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山不高

    如果定義是這樣的:

    和別人不一樣——孤獨

    和別人一樣——庸俗

    那麼人確實是「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但是如果定義是這樣的:

    和其它所有人都不一樣——孤獨

    和大多數人一樣——庸俗

    那麼這中間似乎還有一種可能:

    和大多數人不一樣,但是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我稱這種人為「獨特」。

  • 2 # 每一天的歷史事件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這句話是來自德國作家叔本華晚期著作《人生的智慧》,對孤獨與庸俗的定義有許多種。

    和別人不一樣——孤獨

    和別人一樣——庸俗

    如果這樣是孤獨與庸俗,那麼很多人其確實是要麼孤獨 要麼庸俗。

    能說出來的孤獨不是真正的孤獨,一個人的孤獨就僅僅只能和自己分享,沒人能訴說,孤獨,也許這就是孤獨。

    庸俗,平平庸庸的過完一生。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有許許多多的億萬專案,到第二天一早就只知道自己叫什麼。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被逼到無路可退的時候,可能就理解到了孤獨的含義。熬過了孤獨終將迎來光明。

    人生只有一次,也許我們都很孤獨,只是孤獨的深淺不同而已,但孤獨的原因卻大相徑庭。就像我們潛藏在苦水中的時間長短都不一樣,但有一點我們是要很明確的,那就是我們終究要上岸。

  • 3 # 白露為霜ts

    雅俗間的區別,跟先秦的 “君子”“小人”之別關系甚為密切。

    君子與小人,是就人的品性進行劃分,而雅俗的區別則注重點在人的情趣上。

    孔子罵人,就徑呼之為“小人”,還有“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名言。

    最古老的君子的含義,主要指受過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因而也跟那些無德之人被並稱為“小人”,這樣的劃分方式,帶有儒學倫理文化的色彩,但對後世中國的文化心理影響至為深遠。

    重雅輕俗,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而人的情趣,其實並無高下之分。

    尚且,大俗即大雅,大雅即大俗。隨著時代的更迭,人們的情趣也在轉變。

    孤獨就是高雅的嗎?

    世俗的大眾的,就是庸俗的嗎?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這般灑脫與逍遙,恐怕只是存在於理想中。

    現實生活要求我們必須要入世。房子車子票子的需求擺在面前,不可能不讓人沾染銅臭。但凡人的現實需求就低俗了嗎?詩人再高雅也是要吃飯的。

    一切的精神都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之上。有了麵包,再談寫詩吧。否則,腦子裡寫出來的,會不會是通篇的“餓”字呢?

    高處不勝寒的孤獨,也是建立在庸俗之上的。還在為了生存的人,是不會談孤獨的,每天都被各種工作充斥的日子,想不到孤獨二字。

  • 4 # 玄舞

    孤獨是精神的另類選擇。

    孤獨有好幾種:形單影隻、孑然一身,無親可陪、無友可伴,形式上的孤獨;我行我素、特立獨行,天下無人可識,是孤獨;勘破紅塵、悟透乾坤,眾人皆醉我獨醒,亦是孤獨⋯⋯

    庸俗是身體墜入了紅塵。

    迷戀權力、貪圖美色,放浪形骸、物慾橫流,混跡於紅塵中,遊戲人間,樂享聲色權馬。

    你庸俗你的庸俗,我孤獨我的孤獨。

    兩者何干!

  • 5 # 白二一

    孤獨不是庸俗的對立面,而是與庸俗共生共存。

    關於孤獨,古往今來最深刻的理解當屬春秋時期的老子。

    他說: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道德經》第二十章)

    翻譯成現代文:

    “卑賤與傲慢,有什麼不同?美好與醜惡,有什麼分別?眾人畏懼的,我也同樣畏懼。(我和芸芸眾生沒什麼不一樣啊!)

    我和眾人的距離又是多麼的廣漠遙遠!

    看上去,眾人都顯得興高采烈,如同趕赴一場豐盛的宴席,如同春暖花開登高玩耍。而我的內心卻如此平靜淡泊,無動於衷。我如此不開化,彷彿還不會笑的嬰兒。失魂落魄的樣子,像個無家可歸的人。

    眾人都顯得那麼富餘,只有我若有所缺。

    我真是一顆愚人之心啊,混混沌沌!

