匆匆地吃完之後,便拿出來事先準備好的東西,有月餅,蘋果,大鴨梨,花生,有時父親還變戲法似的弄出一些瓜子來。這些東西在月光的映襯下,顯得分外的美好、誘人。於是,我們兄妹幾個貪婪的吃著,肆意的笑著,時而也為自己喜歡的東西你爭我奪著,那時,母親總在一旁說著,吵著,也罵著,但臉上始終是笑著的。父親則在一邊默不做聲,專心致志地抽著他的汗菸袋,喝著他的老黃酒,不時地欣賞我們的吵鬧……
那樣的中秋夜,我總是蹭在母親的身邊,仰望著夜空的那輪明月,不厭其煩地纏著她問問這問問那,盡是不著邊際的問題:月亮上真的住著嫦娥嗎?那搗藥的婆婆是誰?他們也有月餅吃嗎?月亮上有沒有黑夜?我們能住嗎?……母親一遍遍地講著,我一遍遍地聽著,似懂非懂中,充滿了無限的遐想,不知不覺中,已是酣然入夢,時常的夢見自己生了雙翅膀,飄飄悠悠的飛向了月宮……再醒來的時候,已是過了中秋之夜。
接下來的日子,月亮便一天天的暗淡下來,就如那幸福的感覺也一天天的消融遺盡,直到臨近臘月,又如春草般滋生起來。
“今人不見古時月,古月曾經照今人”。月依舊,人已非,物是人非,在歲月的變遷中,那輪明月絲毫未改變她的容顏,只是,那人已不再是當初的人了,時光,改變了太多的事,太多的人,太多的心情……而今,又快到了月圓之時,仰望夜空那輪銀盤,依然的明亮,依然的清晰,心中卻怎麼也找不到童年時的那種感覺。
“古人今人共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相同的是明月,不同的卻是心境。
這是中秋的月色喲,這是中秋的夜晚喲!清風萬里,皓月當空,大地酣睡在朗照的月光下,像個睡在搖籃裡做著美夢的嬰兒。青灰色的遠山靜立在視線的邊緣。環繞著山巒的是一帶淺白色略帶紫灰的流霧。月色,亙古的晶瑩剔透、冰晶玉潔,圓圓的、滿滿的,如一個盛在銀盤裡的月餅,又似浸泡在瓊漿中的白荔枝。
幽幽的涼風從裸露的背脊上掠過,使人倍覺愜意。月兒初上柳梢頭時只是淺淺的杏黃色,漸漸地月兒爬到半空,變成了愈來愈亮的白色,過濾了人們期望的視線。一切變得輕鬆而又甜蜜。月兒慷慨地把她銀輝色的幻思淺淺地鋪灑在湖面上、樹葉上、草尖上和屋頂上。激盪起閃光的幽思和淡淡的惆悵。清風拂過,月兒便如一個調皮可愛的娃娃,在草地上打滾、戲耍。而青山綠水間奏響的是高低起伏的蟲鳴和輕緩悠揚的音樂。
多麼靜謐,多麼迷人的月色喲!
中秋賞月,心情無比激動,無比亢奮。靜望著一輪皎潔令人無限遐想的滿月,又怎能不回想起那些遙遠得發灰髮黃的往事?
這可是在故鄉和家人一起品嚐月餅時所賞過的月色,這可是和你在小河邊親吻時攬過的月色?身在遠方的你此時也是否也像我一樣,站在明月清風的窗前,手撫窗簾,向遠處觀望,在思念故鄉和故鄉的父老鄉親?
帶著淡淡的憂傷,我一路漫步到南湖。湖風輕輕吹過,吹動我的長髮,吹動我不安的遊魂。我多想能有一位象你一樣的女孩,和我手牽手、肩並肩一起在湖邊散步,向你傾訴我的煩惱和憂鬱。累了就躺在用愛和夢鋪成的沙灘上,看月亮,數星星,談夢想。而今,我卻只能一個人在湖邊彷徨又彷徨,惆悵又惆悵。
進了月牙彎沙灘,心情豁然開朗。微微發暗的湖水倒影著湖岸的點點漁火。黃的、紅的、藍的、綠的各色燈光隨波盪漾,如一幅流光溢彩的油畫。湖面上停泊的漁船上的燈火則似醉漢的眼睛,又如少女醉眼蒙朧的眸子。湖水陣陣,蟲鳴啁啾,大地的騷動和隱約的車鳴交織在一起,彷彿正在彈撥一曲現代的《漁舟唱晚》,又似在演繹一唱三嘆的《春江花月夜》。此刻,我真想在明月下盡情放歌,或赤裸著身體奔跑,一任風的撫摸,月的親吻。那該是多麼愜意的樂事呵!
不遠處有幾對戀人正在說笑,還有幾個人在懷抱吉它,邊彈邊唱,一位漂亮的女孩伴著吉它彈唱翩躚起舞,如湖邊一朵怒放的水蓮,“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在這“煙籠寒水月籠沙”的夜空下,在這花好月圓的氛圍裡,最容易思念遠方的親人和遠方的你。是呀,還是東坡先生說得好:“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雖然我們遠隔千山萬水,但我們的心仍在一起跳動,一起呼吸。這難道不是人世間最大的幸福和最真的愛情麼?
月色依舊。濤聲依舊。如流水似碎銀的月光在湖邊的草葉間緩緩流淌,我彷彿聽到小草在和月光輕訴。躺在月光織成的沙灘上,我感覺到自己已羽化成一頁羽毛,向夜空中的月光和星星飛去。“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圓望人歸。”這家人團圓,閤家歡樂的中秋之月呵,你可知道我那遠方戀人的歸期麼?
