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論研究方面,宏觀我瞭解不多,感覺除了搜尋與匹配(search and matching),之外其他模型都長得差不多,基本都是一個基本模型的變形,都是講一個市場上有一些消費者和企業,消費者持有一些資產然後每一期最大化自己的折現效用,公司最大化利潤,有政府的話就再加入個收支平衡。只是加入一些隨機性和不完全市場後,會變得不那麼容易解。至於微觀,就有趣很多了,大部分微觀的模型都只討論幾個“人”的問題,這裡的“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業或其他機構。關注的重點一般是有不對稱資訊:比如你可以選擇努力幹活或不努力,但老闆看不見,他只能看見你的成果;比如你去買保險,保險公司可能不知道你的身體狀況但是你自己知道。這又不對稱資訊的問題中,主要研究是激勵問題:老闆如何讓你努力幹活,保險公司該如何制定套餐,讓不同身體狀況的人選出適合自己的套餐。
這個問題太大了,簡而言之了,宏觀考慮的是全域性的現象,而微觀關注的是個體。但是他們的分界也並不清楚:比如一般均衡理論是微觀理論,但是基本現在都是宏觀經濟學家在用,因為加入不對稱資訊後一般均衡理論太難了,基本解不出來,所以現在做微觀理論很少使用一般均衡的模型;宏觀基本研究宏觀現象,但是如果只關注宏觀現象,又很難搞清楚其中的機制,甚至會出現兩個相反的結論都說得通的情況,因此呢現在一般的宏觀理論都是基於個體消費者的。當然,從方法論層面講,很多微觀的方法也在宏觀中有廣泛的使用,比如動態合約理論是微觀理論,但是被廣泛用在宏觀研究中;但是我並不知道有什麼宏觀特有的方法被微觀廣泛使用,如果價值函式(value function)算的話,那麼是一個。
有些偏實證的領域,則是既涉及宏觀,又涉及微觀:比如勞動經濟學,如果研究類似教育對與收入的回報,這類問題屬於微觀計量的範疇;如果研究失業率等大範圍的問題,那麼這一類問題就是宏觀問題。再比如,國際經濟學中,國際貿易是一個大範圍的研究,但是在研究國際貿易中,我們把每個國家看成一個個體,所以一般而言,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微觀領域;相反的,國際金融的研究(比如利率、匯率)則相對被認為是更宏觀一點。再比如,金融學裡面,一般而言,公司金融研究投資者和管理層之間的相互關係,那麼就是一個微觀領域;資產定價則是宏觀金融。
在理論研究方面,宏觀我瞭解不多,感覺除了搜尋與匹配(search and matching),之外其他模型都長得差不多,基本都是一個基本模型的變形,都是講一個市場上有一些消費者和企業,消費者持有一些資產然後每一期最大化自己的折現效用,公司最大化利潤,有政府的話就再加入個收支平衡。只是加入一些隨機性和不完全市場後,會變得不那麼容易解。至於微觀,就有趣很多了,大部分微觀的模型都只討論幾個“人”的問題,這裡的“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業或其他機構。關注的重點一般是有不對稱資訊:比如你可以選擇努力幹活或不努力,但老闆看不見,他只能看見你的成果;比如你去買保險,保險公司可能不知道你的身體狀況但是你自己知道。這又不對稱資訊的問題中,主要研究是激勵問題:老闆如何讓你努力幹活,保險公司該如何制定套餐,讓不同身體狀況的人選出適合自己的套餐。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宏觀比較有用:他們研究分入不平等、經濟發展、金融市場、貨幣政策等有重大意義的問題,看起來更像經濟學的學科,可能甚至一過年回家你姨媽就會問你該買哪個股票。相對而言,微觀看起來不那麼有用,比如研究討價還價(bargaining)之類的雞毛蒜皮的問題,但是實際上呢微觀理論也是很有用的:比如谷歌的廣告競價機制就是著名微觀經濟學家範裡安設計的;國際上對於大企業(比如通訊業)的管制、反壟斷措施也是從產業組織理論出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