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鄒國強20

    語言遵循邏輯一般規律,但是也有約定俗成和辯證邏輯以及修辭的功能。

    語言遵循邏輯一般規律容易理解,這不用說。

    語言有約定俗成也不難理解。所謂約定俗成就是把錯的當成了對。例如每況愈下,本來是每下愈況,但是因為習慣,也就將錯就錯了。在例如桃之夭夭,本來是說桃花的紅豔和桃子的豐碩美顏,但是因為和逃之夭夭諧音,後來其逃之夭夭成為了主要的意思。而桃之夭夭卻很少被人運用。

    語言的靈活運用包涵辯證邏輯,如對牛彈琴的雙向諷刺。既有諷刺物件“牛”的作用,在不同的語境下,也有諷刺彈琴人自己的意思。

    至於修辭手法的運用導致語言的雙重和多重意思以至於“飛躍”,那就不是一兩句話所能夠說清楚的了。特別是詩詞中的形象思維的運用,可以給語言和詞彙賦予新生。例如“八九點鐘的太陽”,例如“春風吹又生”,等等,不一列舉。

    總之,語言受邏輯支配,但是比邏輯豐富多彩。

  • 2 # 翕張文章耕耘者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邏輯?邏輯就是思維的規律,規則。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一般使用的是形式邏輯,就是要求我們的思維要符合客觀規律,透過邏輯推理得到正確的結論。由此可見邏輯裡包涵思維,包括一個個正確的符合事物屬性的真實概念。邏輯推理一般有三段論。如:

    第一段:真理都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第二段:毛澤東思想符合中國革命和中國建設的客觀規律,

    第三段(結論):所以毛澤東思想是真理。

    錯誤的例子:

    真理是有用的,

    水筆是有用的,

    所以,水筆是真理。

    它錯在”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錯誤的例子:

    上帝創造了人。

    世上沒有上帝,上帝是人杜撰的,所以推不出上帝創造人。運用的概念是虛假的。可見邏輯可識別事物概念的真假。

    如:

    鄧小平說:發展是硬道理。有人卻會問:什麼是軟道理?

    鄧小平只是對發展這個事物作判斷,沒有對軟道理作判斷,所以提軟道理怎麼樣這就違法了形式邏輯。

    又如:在單位裡領導在開總結會時常會這樣說,這次技術革新活動小張老李表現不錯。與會者的老周和小王不開心了,在會後說只有他兩好,我們就差了嗎?這是自作多情,犯了邏輯錯誤。領導說張三好,並沒對其他同志作判斷是好是壞啊。

    邏輯的運用離不開語言的表達。語言是人類溝通交流的方式,它包括語音、語法和詞彙。各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音、語法和詞彙。發音正確,語法通順,詞彙豐富,在邏輯的運用中更加有力有氣勢,表達更加準確,更能說服人。如果再加上修辭,就會使表達效果更加完美,但也不能亂用。

    邏輯研究的是說話對不對,語法研究的是句子通不通,修辭研究的是句子好不好。

    問題中提到辯證邏輯,那是比較高層次的。何為辯證邏輯呢?辯證邏輯是研究人的認識理性階段思維規律的學說,含矛盾邏輯與對稱邏輯兩大型別或兩個階段。一般是哲學家、思想家在理性系統理論中運動的邏輯,為此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專門寫了《大邏輯》和《小邏輯》。馬克思主義者經常運用辯證邏輯闡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批判唯心主義詭辯論,如類似中國古代的”白馬非馬論”,西方的”我思故我在”論。

    但那些詭辯論也並非一無是處,也能拓寬人們思辨世界,唯心唯物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最後留一個有名的邏輯題,供大家探討,如何推出結論——

    一個有鬍鬚的理髮師說:他專門給從來不給自己剃鬍須的人剃鬍須。請問他給自己剃鬍須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