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柒柒
-
2 # 娛影閒探
武當派鼎盛時期的張三丰,只怕是明教有張無忌也打不過啊!
有網友為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人物,做了個戰力排行榜,張三丰這個老爺子可是排名第九啊,太極劍法和太極拳,再加上他還會一點點的九陽神功,就這些功夫都夠陽頂天他們玩兒的了。
整個明教也就沒死的陽頂天還有兩把刷子,什麼左右護法,四大王者,五大散人,也就和武當七俠能切磋切磋,武當七俠的真武七截陣也不是鬧著玩兒的。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張三丰的個人實力太強了,武林泰斗這可不是一般人能當的啊,特別是在金庸老先生的筆下,在《射鵰三部曲》中,張三丰儼然就是當時的武林第一人,無論是武功修為,還是人格威望。我估計就他一個人,都能溜著整個明教的人玩兒。
再說明教雖然人多勢眾,可是論武功修為方面,那都是各有各的路子,跟武當派的制式培養,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更何況還是張三丰這樣的名師呢!武當七俠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個人武功也就一般高手水準,可是加上了合擊陣法,那戰鬥力就瞬間提升了,就算是頂尖高手。我估計也打不過他們幾個吧!
所以,我覺得武當派基本上可以完勝明教!
(互粉互贊,早日升級!)
-
3 # 廣播體操拳開山祖師
當然是明教贏了。掄單挑張無忌不虛張三丰,而且年輕得多。張三丰一把老骨頭能和張無忌耗多久?逍遙二仙四大法王也不虛武當七俠。其實這些都用不著。給常遇春兩萬兵馬,十個武當也滅了
-
4 # 胡聊茶館
武當勝!原因如下:
第一,張真人武功蓋世,陽頂天活著在張真人面前也不過爾爾。
第二,武當七俠也是一流高手,對陣紫白金青四大法王不落下風。
第三,真武七截陣施展開,可以頂的上當世64位一流高手,根本就是開掛的存在。
第四,張真人帶張無忌去少林時,少林見聞智信的一位說,全少林一起上有可能抵擋得住張真人。可見再心裡對張真人的敬佩與畏懼。
-
5 # 彌江小地主
個人認為,武當派是遠遠不如明教的。
武當派,其頂尖戰力,只有張三丰,無敵於天下,屬於頂級高手;其座下弟子武當七俠,戰力也就是一流高手的境界了,和崆峒、華山、崑崙、峨眉的掌門人武功差不多,相比於少林派“空”字輩,應該還略為不如;第三代武當弟子,基本上就沒有出彩的人物了(張無忌除外),宋青書之流,最多算個二流高手。
武當派的鼎盛時期,實際上也就是張三丰的鼎盛時期,感覺上他90歲、100歲、乃至於張無忌成親時的110+,其內力修為增長了,武學境界高深了,但武力值應該是相差不大的。
二十年前,因陽頂天不知所蹤(實際上於密道暴斃),明教高層奪權爭鬥,以致於明教四分五裂,元氣大傷。但即使如此,明教依然能獨扛魔道的大旗,面對六大門派屹然不倒。
巔峰時期的明教,其實力究竟有多強呢?
首先申明,這個巔峰時期,筆者認為,不是張無忌時代,而是陽頂天時代!
