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個人受到
-
2 # lanfengz3
1、填充牆或分隔牆、維護牆:主要作用時房間分隔和建築外圍護。
2、後砌牆:相對於砌體結構,框架結構是先做柱子後砌牆。
3、輕質牆:為了減小建築物的自重,通常採用密度較小的牆。
擴充套件資料:
1、基礎平面圖及詳圖
(1)在柱下擴充套件基礎寬度較寬(大於4米)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採用柱下條基。並應考慮節點處基礎底面積雙向重複使用的不利因素,適當加寬基礎。
(2)當基礎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時,可做一大厚板將其跨過。
(3)混凝土基礎下應做墊層。當有防水層時,應考慮防水層厚度。
(4)建築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於3米時,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可不再外伸以利於防水。每隔30~40米設一後澆帶,並註明兩個月後用微膨脹混凝土澆注。
設定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應力,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尤其是在周圍有建築時有用),減少地震作用對上部結構的影響。不應設區域性地下室,且地下室應有相同的埋深。可在筏板區格中間挖空墊聚苯板來調整高低層的不均勻沉降。
(5)地下室外牆為混凝土時,相應的樓層處梁和基礎梁可取消。
(6)抗震縫、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縫,連線處應加強。但沉降縫兩側牆體基礎一定要分開。
(7)新建建築物基礎不宜深於周圍已有基礎。如深於原有基礎,其基礎間的淨距應不少於基礎之間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則應打抗滑移樁,防止原有建築的破壞。建築層數相差較大時,應在層數較低的基礎方格中心的區域內墊焦碴來調整基底附加應力。
(8)獨立基礎偏心不能過大,必要時可與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條基。柱下條形基礎的底板偏心不能過大,必要時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類似筏基中間開洞)。兩根柱的柱下條基的荷載重心和基礎底板的形心宜重合,基礎底板可做成梯形或臺階形,或調整挑梁兩端的出挑長度。
(9)採用獨立柱基時,獨立基礎受彎配筋不必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礎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過小。獨立基礎是介於鋼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間的結構。面積不大的獨立基礎宜採用錐型基礎,方便施工。
(10)獨立基礎的拉梁宜通長配筋,其下應墊焦碴。拉梁頂標高宜較高,否則底層牆體過高。
(11)底層內隔牆一般不用做基礎,可將地面的混凝土墊層區域性加厚。
(12)考慮到一般建築沉降為鍋底形、結構的整體彎曲和上部結構和基礎的協同作用,頂、底板鋼筋應拉通(多層的負筋可截斷1/2或1/3),且縱向基礎梁的底筋也應拉通。
(13)基礎平面圖上應加指北針。
(14)基礎底板混凝土不宜大於C30,一是沒用,二是容易出現裂縫。
(15)可用JCCAD軟體自動生成基礎佈置和基礎詳圖。生成的基礎平面圖名為JCPM.T。
(16)基礎底面積不應因地震附加力而過分加大,否則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規情況下反而沉降差異較大,本末倒置。
2、牆身加固
當牆身由於承受集中荷載、開洞以及由於地震等因素的影響,致使牆體穩定性有所降低,這時須考慮對牆身採取加固措施。
增設壁柱和門垛
當牆體的窗間牆上出現集中荷載,而牆厚又不足以承受其荷載;或當牆體的長度和高度超過一定限度並影響牆體穩定性時,常在牆身區域性適當位置增設凸出牆面的壁柱以提高牆體剛度。當在牆上開設門洞且門洞開在兩牆轉角處或丁字牆交接處時,為了便於門框的安置和保證牆體的穩定性,須在門靠牆的轉角部位或丁字交接的一邊設定門垛。如圖2-1-11所示。
設定圈樑
圈樑是沿外牆四周及部分內橫牆設定的連續閉合的梁。圈樑配合樓板的作用可增強樓層平面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減少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牆體開裂,並與構造柱一起形成骨架,提高抗震能力。
抗震措施
由於磚砌體屬脆性材料,抗震能力差,因此在7度以上的地震設防區,對磚石結構建築物的總高度、橫牆間距、圈樑的設定以及牆體的區域性尺寸等,都提出了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必須按抗震設計規範考慮。
此外,為增強建築物的整體剛度和穩定性,還要求提高砌體砌築砂漿的強度等級以及必要時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是從構造角度考慮設定的,一般設在建築物的四角、內外牆交接處、樓梯間、電梯間以及某些較長的牆體中部。
構造柱必須與圈樑及牆體緊密連結,對整個建築物形成空間骨架。從而增強建築物的剛度,提高牆體的應變能力,使牆體由脆性變為延性較好的結構,做到裂而不倒。施工時必須先砌牆,隨著牆體的上升而逐段現澆鋼筋混凝土柱身。
參考資料:
回覆列表
框架結構填充牆不承重,砌塊可以是承載力低的空心砌塊。而砌體填充牆就不一定是在框架結構下,也可以是承重的磚混結構,所以兩者也許有點區別,就在於承重與否上,別的應該沒什麼,我感覺區分這個也沒有畢業,具體工程具體對待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