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光說心理
-
2 # 什麼時候能結束
抑鬱症並不是像孩子,而是渴望成為孩子。因為孩子被人保護著,而我們抑鬱症卻時常在恐懼裡,但是隻能一個人承受。渴望自己身邊有人一起幫忙渴望自己在崩潰的時候有一個溫暖的人一直陪著,其實怎麼說都好像不太對,抑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全部如果在一起了,又是怎麼樣的呢?
-
3 # 圖憂
小孩子遇見困難身邊有成年人幫助解圍!而抑鬱症自身免疫對抗與應對困難能力就弱,弱的時愛哭,應對不了,只有哭!想需求幫助,也是一種讓人理解與自我保護!!解決不了,就回避!別人就以為這麼大了,怎麼愛哭與矯情!對此又一翻的批評,語言不友好的攻擊,有時甚至嘲笑,情緒就越來越弱,抑鬱症是習得性無助!
抑鬱症說話是柔聲柔氣的!應對抗力不了就愛哭,不理解的人覺得像一個小孩子!是一種情緒的感冒與高燒,在人處於弱時別去不友好攻擊,讓弱時的人,處於危難之處!
-
4 # 壹兒
抑鬱症的人內心像孩子,是因為他們在做孩子的時候,沒有當夠孩子。
人的一切心理問題都源自其成長的早期。從抑鬱症的源頭來看,人在小的時候孱弱無力,無法自理,亟需得到身心的扶助。這時候的人對於愛的需求量最大。但是,並不是所有撫養人都具有愛心,能夠提供哪怕是強差人意的愛。有些父母遠遠不能提供需要的愛,他們的孩子也就遠遠得不到滿足。這些孩子的欠缺就會留下巨大的後遺症,使他們在餘生中一直想彌補早期的缺失:尋求被愛。
這樣, 他們長大後仍表現得像孩子,以弱示人求得他人的愛與關注就不難理解了。在旁人眼裡,這些“成年小孩”的舉動就顯得怪異而做作。而被人白眼可能加重抑鬱症嚴重性。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抑鬱症患者身邊陪伴者的理解與關照尤為重要。這種關照不是曉之以理或者呵斥警醒,而是沒有條件的積極的愛。就像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的愛一樣。
而最最重要的還是抑鬱症患者自己的把持。如果身邊有著愛護你的人,你可以依偎著,從孩子時候的成長開始來彌補自己的缺失。如若沒有可依偎的人,你就必須學著讓自己內心復甦與強大。這時候,你應該尋求各種幫助,並積極行動,樹立必好的信念,讓自己恢復美好的初心,脫離孩童般心靈病體,成長起來。
回覆列表
抑鬱症患者的某些特徵的確和小孩子有幾分相似之處,如: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喜怒無常,愛哭,組織語言障礙等。
但抑鬱症患者還有其他表現和小孩子沒有一點相似之處,持續的情緒低落,失眠多夢,(嚴重的抑鬱症患者會持續整夜整夜的失眠),意志消沉,興趣減弱,悲傷厭世,少言寡語,喜歡安靜獨處,而這些症狀在抑鬱症患者身上旁人看來又是極為成熟穩重的一個人。
說抑鬱症的人像個小孩子,是因為不瞭解抑鬱症患者的世界,哥哥張國榮總是喜歡一絲不苟的完美,需要演出的時候,衣服有一絲褶皺,頭髮有一點凌亂,總會生氣的拒絕演出,他的任性是不是表現得像一個不可理喻的小孩,同時又表現得像個成熟敬業的演員歌者,舞臺上電影裡讓我們看見的都是那個精緻的張國榮,然而他卻是一名重度抑鬱症患者。
臺灣美女作家(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在她離世前的訪談節目裡,可愛,溫和,說話時語言組織力像個孩子樣的略有停頓,卻讓人惋惜的是訪談節目之後沒多久就選擇離世。
抑鬱症患者的心理住著一個小孩,然,抑鬱症患者的世界又是成人無法承受的恐怖,追求美好但現實卻往往偏離,其實身換抑鬱症的人都是善良之輩,沒見過大奸大惡之徒得抑鬱的。所以抑鬱症患者需要的是身邊人的關注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