陽頂天在世時,明教是個統一的大派,陽頂天為主,其下有左右光明使,再是四大法王,然後是五散人,再往下就是五行旗率領的百萬教眾。
先說頂尖武力,陽頂天,應該算超一流高手了,武功應該說可以和空見神僧持平,僅次於張三丰了;光明使---楊逍、範遙,以及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武力值都是高於武當七俠的;青蝠翼王---韋一笑、紫衫龍王---黛綺絲,武功應該和滅絕師太、宋遠橋、俞蓮舟相當;然後是五散人---彭和尚、鐵AVANCIER人、布袋和尚、冷謙、周癲,武功應該就和武當七俠剩餘的張松溪、殷梨亭、莫聲谷持平了。
再說普通戰力,實際上這才是最強大的力量,明教的五行旗,實際上就是一隻軍隊,能夠和蒙古韃子作戰多年,最終收復中原,這種戰力,是任何一個門派無法比擬的。
假設巔峰時期的武當派和明教火併,僅以江湖方式對決的話,陽頂天、楊逍、範遙、殷天正,完全可以困住或者傷害到張三丰;謝遜、韋一笑、黛綺絲、再加五散人,輕輕鬆鬆團滅武當七俠。
-
6 # 江南沐雨眾神聊齋
先說答案吧:明教贏。
我知道大家會說武當有三個法寶,七子七截張君寶。
這七子,指的是武當七子,七截,指的是真武七截陣,張君寶,自然是張真人了。
其中張真人,武當七子,都不是最厲害的,最厲害的,是張三丰創造的真武七截陣,這個陣在金庸的小說裡,是一個bug的存在,所以金庸寫完之後也覺得hold不住,在隨後根本沒有讓武當七子施展的機會。
這就要講到寫小說裡面的一個“數值系統”了,小說家,尤其是這種武俠,神怪,玄幻的小說,一般都是要有一個“數值”梯隊的,如果大家今天也有人有興趣寫小說,第一要素就是數值系統的合理性,經常出現前面的主角升級太快,太逆天,後面的數值跟不上,寫“崩”了——你問我為啥知道這個,畢竟我寫的《眾神聊齋》也有一百多萬字啊,你以為這裡面的人物升級系統那麼好做啊,每次人物的對打還有實力安排,都需要小心翼翼的。
這是小說規律,不同的小說家會利用的好或者不好,而金庸在這裡面用的就極好。
金庸的每場打鬥,都有個特點:雖然有一定的物力巔峰,但是總是因為當時的“人事時地物”而有所變化,最經典的是黃藥師打李莫愁,按理說黃藥師對李莫愁是碾壓的存在,但是金庸描寫黃藥師打李莫愁,卻是安排了黃藥師用壞了的琴的一根弦彈奏曲子,把李莫愁已經逼的幾近身亡,最終是因為琴絃斷了,李莫愁才逃出一命,而黃藥師卻因為自持身份,也不追殺——為什麼我說這個精彩,是因為金庸透過這個描寫,既沒有墮了黃藥師的威名,又讓李莫愁活了下來(畢竟她是後面的有用的角色),同時還把黃藥師的性格寫活了。
所以金庸小說裡,以弱勝強的例子極多,而古龍就少一些(私以為古龍在武打場面的設計實際上不如金庸)。
而真武七截陣的設計,其實是金庸“數值系統”中的一個bug,而且從後續的出現來說,這裡的出現有給武當貼金的嫌疑。當然這都不是重點,我們要說的是,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大部分都是基於高手對決的陣法,基本上除了黃藥師在襄陽大戰施展的陣法之外,很少再有對軍隊的陣法。
真武七截陣說的很明白,武當七子聯合,相當於當世六十四位一流高手的攻擊——當然,金庸“鬼”就“鬼”在這裡,他並沒有明說,這相當於“六十四位一流高手”的攻擊,等同於多少軍隊的力量?
為什麼金庸沒有明說呢?
