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片好笑
-
2 # 使用者6064416536743
羅摩衍那(梵語,RāmāyaGa,意思為“羅摩的歷險經歷”),與《摩訶婆羅多》並列為印度兩大史詩。作者是印度作家蟻垤(跋彌),此書在印度文學史上被稱作最初的詩,它不僅在印度文學史上佔據著崇高的地位,而且對整個南亞地區和宗教都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全書是詩體,用梵文寫成,詩律幾乎都是輸洛迦(意譯為頌),即每節2行,每行16個音節。全文共分為七章,24000對對句。內容主要講述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1]
這部史詩的作者傳說是跋彌,或稱伐爾彌吉,意譯蟻垤。對此學者雖有意見分歧,但統觀全書,儘管
羅摩衍那
寫成的年代不同,新老成分並有,但基礎部分文體大致是統一的。因此很可能有一個作者對全書進行過加工,這個作者就是蟻垤。蟻垤生卒年代不詳。按照傳說,他原出身婆羅門家庭,因被遺棄,被迫以偷盜為生。傳說他靜坐修行數年而一動不動,無數螞蟻在上面築巢生息,身體成了螞蟻窩,所以叫做蟻垤。有人說他是古代的仙人,或是金翅鳥的兒子,還有人說是一個語法專家。當神的使者向他講述了英雄羅摩的故事後,資質平庸蟻垤卻無法把它記錄下來。直到有一天,他在樹林中看見一個獵人射死了一隻雄麻鷸,雌麻鷸因驚恐與悲哀慘叫不止,面對此情此景,悲憤不已的蟻垤突然脫口而出合轍押韻的話語,一種優美、和諧的詩體就此神奇的誕生了,這就是被後人稱為輸洛迦的短頌體,蟻垤正是用這種詩體創作了《羅摩衍那》。如今標明的作者已經籠罩在神話傳說的迷霧中,其歷史真實性難以考證,他們有可能是這大史詩原始形式的作者,也有可能是在這大史詩形成過程中虛構的作者。
《羅摩衍那》最初只是口頭流傳,增增刪刪,因人因地而異。寫成以後,仍無定本。大家公認在全書7篇之中,第1、7篇晚出,第2~6篇是全書較原始的部分。因此,這部包括24000頌( 現代精校本為近兩萬頌)的大史詩絕不會成於一時,它的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3、前4世紀至公元2世紀之間。全書7篇按順序是:《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國篇》、《美妙篇》、《戰鬥篇》和《後篇》。[2]
回覆列表
羅摩衍那(梵語,Rāmāyaṇa,意思為“羅摩的歷險經歷”),與《摩訶婆羅多》並列為印度兩大史詩。作者是印度作家蟻垤(跋彌),此書在印度文學史上被稱作最初的詩,它不僅在印度文學史上佔據著崇高的地位,而且對整個南亞地區和宗教都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全書是詩體,用梵文寫成,詩律幾乎都是輸洛迦(意譯為頌),即每節2行,每行16個音節。全文共分為七章,24000對對句。內容主要講述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1] 這部史詩的作者傳說是跋彌,或稱伐爾彌吉,意譯蟻垤。對此學者雖有意見分歧,但統觀全書,儘管羅摩衍那寫成的年代不同,新老成分並有,但基礎部分文體大致是統一的。因此很可能有一個作者對全書進行過加工,這個作者就是蟻垤。蟻垤生卒年代不詳。按照傳說,他原出身婆羅門家庭,因被遺棄,被迫以偷盜為生。傳說他靜坐修行數年而一動不動,無數螞蟻在上面築巢生息,身體成了螞蟻窩,所以叫做蟻垤。有人說他是古代的仙人,或是金翅鳥的兒子,還有人說是一個語法專家。當神的使者向他講述了英雄羅摩的故事後,資質平庸蟻垤卻無法把它記錄下來。直到有一天,他在樹林中看見一個獵人射死了一隻雄麻鷸,雌麻鷸因驚恐與悲哀慘叫不止,面對此情此景,悲憤不已的蟻垤突然脫口而出合轍押韻的話語,一種優美、和諧的詩體就此神奇的誕生了,這就是被後人稱為輸洛迦的短頌體,蟻垤正是用這種詩體創作了《羅摩衍那》。如今標明的作者已經籠罩在神話傳說的迷霧中,其歷史真實性難以考證,他們有可能是這大史詩原始形式的作者,也有可能是在這大史詩形成過程中虛構的作者。《羅摩衍那》最初只是口頭流傳,增增刪刪,因人因地而異。寫成以後,仍無定本。大家公認在全書7篇之中,第1、7篇晚出,第2~6篇是全書較原始的部分。因此,這部包括24000頌( 現代精校本為近兩萬頌)的大史詩絕不會成於一時,它的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3、前4世紀至公元2世紀之間。全書7篇按順序是:《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國篇》、《美妙篇》、《戰鬥篇》和《後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