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弄又稱《梅花三弄》,中國古琴名曲。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三次,故稱為《三弄》。關於《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徵云爾。” (明《伯牙心法》)從這裡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後來才改編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難以定論)。值得注意的是,唐以前所稱的“笛”其實即現代的簫。《梅花三弄》在清代又被改編為琴簫合奏曲,或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晉代笛曲的風格。擴充套件資料:《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的故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裡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桓伊善吹笛在當時很有名氣,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慕名已久,但一直沒有機會聽其演奏。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桓伊與王徽之並不相識。這時船上一位客人性:“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笛聲悠揚動聽,清亮激獵冬高妙盡倫。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揚長而別,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
三弄又稱《梅花三弄》,中國古琴名曲。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三次,故稱為《三弄》。關於《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徵云爾。” (明《伯牙心法》)從這裡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後來才改編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難以定論)。值得注意的是,唐以前所稱的“笛”其實即現代的簫。《梅花三弄》在清代又被改編為琴簫合奏曲,或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晉代笛曲的風格。擴充套件資料:《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的故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裡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桓伊善吹笛在當時很有名氣,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慕名已久,但一直沒有機會聽其演奏。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桓伊與王徽之並不相識。這時船上一位客人性:“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笛聲悠揚動聽,清亮激獵冬高妙盡倫。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揚長而別,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