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時代dyz

    縱觀歷史長河,政權、朝代更替是最常見不過的事。統治者管理國家,需要一套管理體系和規則,同樣也需要一批數量龐大的官吏隊伍。據記載,漢朝初年,官員的數量不足一萬,唐初高宗時達到了一萬三千人以上,而在商品經濟發達的宋代官員數量最多時超過了三萬。以上這些數字還只是在編的數目,不包括大量為政府服務的低級別人員。一朝天子一朝臣,當政權滅亡時,數量龐大的官吏隊伍也將面對生死抉擇,他們一方面沒有左右局勢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個人的命運前程。大體上來說,這些人的歸宿有以下幾種:

    一是投靠新政權。無論是主動歸附,還是迫不得已被動投降,有相當一部分舊官吏改頭換面成了新政權的一員,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這些人大部分對舊政權並沒有多少忠誠度,同時他們也需要養家餬口,也想保住既得利益和榮華富貴。對新政權來說,王朝新立需要有大量熟悉體系和規則的人儘快充實到各級官吏體系中,從而收買人心、穩定政權,除了敵對和異見分子,數量眾多的前政權官吏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熟練工總比生手要強),成了爭取和被拉攏物件。

    二是“棄”官為民。這裡的“棄”並不是主動放棄,而是被迫放棄,不得已而為之。這些人大多對舊政權懷有忠誠度,不願一身侍二主,又或是想保住尊嚴和名節,不願屈身服務於新朝。他們或是隱姓埋名,或是遠走他鄉,成為了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員。各朝各代,都不乏這樣的人,遠離了政治漩渦,躬耕隴畝,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歸宿。

    三是成為抵抗力量。封建社會,儒家成仁取義的思想根深蒂固。舊政權消亡,總有部分官吏要為舊政權盡忠,他們反對新政權,一心想要復國,成為了反抗組織的中堅力量。明朝滅亡後,就有人打著“反清復明”的旗幟持續鬥爭多年,這些人中無疑會有不少不願亡國的明朝舊官吏。

    以上,只是這類人群中幾種主要的歸宿。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情形,比如說自殺殉國之類的,古往今來不一而足,讓人咦噓不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會紀檢部主要是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