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784626741900

      疾病防治 由於池塘環境、水質、飼料及放養鱉種本身的狀況,在養殖鱉的各個階段均會產生鱉病。隨著中國“養鱉熱”的興起,鱉的病害有增加及蔓延的趨勢。當前發現的鱉病主要有下列幾種。  1、出血病 由氣單胞桿菌引起。症狀為全身炎症顯著,腹部充血發紅,口、鼻、腸管出血。病鱉呆滯,攝食減少。 防治方法:使用抗菌類藥物,磺胺0.2克/公斤體重,混入飼料中喂,飼料要少喂些,使病鱉吃光,以達到治療效果。或用土黴素7.5克/100公斤體重混入飼料中投餵。也可使用其他抗菌類藥物。  2、毛黴病(白斑病) 由黴菌寄生全身引起。症狀為鱉甲、四肢、 裙邊、頸部均寄生黴菌,出現白斑,使表皮壞死,產生潰爛。該病主要危害3月齡以內的稚鱉,死亡率很高。成鱉患此病後死亡較少,但影響正常生長。進行病鱉檢查時,把整個鱉浸入清水中,鱉甲上如有白斑,即為此病。  防治方法:主要從預防做起,池塘中要施肥,保持一定肥度,抑制黴菌發生,在各項操作時要細心,避免鱉體受傷。池中要建造 曬臺,使鱉經常曬背,可有效地防止黴菌的寄生。發現病鱉後,用磺胺軟膏塗 擦患處,或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3~5小時。同時,全池潑灑1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2次(每天或隔天一次)。  3、水黴病 鱉由真菌引起,一年四季皆可發生。  防治方法:  (1)病鱉池用100毫克/升福爾馬林或2毫克/升的孔雀石綠溶液消毒。  (2)病鱉用100毫克/升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5分鐘。 (3)在飼料中拌喂抗菌素及磺胺類藥物。  4、紅脖子病 由病毒引起。頸部發紅、充血、腫大,死亡率很高。  治療方法:  (1)肌肉注射 金黴素、氯黴素等藥物,用量為15萬單位/公斤體重,注射部位在鱉的後腿基部與腹板之間,約1.5釐米深。  (2)土法免疫疫苗(同 草魚),用病鱉的肝、脾製成疫苗,注射劑量為100毫升/公斤體重。  5、腹甲紅腫病(紅底板病) 由鱉與池底或鱉之間摩擦及水質惡化引起。  防治方法:  (1)防止高密度的暫養和堆壓裝運。  (2)用1毫克/升孔雀石綠溶液浸洗或搽塗。 (3)注射15萬單位/公斤體重的抗生素。  6、穿孔病 裙邊和腹甲處出現瘡疤,充血、穿孔。  防治方法:  (1)在飼料中新增維生素E片。  (2)用漂白粉藥浴。  7、鰓腺炎病 鱉  全身浮腫,口鼻出血,腸內充滿凝固血塊。  防治方法: (1)發現病鱉後將其撈出隔離飼養,以防蔓延。  (2)池水用200mg/L漂白粉溶液徹底消毒。  8、鱉寄生蟲病 鱉體上可寄生蛭、蟎、原生動物、 吸蟲、 棘頭蟲等多種蟲害,引起面板、內臟出血及 腸穿孔等。  防治方法:體表寄生蟲可用8毫克/升硫酸銅溶液,或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洗30分鐘即可。  9、 飼料性疾病 由於鱉食用不潔飼料引起。鱉全身浮腫或極度消瘦,裙邊發硬、無光澤。  防治方法:不用變質飼料,新增維生素E。最好是使用鰻魚飼料。  10、水質惡化引起的病 由於水質惡化,引起鱉四肢、腹部明顯出血、潰瘍、紅腫、 裙邊消失。  防治方法:將池水全部更換,10天左右會變好。 冬眠期的死亡 與細菌性疾病相同。 防治方法:冬季放鱉時對池子用100mg/L漂白粉溶液消毒,放幹水,日曬,改良池底泥沙。  11、腐皮病 症狀與病原 腐皮病的發生是由於鱉的相互搏鬥撕咬受傷後細 菌感染所致。外部症狀主要表現為鱉的四肢、頸部、尾部 及甲殼邊緣部的面板糜爛, 面板組織變白或變黃, 不久 壞死, 產生潰瘍甚至骨骼外露, 爪脫落。此病常年發生, 於春季流行, 有時與癤瘡病併發, 危害嚴重。在高密度囤 養池, 併發症死亡率可高達20%。腐皮病的病原菌以產 氣單胞菌為主。  防治方法 預防  ①經常保持池水清潔, 合理安排放養密度, 按規格大小分級飼養, 以防鱉相互撕咬, 這是防止該病發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②每週用含氯消毒劑全池潑灑, 保持水中有效氯濃度為017mg/kg。  ③對於已出現 症狀的鱉, 應按其大小分別暫養於隔離池中進行治療;先用含氯消毒劑或高錳酸鉀全池潑灑, 第2 d 用土黴素20~40 mg/L 浸浴48 h。  ④放養前用3%食鹽加100mg/L 呋喃唑酮浸浴3~5 min, 既起到預防作用, 又可進行早期治療。 治療 在飼料中按011%~013%的比例新增磺胺類或喹諾酮類藥物, 口服5 d, 對於併發疥瘡病的用土黴素或四環素40mg/L 藥浴48h有顯著療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單獨學習西點中的法式西點,去哪裡可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