這就是小說寫做中的另外一個部分了:與現實的對照性。
金庸小說裡,很少有武林高手對陣多少訓練有素的軍隊或者壯丁這種(電影裡演的那種一掌過去幾百人都死了那是徐克拍的,不能做數),基本只有《越女劍》,金庸才這樣寫了,阿青一根竹棒讓3000越國甲士沒有還手之力,其他小說沒有類似的寫法,尤其是射鵰三部曲幾乎沒有用過這樣的寫法(黃藥師那次只能算以少勝多)。
換言之,金庸很“鬼”的沒有把高手對戰很多人這種情況寫出來,也就沒有寫一個高手=多少普通人這個對照,模糊了這個“數值換算”,為的就是讓自己任何一個武打描寫,都有理有據。
說這麼多我想說明什麼?想說明真武七截陣的真正用途,是對戰少數高手的陣,而不是對戰成千上萬的軍隊的陣法。
換句話說,不論武當七子,七截陣,還是張三丰,的主要對手,都是武林高手,或者少數武林次級高手,而非大規模的軍隊。
而明教呢?明教的教眾的主要任務不是對戰武林高手,而是對戰元朝的軍隊的,所以明教的教眾也有以下三個特點:
1、基礎能力不差,訓練有素
2、懂得大規模的陣法
3、武器精良。
以上三點的主要作用,不是保護一兵一卒不死而勝,而是在大規模的戰鬥中,能夠在一定的傷亡情況下,最終取勝。
這一點,並不是“武當三寶”(七子七截張君寶)能夠做到的。
有人可能會說我是胡說八道,那就請看完下面一段《倚天屠龍記》的原文,比較長,但是還是請大家看完,再做結論:
這段原文是在小說的後面,屠獅大會上,峨眉派用霹靂雷火彈打的武當不敵,楊逍看不過去,才施展的,這段施展,實際上是給明教一次露臉的機會,金庸很厲害,透過這點描寫就以小博大的寫出了能與元朝軍隊抗衡的明教教眾的厲害,請大家欣賞:
楊逍冷笑道:“霹靂雷火彈雕蟲小技,何足道哉?既奈何不了武當二俠,自亦奈何不了武當嫡傳的張教主。你們峨嵋派以藉助器械逞能,且讓你們見識見識我明教的器械。”左手一揮,一個白衣童子雙手奉上一個小小的木架,架上插滿了十餘面五色小旗。楊逍執起一面白旗,手一揚,白旗落在廣場中心,插在地下。群雄見那白旗連桿不到二尺,旗上繡著個明教的火焰記號,不知他鬧甚麼玄虛。便在此時,楊逍身後一人揮出一枚火箭,急升上天,在半空中散出一道白煙。
只聽得腳步聲響,一隊頭裹白布的明教教眾奔進廣場,共是五百人,每人彎弓搭箭,嗖嗖聲響,五百枝長箭整整齊齊的插在白旗周圍,排成一個圓圈,正是吳勁草統率下的銳金旗人眾。群雄未及喝采,銳金旗教眾已拔出背後標槍,搶上十幾步,揮手擲出,五百枝標槍一齊插在箭圈之內。眾人跟著又搶上十數步,拔出腰間短斧。群雄眼前光芒閃動,五百枘短斧呼嘯而前,砍在地下,排成一圈。短斧、標槍、長箭,三般兵刃圍成三個圈子,各不相混。任你武功通天,在這一千五百件長短兵刃的夾擊之下,霎時間便成肉泥。原來銳金旗當年在西城與峨嵋派一場惡戰,損折極重,連掌旗使莊錚也死在滅絕師太的倚天劍下,其後痛定思痛,排了這個無堅不摧的陣勢出來。近年來明教聲勢大盛,五行旗各旗相應擴充,銳金旗下教眾已有二萬餘人。這五百名投槍、擲斧、射箭之士,乃是從二萬餘人中精選出來的健者,武功本來已有相當根柢,再在明師指點下練得年餘,已成為一支可上戰陣、可作單斗的勁旅。