    眾人光鮮亮麗,我昏昏沉沉;

    眾人聰明至察,我迷迷糊糊。

    恍恍惚惚,如大海浪濤;飄飄蕩蕩,無所棲息。

    眾人都那麼有本事,我一無所是,冥頑又愚鈍。

    因為,我所追求的和他們不一樣。我要去的地方,是道的源頭。”

    《道德經》是一部充滿冷靜和理性的著作,唯獨這一段充滿了詩人般的抒懷。

    孤獨,是有層次之分的。

    最低層次的孤獨,是抗拒孤獨,又無奈地接受孤獨。

    如《挪威的森林》裡那段話:“沒有誰喜歡孤獨,只是不想失望罷了。”

    高階一點的孤獨,是享受孤獨,在孤獨中獲得靈魂的昇華。

    如梭羅在瓦爾登湖的感觸:“大部分時間內,我覺得孤獨是有益於健康的。有了伴兒,即使是最好的伴兒,不久也要厭倦,弄得很糟糕。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孤獨更好的同伴了。”

    老子的孤獨,修道的孤獨,是層次最高的孤獨:沒有孤獨!

    當你還感覺到孤獨的存在,說明你並沒有與孤獨融為一體。

    老子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第四章)

    孤獨≠孤單;

    孤獨≠孤立;

    孤獨≠孤傲。

    孤獨是一塊美玉,被褐懷玉;

    孤獨是一種化境,和光同塵。

  • 6 # 雨林聽風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在個觀點是否現實?

    回答:這個觀點非常現實,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孤獨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品質高尚。

    拒絕庸俗,所以孤獨。

    如今的社會,物慾橫流,浮躁、喧囂,人們都在這個浮華的塵世中沉淪者,醉生夢死,今朝有酒今朝醉,我拿青春賭明天……人們每天都在迷失自己,所以在自我的救贖中孤獨著。

    貝多芬雙耳失聰,他是孤獨的,但他的靈魂是激烈的,在他的音樂世界裡,五彩斑斕,對命運一次次地叩擊,所以才有“英雄交響曲”的華章!

    路遙也是孤獨的,窯洞、油燈,從少年時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高原鑄就了頑強的意志,黃土滋養了善良淳樸的性情,孤獨成就了《平凡的世界》。

    尼采說:“我四處徘徊,孤獨的像一頭犀牛。 在孤獨的草原上,生長著滿腔的熱情,自己燃燒著自己。

    孤獨是一種寧靜,星空中閃著智慧的光,思想在昇華,靈魂在洗滌。

    孤獨深植大地,像嗷嗷待哺的嬰兒,不斷的吮吸著,充實著自我,完善著自我,超越著自我。

    孤獨是化繭成蝶的煉獄。

    那麼庸俗是什麼。

    沒有道德,沒有信仰,三觀不正就是庸俗。

    塵世喧囂,人們焦灼而浮躁,空虛的像一個稻草人。患得患失之間,利弊權衡之間,喪失了靈魂。柴米油鹽,家長裡短之間庸俗了人生。成長的悲哀是,終於長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庸俗摧毀一切鬥志,所有奮進的誓言皆化為零。 貪財好色,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娛樂至死……所有的貶義詞都可以形容庸俗。

    庸俗與低俗,惡俗並稱三大俗。

    這是個怎樣的現實社會啊,光怪陸離,愛情變成權利與金錢的籌碼,事業變成爾虞我詐的名利場,陰謀編制的成功的光環,光芒四射,最後的結果無一不是“見光死” 。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如果不想庸俗,那麼孤獨怕什麼。孤獨者的靈魂高高在上,令世上一切庸俗仰視。

  • 7 # 茉梓詩

    這是兩個極端,但很多人卻踏不進去任意一個極端,很多人都只是介於他們之間,亦是孤獨,亦是庸俗。關於這兩個極端,那就要看你自己對他們的定位是什麼了,你以為孤獨,但世界卻處處圍繞著庸俗。你自以為庸俗,可處處庸俗的背後,剩下的僅僅只會是一個人的孤獨。