又是一年中秋到,月到中秋分外明。而這“分外明”,則是賦於了太多的人的情感色彩,思念的,憂傷的,快樂的……往往在某一特定的時間,某一特定的位置,某一特定的場景,這種色彩顯得尤為濃烈。對我而言,每每月到中秋之時,總愛懷念故鄉的明月。月是故鄉明,尤其是兒時的故鄉,兒時的明月。因為那皎潔的月光,記錄了許許多多有關中秋的美好的童年記憶。在遠離家鄉,人到中年的中秋時節,遙望夜空那輪明月,記憶便如潮水般湧來,一遍遍拍打我嶙峋的心岸,甜蜜的,溫馨的,親切的,優美的情思就蔓延開來……
在童年的記憶裡,一年中有兩段最幸福的時光:一個是過年的時候,因為過年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新衣服可穿,有壓歲錢可拿,而且那種幸福的感覺可以延續好長一段時間;另一個當然就是中秋節了,雖然它沒有過年的感覺那麼強烈,但在漫長的一年中,也算是不可多得的幸福了。
一過農曆8月,這種幸福的感覺就好像拉開了序幕。最先是父親笑容滿面的趕集回來,把大包小包的月餅從舊提籃裡拿出來,讓母親放好,留作走親戚用的禮物。當然最後是絕少不了留一包分給我們兄妹幾個吃的。那是一包厚厚的東西,上面小下面大,用褐黃的紙包著,最上面是一張紅色的方紙,解開細細的紙繩,小心的開啟,三個美妙的月餅便呈現於眼前了,如三個親密的兄弟:顏色是焦黃色的,發著油光,透著誘人的香味。這種吃其實也只能算是嚐嚐而已,最多每人也只能分半個,所以慢慢地吃,細細地品味,儘量讓那種美味延長一些。裡面有花生仁,芝麻粒,還有紅的、綠的黃的線條,不知什麼東西,煞是好看,最好的要數那亮晶晶的冰糖塊了,含在嘴裡,涼涼的,甜甜的,許久不願嚼碎。
我們知道,要可勁兒的吃月餅,得等到親戚走完之後,那個月圓的夜晚。
於是就盼著月亮一天天的圓起來。
期待的時光是快樂而漫長的。因為一過初一,走親戚的便多了起來,拿的禮物幾乎千篇一律,都是月餅。家裡添了親戚,母親便忙得不亦樂乎,不是殺雞,就是割肉,伙食自然比平時好得多。有時跟著大人去親戚家,也自然得到同樣的待遇。在這種你來我往的過程中,我們這些孩子真是大享了口福,好像提前找到了過年的感覺。儘管飽嘗了路途的顛跛和烈日的炙曬,也樂此不疲。就這樣,這種幸福一直能延續到十三四才告一段落。
月亮一天比一天的圓,一天比一天的亮。幾乎每一個無雨的夜晚,村裡都回蕩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那時家裡沒有電視,有的甚至也沒有電燈,所以,在明亮的月光下玩耍,便是我們唯一的娛樂。在皎潔的月光下,我們做著各種各樣的遊戲:比如捉迷藏,老鼠鑽圈,老柳樹砍大刀,還有騎馬打架,叨雞等等,直玩的汗流浹背,月亮西墜,還意尤未盡,不願回家,有時非等到大人掂著耳朵才算罷休。
終於有一天,月亮到了最圓,中秋節的夜晚來了!
母親早早的做好了晚飯,待一家人匆匆地吃完之後,便拿出來事先準備好的東西,有月餅,蘋果,大鴨梨,花生,有時父親還變戲法似的弄出一些瓜子來。這些東西在月光的映襯下,顯得分外的美好、誘人。於是,我們兄妹幾個貪婪的吃著,肆意的笑著,時而也為自己喜歡的東西你爭我奪著,那時,母親總在一旁說著,吵著,也罵著,但臉上始終是笑著的。父親則在一邊默不做聲,專心致志地抽著他的汗菸袋,喝著他的老黃酒,不時地欣賞我們的吵鬧……
那樣的中秋夜,我總是蹭在母親的身邊,仰望著夜空的那輪明月,不厭其煩地纏著她問問這問問那,盡是不著邊際的問題:月亮上真的住著嫦娥嗎?那搗藥的婆婆是誰?他們也有月餅吃嗎?月亮上有沒有黑夜?我們能住嗎?……母親一遍遍地講著,我一遍遍地聽著,似懂非懂中,充滿了無限的遐想,不知不覺中,已是酣然入夢,時常的夢見自己生了雙翅膀,飄飄悠悠的飛向了月宮……再醒來的時候,已是過了中秋之夜。
接下來的日子,月亮便一天天的暗淡下來,就如那幸福的感覺也一天天的消融遺盡,直到臨近臘月,又如春草般滋生起來。
“今人不見古時月,古月曾經照今人”。月依舊,人已非,物是人非,在歲月的變遷中,那輪明月絲毫未改變她的容顏,只是,那人已不再是當初的人了,時光,改變了太多的事,太多的人,太多的心情……而今,又快到了月圓之時,仰望夜空那輪銀盤,依然的明亮,依然的清晰,心中卻怎麼也找不到童年時的那種感覺。
“古人今人共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相同的是明月,不同的卻是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