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斷舍離的優雅範兒
-
2 # 蛋聞蛋花香
一,請求老師放學時把作業佈置給孩子,回家讓婆婆監督完成。
二,讓婆婆保管一部手機,讓孩子自己查閱,婆婆監督。
三,如果對婆婆不放心,建議協調一下工作時間,畢竟孩子是未來,家庭教育很重要。
-
3 # 霧小聽
實你作為媽媽,儘管工作在忙,每天花幾分鐘時間,看一下老師的作業,然後打電話告訴你婆婆,讓她記一下,或者是截圖下來,發給你婆婆,讓你兒子自己看,要你婆婆督促你兒子把作業做完,你回來再幫忙檢查一下,話說,孩子他爸幹嘛去了
或者是給孩子報個作業班,在作業班把作業完成,回來也就可以輕輕鬆鬆的玩了,也不耽誤學習。
或者在同小區聯合一些有相同問題的父母,一起請一個老師,帶領孩子完成作業,大學生是個不錯的選擇
-
4 # 幸福的一家子zw
老師每天都會把家庭作業佈置給孩子們,讓孩子們記本子上,孩子沒記是孩子自己問題,作業發群裡是給家長看的,按照這個檢查孩子作業是否完成,而不是給孩子看的,更不是讓家長告訴孩子作業是什麼,如果孩子連作業都記不好,還談什麼學習態度。現在家長基本上都上班,我也上班,但是孩子學習還是要關心,因為孩子是自己的,我女兒一年級就已經養成習慣,放學回來吃點東西就寫作業,寫完練鋼琴,睡覺前寫點我佈置的作業或閱讀課外書每天如此
-
5 # 拖堂黎天王
國家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一直在要求給學生“減負”,但問題是:現有的教育模式仍然還是應試教育。為何?因為挑選人才的模式沒變。中考、高考,哪一個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評價一個老師的優秀與否仍然還是看教學業績,評價一個學校好壞仍然還是考了幾個重點,評價一個學生是否優秀仍然還是排在第幾名。
家長、學校、社會向老師要成績,老師反過來要求家長配合監督孩子做作業;家長要求孩子透過學校的教育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就不要再抱怨老師的做法太嚴苛。
所以,題主的困擾不是個別現象。你下班很晚,婆婆不識字,孩子每次做完作業都十點多了。你對孩子的期望值有多高?如果少做或不做作業可不可以?擔不擔心孩子跟不上進度,害不害怕孩子會落後一步?孩子因為不做或少做作業而未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造成的學習成績落後你會不會責怪老師對你的孩子不盡心?因為成績不好將來中考或高考失利,你的家庭和孩子能不能接受?在如今本科文憑都十分普遍的社會里,你能否接受中專或大專文憑?
作為一名教師,我經常跟學生說:“文憑不是那麼重要,學會做人才重要…”實際上,我們國家的人口紅利期已經過去,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後肯定會走上自動化,也就是說,就業崗位會逐漸減少。再加上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延遲退休…未來的就業競爭壓力有多大,我不妄自評測。
教師佈置家庭作業絕不是在有意為難家長。家長應該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教師在佈置家庭作業的時候應考慮學生的年齡層次,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增長逐步增加作業。作業形式可靈活多樣,減少家長的“動手”程度,我的意思是不要像上圖中的學生做不了,結果全部由家長代勞。家長、教師可以指點孩子,但不是“指指點點”。避免孩子對作業產生厭倦和反感。家長應有耐心,陪伴時應該看書或看報,不應玩手機、看電視。“周官放火,百姓點燈”的事不要做。遇到問題,家長是可以和孩子老師溝通的,不說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希望題主可以在工作和陪伴孩子中找到平衡點,因為我見過太多的父母只關心結果(成績),而不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哪門功課,哪門功課的哪個知識點孩子還沒弄懂,你清不清楚?
題主工作到很晚才下班,應該能夠切身感受社會殘酷的競爭力和生活的壓力。希望你有空能帶孩子參與一次兩次,讓他/她能有所體會。我們一直在說多體會孩子的難處,也要想想,孩子能不能體會父母的苦衷。
翅膀和綠蔭,精心的呵護,不是對孩子的真正保護。經歷過風雨,才能茁壯成長,不是嗎?
