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賜宏

    清朝最後一道防線是山海關、寧遠、錦州一帶,和來勢兇猛的清軍對崎。明軍依託強大的城建能力和經濟能力,大修城堡控制了東北的土地。城堡修到哪裡,屯田就在哪裡,兵就練到哪裡,明朝最後一道防線堅固無比,導致清軍攻打難於取勝。

    明朝便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方法,調來大批軍隊,燒燬了明軍囤積的大批輜重軍需和糧草。這樣一來,明軍便開始騷動,內部也岀現了混亂,清軍便大肆屠殺明軍殘部,大部分被慘遭殺害。加上眼看大勢已去的明朝將領吳三桂開關,引入了清軍,使得明朝的最後一道防線被清軍擊破了。

  • 2 # 鹹魚閒聊

    明朝在遼東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著名的關寧錦防線,這條防線自南向北依次是山海關,寧遠,錦州,一關兩城互相呼應,明軍依靠這條防線,採取向北構築堡壘,加強堡壘間的聯絡,憑藉堡壘堅城防禦後金鐵騎,步步蠶食的戰略戰術,有效的阻止了後金部隊的南下。本來按照這個作戰思想,明軍在遼東的局勢有望反轉,可惜由於大明朝廷的腐敗,崇禎皇帝急於求成,軍隊士氣渙散等原因最終使得這條防線被後金軍攻破,大明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此崩塌,那麼我們便來看看這條防線是如何被攻破的。

    自努爾哈赤起兵反明後,後金部隊先後於公元1619年和1621年在薩爾滸之戰和渾河血戰中佔領撫順,瀋陽,遼陽等城市,大明軍隊的防線向南縮至寧遠一線,在此之下,天啟皇帝任用帝師孫承宗督師薊遼,負責遼東的防務,孫承宗到達遼東後,修復寧遠城,任用孫元化,袁崇煥,祖大壽等將領,著手建立關寧錦防線,並與東江鎮的毛文龍,登萊巡撫袁可立遙相呼應,互相牽制後金部隊,在孫承宗坐鎮遼東的這四年間,後金部隊的攻勢明顯減緩,遼東局勢轉危為安。公元1625年,孫承宗被罷官,袁崇煥以寧遠為根據地向北接連收復錦州,松山等地,而努爾哈赤也趁機發兵攻打寧遠城,在袁崇煥,滿桂,祖大壽等人的抵抗下,明軍取得“寧遠大捷”,努爾哈赤此戰過後,身亡。明軍再次瓦解了後金軍的攻勢。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上臺,年輕氣盛的皇太極於1627年再次包圍錦州,進攻寧遠城,在袁崇煥和將士們的堅決抵抗下,取得了“寧錦大捷”,後金軍久攻不下,不得不下令撤回瀋陽。在此後的十餘年間,皇太極不得已調整作戰方向,用兵蒙古和北韓,先後征服了察哈爾部,敖漢部等漠南蒙古十六個部落,整個漠南皆臣服於後金,皇太極還先後兩次進攻北韓,迫使北韓向清稱臣,經此十年,大明朝已經被孤立於皇太極的三面包圍之下。而這期間,袁崇煥也因為種種原因被崇禎皇帝賜死,遼東局勢岌岌可危。

    終於在公元1640年,清軍兵圍錦州,這次皇太極吸取之前強攻寧遠,錦州失敗的教訓,制定了長圍久困,逼迫明軍出城的作戰計劃,派兵攻佔錦州外城,包圍內城。崇禎皇帝命令洪承疇率領十三萬人馳援錦州,洪承疇不敢冒進,駐紮在寧遠城,伺機而戰,可是崇禎皇帝和兵部尚書陳新甲不斷催促洪承疇進兵,不得已,洪承疇在寧遠誓師後,率部隊進軍,後與清軍決戰於松山,錦州一線,明軍大敗,洪承疇退守松山城。公元1642年,松山城破,洪承疇被俘降清,困守錦州的祖大壽不得已也率部獻城歸降,錦州城破。這就是著名的“松錦大戰”,松錦大戰後,松山,錦州,塔山,杏山四城失陷,至此明朝構築的關寧錦防線崩塌,山海關外僅剩寧遠一座孤城,而此時鎮守寧遠城的就是吳三桂。就在吳三桂在繼續效忠明朝還是投降清朝之間猶豫不決的時候,時間來到了公元1644年,這一年國內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聲勢浩大的由西安發兵進攻京師,崇禎皇帝急招吳三桂放棄寧遠,率軍勤王。可惜當吳三桂到達山海關時,便收到了農民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的訊息。於是吳三桂停止進軍,駐守山海關,直到山海關一戰,放清軍入關。

    以上便是清朝如何攻破明朝最後防線更是明軍在遼東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整個經過,明軍的失敗是很多原因造成的,當我們為明軍的失敗而嘆息的時候,也不得不痛恨那些為了個人私利而不顧家國安危的朝廷蛀蟲,這些人才是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AD支援手寫,為什麼不帶手寫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