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獅

    這個的確沒錯,八旗子弟從清太祖時期的馳騁沙場、戰無不勝,最終變成了提籠架鳥、紙醉金迷。這對於滿清人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但對於被入侵的漢民族來說,也並非不是一件好事。只是等待的年頭久了點,足足等了兩百多年。

    滿清八旗最終如此,很大原因來自於清朝統治者,在滿人佔據中原,自己做了中原皇帝之後,開始奉行“滿貴漢賤”的政策,認為滿人高人一等,如今打瞭如此大的一個天下,是該犒勞一下自己人的時候。於是在旗的滿清子弟們開始享受優惠待遇,成為“人上人”。

    這些八旗子弟不用勞作,每月有月奉銀子可以拿,而且等級越高拿的越多,在享受不勞而獲的同時,八旗子弟囂張跋扈,強佔漢人良田、強搶民女這種事情沒少幹。旗人打死漢人,只罰些銀子便可以作罷。而漢人打死旗人,可是大罪過,不但行兇者自己受罰,家人也跟著受牽連。縱使旗人有錯在先,也無濟於事,誰讓人家是旗人,是人上人呢,官家也是睜一眼閉一眼。這一來,間接縱容了旗人作惡。

    儘管在康熙年和雍正年曾有條例要求滿人不要過於放肆,但旗人依舊我行我素,毫不將皇上的諭旨放在眼中,認為自己的祖先有功於大清,自己就應該享受這種福分和優待。

    八旗子弟尤其喜歡三五成群,相互攀比,抽大煙、打茶圍、逛窯子、泡澡堂子、進戲園子、提籠架鳥,擲骰子、鬥蛐蛐,包戲子,幾乎怎麼混賬怎麼來,反之到月有銀子領,何樂而不為呢。如果您看過電影《茶館》,裡面的松二爺就是個典型的八旗子弟,不過鬆二爺是個實在人,雖然是滿人,但人不壞,規矩極為講究。

    而電影《八旗子弟》中陳道明演繹的八旗沒落貴族烏世保,更是將八旗子弟那種“窮講究、臭擺譜”演繹的淋漓盡致。

    乾隆朝之後,隨著清王朝的逐漸衰敗,八旗子弟的日子也就不那麼好過了,但“倒驢不倒架”,“規矩”不能改,該怎麼玩還怎麼玩,該怎麼造還怎麼造,該如何敗家還怎麼敗家。

    在清末“怡親王”毓麒的日記中,曾記載有些八旗子弟平日無所事事,但臭毛病還改不掉,拿不到月奉銀子之後,靠著變賣家產度日,最終十分悽慘。

    清朝倒臺後,八旗子弟的鐵桿莊稼倒了,自己一無是處,又不願意拉下臉面給人打工,最終凍餓而死者常有之。

  • 2 # 南朝居士

    在打天下時,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標(錢、女人),他們就都傾盡全力,同仇敵愾,每個人都不懼犧牲,鬥志滿滿,自然可以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無敵於天下了。

    打下天下後,目標實現了,生活環境好了,精神也就鬆懈下來了,沒有了鬥志,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承平日久,武備鬆弛,

    以前打天下,人命不值錢,也就不怕犧牲,生活好了後,人命也就值錢了,也就沒有了犧牲精神,

    打下天下了,沒有戰死的就開始享受戰爭紅利了,不需要務農,也不需要做事,不用納稅,國家花錢養著他們,又沒有戰爭需要他們,於是開始享受豐富的生活了,提籠鬥鳥、鬥蛐蛐、玩核桃,

    說簡單點,富足的生活會磨滅鬥志,沒有了鬥志的軍隊是一盤散沙,

    用某人“歷史週期律”的說法,

    大凡初創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於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幹部人才漸見竭蹶,艱於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複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於薄弱了。