-
6 # 花兒朵朵150183730
認真閱讀大綱,全面吃透教材,不能就題論題,與孩子一起養成學習好習慣,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起點比起跑線重要多了!
多說一句話,即使孩子不用輔導,家長也要和孩子一起學習,當然學習內容不一定完全一樣,學習型家庭勝過任何輔導班!
-
7 # 鑫媽向前衝
千萬別當監工
放學回到家後,家長見面就問:
“今天上課講的都聽明白沒?”‘
’“今天老師批評你沒有啊?”
“你的好朋友今天表現怎麼樣,你表現怎麼樣啊?”
孩子心裡一定是很煩躁的。
就像我們工作一天又累又煩,臨下班還被老闆抓著要彙報工作進度的心情一樣。
SHOULD DO讓我們參考霍桑效應,重新覆盤整個過程:
放學回到家後,家長不要像“審訊”犯人一樣詢問孩子一天的學習,因為孩子上了一整天的課,又累又暈,回家只想休息一下,如果父母問的太多會激起牴觸情緒
【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效應”,意思是外界刺激過多,引起不耐煩和逆反的心理。】
所以除非孩子先願意主動跟我們分享,否則家長最好給孩子點“留白”空間,只關心不詢問:
“累不累,餓不餓,吃點水果休息下吧。”
這種表達會讓孩子感到,他回到了可以充分放鬆的心靈港灣,家長理解他的受苦與疲憊(心理學上叫“共情”),於是他的精神徹底鬆弛,內心充滿溫暖。
-
8 # 積極家庭教育
家長想要輔導好孩子作業,務必做好以下幾點!
1.對孩子要溫柔。以理解孩子的思維來輔導孩子,可以指出問題但不要輕易指責孩子,可以嚴格但不能嚴厲無情,注重方法,關注孩子感受。
2.不要太急切。學習來不得激進,輔導講求方法。不要短時間有超過孩子能力的要求,不要責備孩子的能力和態度,不能要求孩子立即理解,不能要求孩子全部解決,但求孩子有所瞭解和認同。
3.不能越俎代庖。永遠只承擔教育和引導的角色,讓孩子自己承擔學習責任。也只有孩子自己承擔責任,成長和進步才會真正發生在孩子身上。
4.注意瞭解孩子的學業基礎和掌握水平。不瞭解這些,你和孩子就沒有共同的知識語言,你的輔導也難以讓孩子順利接受。
5.注意孩子的需求和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來啟發和教育,才能走進孩子內心,才能有效的輔導和教育。
6.注意自己不要情緒失控。孩子學習上有不足,才需要家長輔導,因此無論有任何問題,都不要在孩子面前失控,凡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說孩子笨,其實還是自己不行,沒有好方法讓孩子理解和接受,不能幫助孩子,不只是學習問題,也包括給孩子信心和快樂。不是嗎?
7.注意多誇獎少批評。沒有人願意被批評,所有人都願意被誇獎,誇獎可以激勵孩子做得更好,當然,誇獎是要有原則的,有好的行為誇行為,沒好的行為誇努力,努力不夠的誇態度,態度不足的誇進步。反之,批評也是有技巧的,最好的方式是,先大方面誇獎再具體批評再認同孩子最後提出改正要求。
8.切忌全程盯著。家長一直盯著不僅僅不利於孩子習慣的養成,而且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不利於孩子學習。
9.不要代寫。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太小,捨不得孩子太苦、太累,或者怕孩子做不好挨老師批評,所以總愛替孩子完成作業。小學是孩子打基礎的時候,這種代寫使得孩子完全沒有得到學習的機會,久而久之,他的基礎就會被逐漸削弱。
10.不要聊天、看電視、玩手機、玩遊戲。這些行為都會讓孩子的心裡產生不平衡“為什麼大人都在玩就我要寫作業”,這樣的心理對孩子的學習非常的不利,他會想著快點完成作業應付了事,然後跟大人一樣玩。 輔導孩子作業是一件令許多家庭頭疼的事,針對孩子不同的年齡,家長應該從不同方面來做好輔導。
1、一、二年級孩子的作業輔導。
一、二年級的作業相對來講還比較簡單,孩子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一般都會解決。這時輔導孩子作業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孩子正確的書寫習慣,教育孩子作業時不拖拉,不要磨蹭,教育孩子每天要按時完成作業……到了高年級,有一些孩子往往不愛做作業,作業磨蹭、拖拉,不完成家庭作業等毛病,主要就是一、二年級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其中一大半的原因都是家長的原因。
2、三、四年級孩子的作業輔導。