群雄相顧夫色,均想:“明教楊左使這枝白色小旗擲向何處,這一千五百件兵刃便跟著投向何處。峨嵋派的霹靂雷火彈再厲害,傷人終究有限,擲出十枚,就算每一枚都打中,也不過傷得十人,如何是明教銳金旗之比?”又想:“倘若明教突然反臉,將我們聚而殲之,那便如何?今日赴會的好漢雖然人人武功高強,卻是一批烏合之眾,可不比明教的精銳之師習練已久,指揮下得心應手。”群雄心下惴惴不安,竟沒對銳金旗顯示的精妙功夫喝采。 楊逍舉起一面白旗,向身後揮了幾下。銳金旗五百名教眾拔起羽箭槍斧,奔到明教木棚之前,躬身向張無忌行禮,隨即返身奔出廣場。楊逍一面青旗擲出,插在白旗之旁,只聽得廣場旁腳步聲沉重,五百名巨木旗教眾青布包頭,每十個人抬一根巨木,快步奔來。每根巨木均有千餘斤之重,木上裝有鐵鉤,各人挽住一隻鐵鉤,腳下步子極是整齊。突然間一聲吆喝,五十根巨木同時拋擲出手,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在左,有的在右,但每根巨木飛出,迎面必有一根巨木對準了撞到,五十根巨木竟無一根落空。但聽得砰砰砰砰巨響不絕,五十根巨木分成二十五對,相互衝撞。每根巨木都是重逾千斤,相互撞擊之下,聲勢實是驚人,若是青旗附近有人站著,不論縱高躍低,左閃右避,總免不了被巨木撞到。巨木旗這路陣法,乃是從攻城戰法中演化出來,攻城者抬了大木,衝擊城門,再堅固的城門也會被巨木撞開。血肉之軀在這許多大木衝擊之下,豈不立成肉泥?巨木旗五百名教眾待巨木撞後落地,搶上前去抓住巨木上的鐵鉤,回身奔出,相距十餘丈之遙,只待發令者再度擲出青旗,又可二次抬木撞擊。楊逍揮青旗命巨木旗退出,右手一揮,一面紅色小旗擲入廣場。
但見頭裹青巾的明教教眾退開,五百名頭裹紅巾的烈火旗教眾搶進場來。各人手持噴筒,一陣噴射,廣場中心滿布黑黝黝的稠油。烈火旗掌旗使揮手擲出一枚硫磺火彈,石油遇火,登時烈焰奔騰,燒了起來。明教總壇光明頂附近盛產石油,石中日夜不停有油噴出,遇火即燃。烈火旗人眾每人揹負鐵箱,箱中盛滿石油,噴油焚燒,人所難抵當。烈火旗退出廣場後,楊逍黑旗飛處,五百名頭裹黑巾的洪水旗下教眾搶進廣場。這洪水旗所攜家生,共是二十部水龍,又有噴筒、提桶之屬,前面十人推著十輛木車。掌旗使唐洋一聲令下,木車開啟,放出二十頭餓狼,張牙舞爪,在廣場上咆哮起來,便欲四散咬人。群雄大奇,心想這些惡狼跟“洪水”兩字有何干系?只聽得唐洋喝道:“噴水!”一百名教眾手持陶質噴筒,一百股水箭向惡狼身上射了過去。群雄鼻中只聞到一陣酸臭,卻見那二十頭惡狼一遇水箭,立時跌倒,狂叫悲嗥,頃刻間皮破肉爛,變成一團團焦炭模樣。原來洪水旗所噴水箭,乃是劇毒的腐蝕藥水,系從硫磺、硝石等類藥物中提煉製成。群雄見了這等驚心動魄之狀,不由得毛骨悚然,均想:“這些毒水倘若不是射向群狼,卻是射在我的身上,那便如何?”洪水旗教眾提起二十部水龍上的龍頭,虛擬作勢,對著群狼,顯而易見,水龍中也是裝滿了毒水,若加發射,不但水盛,且可及遠。楊逍揮起黑旗收兵。洪水旗下教眾拉動水龍出場。當水龍迴轉之時,水龍口轉到哪一方,哪一方的豪傑便忍不住臉上變色。只見楊逍擲出一面小小黃旗。一群頭裹黃巾的明教徒走進廣場,各人手持鐵鏟,推著一車車泥沙石灰,人數卻比金、木、水、火四旗少得多,只有一百人。這一百人圍成一個圈子,同時舉鏟往地下猛擊,突然間轟的一聲大響,塵土飛揚,廣場中心陷落,露出一個徑長三四丈的大洞。跟著大洞四周泥土紛紛跳動,鑽出一個個頭戴鐵盔、手持鐵鏟的漢子來。四百條大漢驀地從地底鑽出,群雄都是大吃一驚,齊聲呼叫。原來這四百名教眾早就從遠處打了地道,鑽到廣場中心的地底,挖掘大洞,以木板木條撐住,藏身其間,厚土旗掌旗使顏垣發出號令,四百名教眾同時抽開木條,整塊地面便陷了下去。地底教眾跟著破土而出。這一來,狼屍、石油、焦土等物一齊落入地底。一百名教眾揮動鐵鏟,在大洞上空虛擊三下。倘若有人跌入洞中後想要躍上逃命,勢必被這一百柄鐵鏟擊了下去。跟著一車車石灰、鐵沙、石子倒入洞中,片刻間便將大洞和數百個小洞填平。五百柄鐵鏟此起彼落,好看已極。掌旗使一聲令下,五百教眾齊向張無忌行禮。那廣場中心填了鐵沙石灰,平滑如鏡,比先前更是堅硬得多。群雄心中明白:“倘若我站在廣場中心,口出侮慢明教之言,此刻只怕早已被活埋在地底了。”