  • 8 # 向前奔跑ba

    不一定孤獨的人不庸俗,也不一定庸俗的人不孤獨。

    你這個二選一本身都存在問題。

    是否現實就不好講,但這兩個一定是現實裡面的,現實包括的太多,就像你問臺灣是不是中國的,那肯定是的啊

  • 9 # 中國新派詩人冷雁

    孤獨與庸俗並不是生活的兩個對立面。

    孤獨有時使人清醒,在一個人的沉思中獲得人生境界的昇華,而後對於未來的生活更有方向感。

    全身心投入現實生活之中,融入社會,是一個成熟的人的標誌。融入社會實踐並不是庸俗,而是對真實世界的接納與理解,唯有如此,人生才會煥發出勃勃生機。

    我們常說:靜坐常思己過。

    故,適當地孤獨是對心靈的一次梳理,然後奮力拼搏,創造美好明天。

  • 10 # 曙sg光

    太消極了。為什麼非要孤獨,庸俗呢。為啥不能熱鬧,高雅呢。這和人的思維認知有關。你把自己想象成什麼,就會變成什麼。要多向正能量、幽默的人來往,才能感染你。才會喚醒自己心底那一點點早已沉寂的上進心。

  • 11 # 桉寶

    要麼庸俗要麼孤獨,太片面,也太極端。

    不要去標榜,容易畫地為牢,更不要因為有一些相似的想法而去對號入座,對於擁有豐富思想的人類來說,太過於片面了。

    佛教中講求因果,很多東西只是有相似的果,但不會是一樣的因。

    孤獨的人也有庸俗的時候,庸俗的人就不會孤獨嗎?

  • 12 # 湖北陳肖平

    很多人喜歡說這話,因為這話似乎有它內在的邏輯,庸俗人多,優秀人少,和群人多,孤獨人少,所以優秀和孤獨好像有某種聯絡,問題是邏輯沒有好像一說,優秀和孤獨找不到明顯的因果關係,所以這是兩回事,孤獨的人也許優秀,也許不優秀,但孤獨本身多半是性格缺陷,當然,這裡還要提到一個常見的誤解:不理我的人,或不理我們的人就是孤獨的人,而這個孤獨的人可能很優秀,這等於把我或我們當成全世界,而且是一個平庸的世界。

  • 13 # 淡定生活家yv

    不現實。孤獨不一定庸俗,庸俗也不一定孤獨。我認為與兩者均相關的,是信仰,有信仰的人,甘願孤獨,享受孤獨,甚至追求孤獨,因為孤獨是一種境界,是一種錘鍊,追著信仰走,就可以不為紅塵所累,不為喧囂所惑,在孤獨中享受一種內心的寧靜和美好,並悄悄積蓄著厚積薄發的力量。沒有信仰的人,貪圖一時之快,燈紅酒綠,聲犬色馬,看起來熱熱鬧鬧風風光光,庸俗是庸俗者的座右銘,他們在追求庸俗中享受著塵世間的熙熙攘攘,看起來是不孤獨的,但庸俗就如同狗肉,上不了大席,當庸俗的塵埃落定,孤獨者開始享受榮光時,庸俗便會感到無比落魄,終至在孤獨中死去。

  • 14 # 小夜生活

    孤獨和庸俗,現實和夢境,其實都不過是曇花一現,在你的生命中綻放過光彩,而逐漸褪色。

    如果你想讓色彩更加鮮明快感,那就選擇孤獨的終結者。在一個人的極端世界裡,體會將精神和靈魂切割分離的過程。

    如果那些大眾常態,老生常談是你內心的呼喚,那你大可不必讓自己很疲憊,只要放鬆身心,去跟隨,你的生活也就是你想要的樣子。

    孤獨也好,庸俗也罷,你活在這個現實世界裡,無論如何也逃脫不了世俗的命運。

    放平心態,認真生活。

    孤獨中綻放自身光芒,庸俗裡淘出別樣年華。你的現實,就是別人的獨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稱為金屬之王的是什麼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