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滴水1118

    《不偏不倚,正確對待》此題可以說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的回答是:中國。理由就是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而事實是否如此?粗略一看,這種眾口一詞,千篇一律口號式的活都出自極端的民族主義者之口。如果你在象牙塔中修煉過,讀過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的話就不會那麼輕飄飄的下這不負責任荒謬的言論。目前世界公認的古文明是:(一)蘇美爾文明。是指以蘇美爾地區以蘇美爾文字作為載體的文明。早在五千多年前已經有了楔形文字,和天文曆法方面的成就。(二)埃及文明。是指以尼羅地區發展起來的古文明。古埃及文明是阿拉伯文化的源頭之一。五千前已經有了象形文字,胡夫金字塔是世界公認的七大奇蹟之首,距今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三)巴比倫文明。實際上是蘇美爾文明的繼承,但是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四)古印度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五百年前。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它們所創立的佛教影響了中國二千五百年。成為中國最大的宗教體系。還有:腓尼基文明,希伯來文明,亞述文明希臘文明波斯文明,羅馬文明和中華文明。殷墟的甲骨文,碳14測定是3500年。這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而發現至今只有短短的273年。在李自珍的《本草綱目》中稱為龍骨,包治百病。而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為夏朝。夏是否存在還是個未知數。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爭論不休。

  • 2 # 半畝園書生

    回答這個問題我不想用四大文明古國來比較,一個原因是四大文明古國誰先進誰更早,歷來存在爭議,第二個原因是四大文明古國除中國外,其他三個已經消亡,再去比沒有意義。我想從歐亞大陸的範圍和四大文明古國後存在文明形態去比較,使我們更能瞭解中國文明由興盛到衰落的過程,從而給我們以啟發。我們從三個歷史分期即古典文明;中世紀文明;現代西方文明進行分析。

    一,古典文明從公元前200年到500年。這一時期歐亞大陸的文明分成三個區域,即羅馬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這一時期西歐和阿拉伯地區還沒有出現新的文明形態。

    1.羅馬文明。這一時期正處於第三階段,——帝政時期。凱撒被刺後,屋大維建立了羅馬帝國,此後羅馬帝國進入了“羅馬和平時期。到了286年,戴克裡先把羅馬一分為二,東西羅馬,羅馬帝國進入分裂時期。公元455年居住在多瑙河,萊茵河一帶的日爾曼部落,開始向羅馬席捲而來,西羅馬帝國滅亡,並建立了十多個小國,歐洲進入中世紀。

    2,印度文明。在公元2世紀初隨著孔雀王朝滅亡,而引起長達500年的混亂和黑暗,到了4世紀,笈多時代開始,這是印度文明的古典時代,笈多帝國與孔雀帝國一樣,以恆河流域摩揭陀國為根據地,此後笈多王朝在他的孫子旃陀羅笈多二世統治時期也達到了全盛。

    3,中國文明。與印度文明的鬆散和間斷相比,中國文明的特點是聚合和連續,雖然在這期間,曾有許多遊牧族侵入中國,甚至還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華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語言,習俗,或畜牧經濟,相反,是入侵者自己總是被迅速安全的中國化。其原因在於中國較於世隔絕,因而華人在他們整體歷史上享有同一種族和同一文化,特別是文字,它使操各種極為不同的方言的人能互相交流,而印度則不同,至今印度仍有14種”民族語言“。

    在中國與文化同一性更重要的是各時期存在著驚人的政治統一,這種統一在很大程度起因於中國文明——唯一在任何時候都未產生過祭司階級的文明——獨特的現實主義。固然,皇帝也是祭司,他為了臣民的利益而向蒼天獻祭,但是他履行的宗教職責比起他的統治職責始終居於次要地位。因而,在存於歐亞大陸其他文明中的教士與俗人之間,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巨大分裂在中國是不存在的。

    中國在商周時期一種封建社會制度,土地制度井田制度,到了春秋時期,井田制度逐漸瓦解,鐵器的使用和私田開墾,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伴隨著經濟的變革,即封建分封制轉變為中央集權制。

    到了漢朝,中央集權制度更加完備,從機構設定,到儒家思想的成為統治信條。從培養官員的太學到選拔官員的察舉制,漢朝不僅在領土上而且在人口上也同羅馬帝國相當。同時最重要的體現在生產力上,當時漢朝在技術上與歐亞地區並肩而行,在許多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一直維持近幾個世紀。在漢時期的數百年間,中國最重要的有水利磨,提高馬的使用效率的馬肩扼,鑄鐵技術,造紙技術和陶瓷上釉術。總之,漢王朝時期的中國文明一直處於當時的領先地位。而這時的西歐還處在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轉變。

    二,歐亞大陸的中世紀的文明(公元500年——1500年)

    中世紀文明也是以各種侵略開始的,7世紀,伊斯蘭教靠侵略不僅佔領了中東地區,而且最終佔領了北非,西班牙,巴爾幹半島,印度,東南亞形成了阿拉伯帝國,突厥人,蒙古人,征服的地區更為廣闊。從500年到1500年的1000年中,他們佔領了從波蘭地中海到太平洋的歐亞大陸。在這一時期阿拉伯文明非常先進,與中國文明處於相同水平,但這時的中國,正是魏晉南北朝動亂時期到明朝時期,期間也經歷了元朝的統治。這些大規模的征服,儘管來勢兇猛,但大多數地區的文明根深蒂固,很難根除,因而各地的傳統文明得以倖存。例如中國漢族的明朝取代了蒙古族的元朝,整個國家又回到老路上去。這時的中國文明,阿拉伯文明仍然較西方先進。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而西方,由於蠻族的入侵,古典文明被連根拔起,因此,這也為西方新文明的形成徹底掃清了道路。這一新文明與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傳統文明截然不同,它沿著新的道路自由發展。

    西歐進入中世紀以後,逐漸由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同時,歐洲則不斷被蠻族侵略,維京人,馬爾扎人,蒙古人,日爾曼人,穆斯林人。都先後入侵西歐,但是這些入侵雖然對經濟造成巨大破壞,但也打碎了原有的舊的社會制度,為西方現代文明創造了條件。由於西歐進入到封建社會,沒有了奴隸制,奴隸變成了農奴,有些甚至變成了農民和自由人,這對技術的使用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西歐封建制的後期,經濟由於農業技術和手工業發展,使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基督教人道主義倫理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在此後的歲月中,西歐相繼進行了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商業革命,工業革命並由此產生了新的西方現代文明,航海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原有的商貿通道不再經過中東,而是沿著非洲海岸通商,西方開始了擴張,開始是葡萄牙,西班牙,然後是英國,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成了西方的殖民地,在西方文明的衝擊下,中國文明,阿拉伯文明,因固守原有傳統,封閉保守,反而被現代西方文明所超越。一直影響到現在。這就是兩千年來歐亞大陸不同地區文明發展的歷程。

  • 3 # 考古李巖

    按照現在我們對人類社會和歷史的認識,似乎不能簡單的用古代哪個國家的文明最先進這樣的觀點來看待古代世界。

    所謂幾大文明古國,各有各自對世界歷史的貢獻,也就是說各有各自的特色,中國古代的文明,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延續性,5000年以來,未曾中斷,非常有凝聚力和韌性,經歷了數千年的時光考驗,走到了今天,並且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華人的智慧。

    所以我們說,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應當是人類適應自然多樣性的表現與集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軟體技術到底學些什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