這一來,明教五行旗大顯神威,小加操演,旁觀群雄無不駭然失色,各人均知近年來明教在淮泗豫鄂諸地造反,攻城略地,連敗元軍,現下他們是將兵法戰陣之學用於武林豪士間的群毆,人數既眾,部勒又嚴,加之習練有素,天下任何江湖門派莫能與抗。
本身我可以中間用“……”代替,只講最後的重點,但是我個人認為這一段寫得極其精彩,金庸這一段,是為數不多的正面寫明白軍隊和江湖武林人士的最大區別,也就是最後一段話:現下他們是將兵法戰陣之學用於武林豪士間的群毆,人數既眾,部勒又嚴,加之習練有素,天下任何江湖門派莫能與抗。
這一段,金庸幾乎等同於在自己的小說明很明白的說出了一個對應關係,那就是訓練有素的軍隊,整體實力是超出江湖門派的——注意,金庸的原話是“天下任何江湖門派莫能與之抗衡”
武當,自然也是在這“任何”裡面的一個了。
當然,這也符合我們之前說的,小說家的“數值系統”要與我們的嘗試相匹配。
徐克可以拍東方不敗身子一抖,一百人心臟就跳了出來,但是金庸的小說不能那麼些——順便說一句,金庸也對徐克拍的東方不敗電影不滿——金庸寫小說的時代,是60,70年代,受限於那個年代和自己的操守,金庸對自己小說中的人物的能力小心翼翼的提高,最厲害的就是逍遙派類似修真的設定。
這即是金庸所在時代的限制,也是金庸所在時代的幸運。
而我們的時代,是看著玄幻小說主角一拳打爆一個星球,一張嘴能吞掉一片星域,打一架就要在幾萬裡的平臺上,動不動就活幾十萬年的神(經病),自然不願意接受金庸小說中的設定,也自然以為金庸小說中的高手,也應該一個人能打一片軍隊了。
但是金庸的小說,恰恰是在這種“接地氣”的情況下,讓我們既覺得可信,又覺得熱血澎湃,因為他在誇張人的極限的同時,沒有忘記一個最基本的原則: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如此,哪怕張三丰,武當無法和明教教眾抗衡,但這並不影響張三丰被整個武林,乃至明教尊重的威望。
建議大家忘掉高手的個人實力,多想想高手們的為國為民。
我是江南沐雨,縱橫文學《眾神聊齋》作者。
-
7 # 紫舞隕星
武當是上善若水,明教是勢不可擋的烈陽,最後是明教贏,因為明教眾人戰鬥時求勝的執念很深,他們是一群亦正亦邪的強者。
-
8 # 貓兒陪你看電影
武當和明教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明教號稱教眾百萬,乾的是造反的大事業,教中成建制的軍隊都有好幾支,兼之高手如雲,猛將如雨。
還有左右二使,四大法王,五大散人等頂尖高手。再加上歷代修習乾坤大挪移的教主,可以說是一個江湖帝國的驅型。
而武當呢,巔峰時期也不過有一個絕頂高手張三丰,就算一個能擋住明教教主加左右二使好了。下面是七個二代弟子,就算能敵四大法王好了,實際上是絕對贏不了四大法王的。再往下三代弟子就算有個一千人好了,能擋住五行旗的一支。
那麼明教五大散人和另外四支五行旗,還有百萬普通教眾,就是明教多出來的勢力。
由此可見,明教要遠比武當要強的多。
-
9 # 減壓小天師
我來回答下吧,倚天屠龍記小說是我從頭到尾認真看完過的。電視劇也看過若干版本。
