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罡老趙

    現將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困惑及策略和大家交流一下。

    困惑一:倡導新課程下的新型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但是,低段學生在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組是好學生一統“天下”,而學困生則“袖手旁觀”;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對策:(1)在討論前,或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成員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務;或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2)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的內容要考慮學生之間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有不同的發現等,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3)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小組中去,瞭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教師還應考慮學生需要什麼,如何去引導他們,從而靈活地組織安排下一個活動。

    困惑二:傳統觀念下的課堂環節觀與真實課堂教學的矛盾。以往的教學,考慮環節是否完美,是否緊湊。而真實的教學中以學生的體驗、探索為主,由此產生許多預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問題,教師要改變固定課堂環節觀,做到以學定教,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願望,讓師生產生積極的交流,產生互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表現欲強烈,從而往往出現拖堂現象,完不成教學任務,甚至降低課堂效益的現象。

    困惑三:教材將“基礎訓練”改為“積累·運用”,它使語文的人文性體現得更為充分,而在語文的工具性方面,則顯得導向欠明,這樣讓教師難以準確把握工具性訓練的度,尤其針對青年教師來說,就顯得難度更大,這便成為一線教師的一大困惑。

    對策:在語文學科中,無論是“人文素質”,還是“工具素質”,都不是獨立於語言文字之外而抽象存在的。我們認為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就是要踏踏實實地進行必要的語文基礎訓練:字要端端正正地寫,詞語要一個一個地積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課文要響亮流暢地朗讀,話要正確連貫地說,作文要通通順順地寫,該背誦的好文章要老老實實地背誦……當然更要重視引導學生做大量的課外積累,擴大知識面。

  • 2 # 笠翁WJP

    朋友們好,我是鄉戀。題主問,孩子們語文學習的熱情不高,效果不好,學習語文的困惑有哪些?

    除卻孩子不勤奮、不認真聽講外,孩子語文學習的熱情不高往往是“懶”造成的結果。孩子數學學習成績不高,大都是“笨”的結果。

    你這兒用的是“孩子們”,也就是不是一個。若全班語文學習成績不佳,原因在任課教師。大家一起找校長或教導處反映一下,或許問題會得到解決。若僅是你家孩子,應該是遺傳或家庭教育要跟上。

    何去何從,你自己定奪吧!

  • 3 # 龍哥說教培

    語文學習,最基本的要學會聽課,掌握老師要求的知識點。

    同時,學習要有計劃,計劃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有利於要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如果寫作能力差,就一週寫一篇作文,如果閱讀差就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如果基礎知識差就每天抽出點時間記憶背誦一下,等等。

    1、學好語文重點之一:字詞、古詩詞、古文等的記憶背誦或賞析。這類知識的學習重點在課堂上,課上要專心,課後多花點時間去記憶背誦、理解運用。

    2、學好語文重點二:閱讀一定要強化,最好能夠做到每天練習一篇閱讀。另外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可以啟用我們“腦、眼”潛能,培養和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遊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閱讀的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我自己學生時代練習過,現在也在受益。

    3、學好語文重點三:提高寫作能力。寫作的基礎是素材和思路,平時要多閱讀多積累。高中學習是比較緊張的、時間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閱讀在素材積累上就可以提現出很大作用。有了積累,可以多看看那些優秀作文,找找寫作的思路,要多動筆寫,學會借鑑、運用、融會貫通,這樣寫作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語文成績提高也是需要做題的,平時不能只是一味的記憶背誦,防止眼高手低。

  • 4 # 雲鶴凌空

    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不高,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對語文缺乏“新鮮感”,而這又是與語文最基本的特點分不開的。

    說到語文的“特點”,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甚至語文專家還會有更高大上的理論。但我認為,語文最基本特點有二,一是“可理解性”(這是我自己“發明”的一個詞)。所謂可理解性,是說一篇文章,一首詩歌,無論古今中外,絕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一些,也能有一些最基本的理解。這就使學生產生一種錯覺:反正語文的課文能讀懂,聽不聽講無所謂,自覺不自覺地輕視課堂聽講,輕視語文學習。

    二是“不可重複性”(這個詞也是我自己“發明”的)。而所謂不可重複性,指的是語文的文章,詩歌,作文,講一篇是一篇,沒有重複的,文章也好,詩歌也好,作文也罷,講過之後,不能以練習的形式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它不像其他的學科,講過的內容,可以設計(或選擇)出與講授的內容相關的練習來加以鞏固,進行檢測,比如數學,老師講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可以找到很多關於該內容的習題,既可以鞏固學生弱學的內容,又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檢測。但是,語文不行,講了就講了,沒有有效的辦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也不可能找到相類似的習題進行鞏固。而且,學生課堂上學習過的文章,詩歌,作文,不可能在考題中出現(名言名句的默寫除外),這又會使學生認為,課堂上學了那麼多,考試的時候又不考,課堂上“白學”了,浪費時間。

