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22601858657

    其實從本質上來講,臣和奴才沒有任何區別。

    都是奴隸的意思。

    很多人以為奴才是貶義詞,臣是中性詞。

    甚至還有人說,在清朝,漢人是沒有資格自稱奴才的,只有滿人才有資格。

    臣,是個象形字。甲金文為目的豎立之形,象人張大眼睛,怒目而視,中間之睛形特大,突出眶外,後假借為奴隸、臣子。

    畢竟在奴隸社會和封建時代,天下萬民,都是君主的財產。

    所以有“臣子”、“臣僕”、“俯首稱臣”等說法。

    其實關於這兩個稱呼,滿清分為5個階段。

    1、入關之前。還是比較原始的部落階段。那裡主體是滿人,但是也有一部分漢人,不過數量較少。稱“奴才”、“臣”的都有,甚至還有自稱“我”的,總之,那個時候政權還沒有很成熟,所以各方面制度還不完善,所以稱呼比較混亂。

    2、順治、康熙年間。這時候的滿清開始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大一統政權了。各種規章制度逐漸建立,但是關於如何自稱,也並沒有做出明文規定,但是大家基本形成了一種慣例。漢人一般自稱“臣”,但是漢人武將也要自稱“奴才”。而滿人的慣例則是在朝廷上稱“臣”,非正式場合則稱“奴才”,同樣在文書之中也遵循同樣的規則,正式的奏事公文則稱“臣”,請安摺子等非正式摺子則稱“奴才”。

    3、滿清最有個性的雍正皇帝。他專門發過一道上諭,“凡奏章稱臣、稱奴才,俱是臣下之詞,不宜兩樣書寫。 嗣後著一槩書寫臣字。”讓大家統一稱臣,可能是為了標榜滿漢統一,營造一種新的君臣關係,要與之前的奴隸制殘餘割裂。

    4、乾隆年間到清末。又恢復了順治、康熙年間滿漢臣子自稱的慣例,並且發表上諭將慣例形成了制度,即“滿臣公事稱臣,私事稱奴才,而漢臣則公事私事都要稱臣”。如果漢臣自稱“奴才”,是不能接受的,屬於自抬身價,皇帝也會斥責其冒稱之罪,而滿臣如果私事不稱“奴才”則是忘本,也會被斥責。此後,滿人以自稱“奴才”為傲。所以我們看《鐵齒銅牙紀曉嵐》,紀曉嵐每次只敢稱“臣”,而和珅則是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自稱“奴才”,彷彿當了奴才多傲嬌似的。

    5、宣統年間。大清藥丸,於是假惺惺搞起了新政。為了順應歷史潮流,朝廷下旨宣佈“滿漢一體稱臣”。

    找個乾隆專業戶來演“大清藥王”,真是有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吃奶時幹噁心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