答案是肯定的,明教勝。為啥,看到結尾才能知道原因哦。
1.鼎盛時期的武當
張三丰:身負100年武功修為,身負九陽神功部分功力、自創多套武當絕學、太極功、太極拳、太極劍等,再純陽內功催動下威力無窮,堪稱當世武學第一人。
武當七俠:張三丰嫡傳弟子,七人行走江湖,在武林中威名遠播,為武當屹立江湖打下不少名頭。各懷絕技,七人武功在當世均算得上一流高手。
要特別說下的是武當七俠的“真武七截陣”,書中記載,該陣由張三丰所創,武當派的鎮派絕技,需武當七俠聯手使用,相當於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由此可見該陣勢的威力。
2.鼎盛時期的明教
陽頂天:身負乾坤大挪移第四層,除張無忌外,這已經是該武功最厲害的層次。任明教第三十三任教主期間,帶領四大法王,光明左右使,是明教發展最鼎盛時期,除去張無忌上位後的時期。
四大法王及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基本與武當七俠單個實力相當,光明左右使略強。
3.高層決戰
前面已經說了,真武七截陣已經是個開掛的存在,相當於當世64位一流高手同時出手,這幾乎已經奠定了武當的江湖地位,明教縱有四大法王光明左右使同時上陣,我看也不是對手了。
另外,張三丰作為武林第一人,對陣陽頂天,我想不用說,自然是張真人大獲全勝。
所以在高層對決,毫無疑問武當全勝。
4.軍隊對壘
可惜,我們不能忽視一個重要情況,那就是明教有自己的軍隊。當時不說別的,光是五行旗的威力就不容小覷,而反觀武當,除了武當七俠一代弟子,宋青書二代弟子,後面的中青年一代戰鬥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張真人和武當七俠就算武功再高,恐怕也難抵擋的住這成千上萬有紀律有戰鬥力的軍隊進攻了。
所以說,明教勝。
-
10 # 鮮娛湯
武當派是習武的門派,明教是有軍隊基礎的組織。如果要打,明教必勝而武當必敗,原因很簡單:明教人多且是軍隊編制,金老的小說裡沒有任何一個門派能打敗國家,而由明教發展起來的義軍卻建立了明朝,具備國家軍隊的實力,所以武當全部拼命也打不過全盛的明教
-
11 # 飛機路過2015
要看怎麼單挑了,如果是全體動員,明教是個軍事組織,巔峰時期下轄幾十萬大軍,最終得了天下,在金書裡所有江湖勢力中穩居第一。武當給明教塞牙縫都不夠。
如果是高手對決,武當穩贏,不說張三丰完全有能力校仿當年黃裳單刷,就武當七俠那個真武七截陣,明教那些高手綁在一起也不夠打的。
-
12 # 使用者268176695
。張三丰是上海。陽頂天北京。範遙二使深圳,廣州。俞蓮舟,宋遠橋天津,重慶,鷹王蘇州,獅王成都。。其他往後排,哪個厲害??
-
13 # 水槍小李子biubiu
金庸武俠世界
老張是修仙的,畫重點是修仙
在倚天屠龍記裡面都是凡人跟修仙能比?
就好比一個大人衝進幼兒園,小孩再多有用?老張已經質變了數量什麼的都無所謂了
力挺老張
想幹過老張除非把狗不理拉過來
回覆列表
武當派其實就是道教的一個分支,人員不過千人甚至百人。而明教影響力雖然不及佛教,道教,儒家等中華傳統的三教,但好歹是一個教,門徒遍佈各地,北宋時甚至可以和政府軍對抗,元末更是推翻了元朝統治,建立大一統王朝(按照小說劇情設定),其實力不是一門一派可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