    從語文教學的角度看,既然語文的課文,學生能夠讀懂一些基本的內容,那麼,老師該講什麼?該怎麼講?既然講過的課文不能進行有效的鞏固與檢測,那麼,語文課文講過以後,又該怎麼辦?這都是老師需要考慮的。而且,一篇文章,一首詩歌,一篇作文,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該怎麼講?“起點”在哪裡?“切入點”在哪裡?這就對老師處理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切入點”找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找得不好,很可能掉進“坑裡”去了。

    而且,一篇課文,講到什麼程度,除了根據課文後面的習題來判斷課文講授的深度之外,還與老師的教學思想有關。也就是說,一篇課文,可以講得比較深,也可以講得比較淺,它不像其他學科,其他學科的深淺度,是由其內容、習題本身確定的,不能任意“發揮”,但是,語文可以。比如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古代詩歌《鵝》,可以從幼兒園講到高中,從活潑可愛,講到形象生動,講到色彩搭配,講到觀察生活,講到畫面感(詩中有畫),這種深淺度的把握,全靠老師自己。

    作文的講評也是如此。可以做得很簡單,大致上講一下題目,然後選幾篇範文念給學學生聽。但也可以做得很深入,比如選出幾篇範文,打印出來,發給學生人手一份,講評的時候,從審題,講到立意,講到選材,以及材料的組織,再對範文逐一評價,如此一來,作文講評的備課量,比講授課文就會大很多。

    說到這裡,忽然想起我大學畢業前去高中實習的情形。我是文革後恢復高考進大學的,之前就是個下放的農民。畢業實習的時候,問我的指導老師,語文課怎麼教,老師說,“該怎麼教就怎麼教”。老師的這句話,我至少研究了十年,才慢慢體會到其含義,其精粹,概括起來說,就是不圖簡便,不走捷徑,不落俗套,教出自己的風格來。

  • 5 # 中學教之道

    不同學段的孩子,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要求也不一樣。

    1⃣小學的孩子,關鍵在於字詞句的掌握,短文章的理解複習。

    2⃣中學的孩子重在閱讀理解!

    3⃣從最近的高考中考的資訊中,語文的閱讀量正在逐漸的被加大,俗有得閱讀者得語文的說法。因此,無論是在小學還是在中學,語文當中的閱讀量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多的孩子,語文相對來說就要好很多!

    那麼在學習中的過程當中,到底會有哪些困惑造成孩子學習熱情不高效果不好呢?

    第一,任何科目的學習都是一個由產生興趣到枯燥,到堅持到熱愛過程,語文也是一樣。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對於學習,剛開始產生興趣,但是重複繁重的學習往往會讓她感到枯燥!很自然的,就不會有很高漲的熱情。

    第二,孩子的天賦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喜歡背誦,有的孩子喜歡思考,語文的大量書寫和背誦恰恰是很多孩子所不喜歡的。

    在我班上有很多男孩子書寫很差,從小養成的習慣不好,在數學課上特別活躍,可是到了語文課上都不怎麼認真,作業也寫的很潦草,他們就屬於一些典型的愛思考的孩子,不喜歡動手書寫,不喜歡背誦的孩子。

    第三,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孩子不愛看書,語文成績的提高就有問題。看書的習慣要從小培養。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是最有時間看書的時候,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後,時間緊張,課業負擔重,更本就沒有時間去看一些課外書。

    第四,家長和老師的引導與教育方法非常重要!

    優秀的語文老師總會透過各種方法來調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愛上語文,喜歡上語文。對於小學和初中的孩子來說,興趣還是非常重要的,課堂的生動有趣活潑和枯燥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那麼對於這些問題這如何能解決嗎?說一說我的方法:

    第一,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我女兒現在剛上一年級,老師要求每天讀書打卡不少於半小時。無論節假日每天必須堅持,從8月20幾號開學一直到現在,一天都沒有落過。這個習慣的培養不僅要靠老師,關鍵還是要靠家長,只有家長的長期堅持和監督,才能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等孩子長大以後才會喜歡閱讀,喜歡語文,喜歡文字!

    第二,家長的監督陪伴必不可少。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總會有煩躁鬱悶的時候。在這個時候特別需要家長的理解和關心,適時恰當的給孩子進行疏導,讓孩子堅持到底,只要度過了這一段枯燥期,那麼他就會再次對學習科目產生興趣,併產生真正的熱愛。

    當然孩子的這個枯燥期是具有反覆性的,需要家長的細緻觀察和長期陪伴,以及和老師的良好溝通。

    第三,改進教學方法和技巧,把枯燥的知識變成有趣的東西,讓孩子主動去接受。

    同樣的內容,不同的老師上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語文字身具有趣味性故事性,博大精深,意境優美。優秀的老師總會帶領孩子感受到文字中的精華和妙處,讓枯燥變得生動、有趣、美妙!

    總之,孩子對語文的學習的熱愛是多方面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觀察,多反省,多想辦法,我想一定會對孩子語文的學習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框架結構和磚牆結構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