三、四年級的作業量比以前多了,輔導時主要是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好時間,讓孩子先做簡單易做的作業,比如抄寫、默寫等,再做有難度的作業,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做完作業,家長還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三、四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多了,可以增加閱讀量了。讓孩子愛上閱讀需要家長花大量的時間去培養,家長一定也要喜愛閱讀,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多去書店、圖書館,潛移默化,孩子漸漸會愛上閱讀。
3、五、六年級孩子的作業輔導。
到了五、六年級,孩子的作業量一下子就多,作業難度也加大了。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良好的作業習慣,家長就一般不要陪孩子作業了,只有當孩子遇到不會解答的問題時才進行作業輔導。如果你的孩子這時還沒有良好的作業習慣,你可要吃些苦,每天陪孩子作業。再苦再累,你也得陪,這完全是你以前沒有做好的原因。
4、初中、高中的作業輔導。
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初中的、高中的作業不會做了。這時,主要要進行心理的輔導。孩子會由於作業多,學習累而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這時孩子就要多與孩子溝通,多與孩子交流,平時少說一些有關學習、作業的事情。給孩子心理上的輔導遠遠比作業輔導強多了。
-
9 # 設計師1傑
如何更好的給孩子輔導作業,外在條件主要有1,給孩子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主要指家長在輔導過程中不要邊玩手機邊看孩子寫作業,會給孩子造成不對等的心理影響,玩遊戲看影片等有聲音更會分散孩子注意力。2,其實家長不需要全場陪寫的,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不會的 留下來統一找家長講解。不然孩子一覺得不會就開口問,既耽誤時間又打斷思維還打亂節奏,造成孩子不會獨立思考的弊端。 家長陪在邊上時不要不停的打斷孩子,比如一看見字寫歪了就讓擦掉重寫,一看見題目錯了就指出來...
個人在3年的陪讀和陪寫作業的過程中,感覺最最重要的是:家長的心態。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看過太多家長因為孩子寫作業的煩惱吐槽和絕望無奈,跳樓喝藥叫孩子爹的都有。我也被整的幾近瘋魔,最近看了一篇媽媽分享的文章,覺得還是家長自己做的不夠好。
龍應臺在教育孩子慢慢來,願意耐心的等孩子笨拙的成長,才有了那麼優秀的孩子。我們家長在看到自己孩子那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時,請想想自己在6-7-8歲時會不會比孩子更強,之所以覺得題目簡單是你已經學習應用了20多年了吧。孩子才接觸,不會很正常,請慢慢來,耐心來....
所以,不要嫌孩子笨,更不要氣急敗壞地打罵孩子,要多鼓勵孩子的努力和進步。我也曾因為兒子字寫得不好就撕掉或者要求重寫,結果 孩子的對策就是在學校寫完不帶回家給我看了。(捂臉)一個教育工作者跟我說:一張字上總能挑出一兩個好的,給予鼓勵才會越來越好。
其次,不要幫助孩子思考。孩子說不會的時候經常是不想過多思考。我經常會帶著他再次慢慢的認真地讀下題目,真的,有三分之二的題目在再次讀題後孩子就有解題思路了。還是不會的題目,引導孩子去分析,讓孩子學會分析,學會一步一步的解決。(這個主要針對數學題)比如字不會寫的,應該讓他去查字典而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這樣的孩子以後才會主動的學習而不是靠被動的壓制寫作業。
還有就是在孩子拖拉磨蹭的時候,語氣溫和地提醒比大吼大叫更有效。先寫體力作業再做背誦閱讀;休息之後先做比較費腦的再做輕鬆的;定好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就獎勵等,都是我在孩子寫作業時總結出來的比較有效的方法。家長還是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多嘗試多想辦法。
回覆列表
麻煩老師佈置作業的時候,語音一份。特別針對老人。
實在不行,你和你婆婆手機對孩子影片聊天,遠端教育都可以。
再說很奇怪,孩子做作業關家長什麼事?家長接回來憑什麼操心作業?家長佈置20道數學題本身就不合理,孩子的進度和監督本身就是老師要掌握好平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