    這是人性的問題,人都有惰性,當慾望激起鬥志,就可以團結一致,戰無不勝,當慾望滿足了,精神也就鬆懈了,惰性也就滋生了,

    每個國家的軍隊都會經歷這個階段的,不僅僅是滿清的問題,當年成吉思汗的軍隊戰無不勝,到了元順帝時也被吊打,藍玉直接把他們打到摸魚兒海,黃金家族滅亡。

  • 3 # 北洋海軍炮手

    別搞笑了,清朝八旗子弟基本上和窮鬼是一個意思,上哪有錢去提籠架鳥、紙醉金迷,不花錢麼。

    長久以來,人們都認為清朝八旗子弟享受各種特權,還有鐵桿莊稼,朝廷按人頭給八旗子弟開工資,這也是八旗子弟被黑的最慘的。實際上哪是這麼回事,清朝八旗也是缺有定額,餉有定額,只有披甲當差的人才有銀子拿,也就是說,八旗子弟只有當兵、當公務員或者是當國企職工的才有銀子拿。而這些人有多少,二十萬左右。所以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大量的旗人補不上缺。根據市場經濟的角度,這些補不上缺的閒散旗人可以去打工,畢竟當教書匠、出大力都是可以的,但是問題在於,旗人都是集中居住,而且還有逃旗法的限制,非經允許不許離開駐防地三十里,否則即逃旗。所以這就帶來了旗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即本地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即便是能打到工的旗人報酬也非常低。

    這就是讓清朝歷代皇帝都十分頭疼的八旗生計問題,這個問題從康熙中後期就出現了,越往後越嚴重。雖然清室想了很多辦法來解決旗人生計問題,但是都是治標不治本。其實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廢除八旗制度,讓閒散旗人自由擇業,但是清朝皇帝出於滿漢有別的思路,其實最主要的是平衡漢族文官的思路,還守著八旗制度不肯廢除。所以這就使得八旗生計問題越來越嚴重,清朝漢族文官的記錄當中,旗人形同乞丐,見之鼻酸。

    所以清朝旗人都窮成要飯的了,上哪還有閒錢去提籠架鳥、紙醉金迷!甚至到了清朝後期都沒人願意把商品銷售或者是租賃給旗人,因為旗人根本付不起錢。

    至於八旗子弟戰鬥力下降這一說法,如果仔細覆盤歷史其實也站不住腳。因為整個清朝開疆拓土的戰爭幾乎都是以八旗子弟作為主力,開拓黑龍江、平定準噶爾以及回部、征服青藏高原都是以八旗子弟作為主力。即便是後期平定長毛叛亂和捻子,也是八旗子弟打的最頑強。比如說兩三千荊州八旗就可以讓上萬長毛佔不到便宜,都興阿、多隆阿領導的八旗兵也曾經打的長毛吃土。而且,兩次鴉片戰爭洋人的記錄,清軍當中往往旗兵抵抗最為頑強,漢軍往往放幾槍就跑了。

    先不說戰鬥力,在戰鬥意志這方面,八旗子弟一直是不缺的,那麼所謂八旗子弟戰鬥力下降的真相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對手不一樣了。清朝在鴉片戰爭之前應對的都是傳統戰爭,其對手和清朝在軍事當年都是處於同一個平面,所以此時八旗子弟戰鬥力尚可。但是時間到了近代,清朝的對手換了,從帝國周邊一堆傳統亞洲國家變成了西方工業化國家。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國力是清朝這個傳統農業國家無法比擬的,而且相比於清朝這個老大帝國,西方工業化國家在制度上又有相當大的優勢。不管是八旗還是綠營,傳統軍隊都無法同近代化軍隊抗衡。即便是鴉片戰爭之後八旗同樣能夠打的長毛、捻子、回亂以及阿古柏吃土,但是這還是屬於傳統戰爭的範疇,並沒有西方近代化軍隊那種檔次。而且近代化是當時的國際浪潮,八旗就是被這股浪潮沖垮。雖然當時的八旗子弟仍然不乏血性兒郎,但是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所謂八旗戰鬥力下降是十分不負責任的結論,因為這是建立在對手發生了變化的前提下得出的片面結論。

    只不過,這個片面結論自清末以來就在中國喧囂塵上,流毒至今,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八旗子弟是被黑的最慘的群體。而這一流毒是清末革命黨製造的,因為它們只會用民族作為評判標準,所以就各種抹黑清朝,抹黑滿族。而這一話語權隨著民國建立以及共和國的階級史觀,遺毒至今。

    另外,我不是滿族,祖上也沒人被編入八旗,我的初衷只是在為這個因為政治原因被黑的最慘的群體辯誣而已。

    最後,我改編金神父在《我有一個夢想》當中的一句名言作為結尾:我希望有一天,這個國家的所有人都會以品格的優劣來評價一個人,而不是以民族為標準。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牆高空作業要軟繩好還是硬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