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鑫鼎賽亞

    作為一名老師,可以確切的回答這個問題:孩子屢次沒完成作業不會是忘記了,也沒有抱什麼僥倖心理。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比較不幸的是:這個孩子養成了不做作業的壞毛病。

    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歷,給你說一下這種孩子的心路歷程:一開始,對老師言聽計從,無論佈置什麼作業都能按時按點完成。然後有一天他忘記做了一部分作業,可是接下來他發現:原來不做那些作業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老師就是批評,恐嚇,請家長,而家長呢?也和老師差不多,頂多加上一個揍我,然後作業就不了了之了。這樣反覆幾次他發現:老師不怎麼管他了,家長也對他無可奈何,他們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句話,就是那一套做法,管他呢,反正我就是不做,你能把我怎麼樣呢?於是,不幸的事發生了:這個孩子已經養成了不做作業的壞毛病。

    那麼家長怎麼辦?

    我要肯定一下題主的心態:孩子是自己的,教育成什麼樣還是要自己主動,不能完全依靠老師,作為一名老師說到難聽點:每個學生都有討厭的老師,同樣,每個老師也都有討厭的學生,而這類學生中,不做作業的佔大多數,而作為家長你不可能要求一名老師對你的孩子格外關愛,除非多和老師溝通,並且讓老師配合自己幫忙改掉自己孩子不做作業的壞毛病。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深深的感受到: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是否重視,是否會配合老師,直接決定著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有1%特例,我也遇到過)

  • 2 # 女兒的玩具

    這個問題要引起家長高度重視。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孩子很可能會養成不做作業的習慣,這樣一來,孩子會失去學習熱情,也不知道學得怎麼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一、父母多陪伴孩子。

    看到多陪伴,家長們坐不住了。一天到晚忙得腳不著地,哪來時間陪孩子?時間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

    孩子天生愛動好玩,一玩起來,完全有可能忘記做作業。這時,父母的提醒和監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再說父母的陪伴,也能讓孩子明白完成作業這件事的嚴重性。

    三、和孩子交心。

    找個大家心情平靜的時候,單獨和孩子談談。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心裡話。可以問為什麼不能完成作業?是不會做?是不知道為什麼要做作業?還是因為貪玩?

    孩子沉默後,一般都會做出回答的。是不會做的話,家長應該多花時間輔導作業,讓孩子儘快補齊丟下的知識,跟上大部分同學的學習步伐。是不明確做作業的目的,可以告訴他,作業是為了檢測他的學習質量,作業和考試都是試驗石,它們能驗證出他學習的成果和學習中的弱項是什麼。如果是貪玩,讓孩子明白作業完成後,能玩得更開心,沒有因為沒完成作業的負罪感呀。

    端正學習心態,態度決定學習質量。

  • 3 # 佩玉的爸爸

    如果說多次沒完成作業,那就是標準的抱有僥倖心理了,沒有一個孩子能夠說每次都忘記作業。

    像上面這幅圖中所描述的,我們看到了一個火冒三丈的家長,看到了一個滿不在乎的孩子,這種情況對於大多數家庭的孩子來講是存在的,其實有時候的確是孩子不在乎他之所以不在乎的原因多種多樣,具體原因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不管孩子學習好還是壞,家長的態度總是一種漠然,或者孩子即使很努力也沒有得到家長的鼓勵,或者孩子考得很差,學習很差,家長也不在意,只是在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根據自己的心情選擇性的發火或者不發火。

    像這樣的孩子說句實在話,真的不是一般家長和老師能對付得了的,因為他們幾乎就達到了我們現在社會所認識的佛系生活。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是而已。

    我們和上面這一個圖中可以看到第二種不完成作業的方式,大概就是抄作業,抄作業的方式有很多,最多的是利用手中的工具和軟體進行搜尋答案,搜尋答案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其實上大多數孩子僅僅是抄襲了最終答案。

    抄答案的話就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有的人能夠把答案抄全,有的人是張冠李戴造成的,答案上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所以說這種情況也通通被列為沒完成作業應付作業。

    這種情形的出現主要是孩子的知識掌握不牢固,作業太多造成了孩子一門心思的想著其他的事情,比如說看電視玩遊戲,他的任務把作業當成了一種累贅,抓緊完成作業,管它對錯,這是這些孩子心裡最想的一個問題。

    還有一種沒完成作業,就是第二天到學校裡互相抄一抄寫一寫,這種孩子通常是在放學的時候向家長隱瞞的作業,然後第二天又怕老師批評,所以有時候早到校,當然有時候也玩到像,反正他們有辦法來完成作業,這種完成作業就是互相抄一抄。

    這種情況對於一些老師管理鬆散的班級來講非常普遍,他們把作業許可權下放給小組長,小組長在檢查的時候只要檢查到他的時候能完成就行,這種情形已經失去了佈置作業的最初原則。

    總之孩子長時間不完成作業肯定是一種僥倖,或者是家長監管上的疏忽,也有可能是老師作業檢查上的不嚴格。

  • 4 # 一轉之念

    這裡要從孩子心理說起,孩子愛玩是天性,其實作為成年人也是愛玩的,只是會自我剋制,做一些該做的事情。然而對於孩子來說,精力本來就比大人旺盛(想必家長都會有體會!)首先一天上課下來,本身就很累,一身的精力也沒釋放掉,回到家,如果父母立刻喊他做作業,他的洪荒之力都沒有釋放,在做作業的時候,實際是抗拒的,內心心心念念都是想著怎麼玩,於是也會找出一些理由玩,比如邊做作業邊玩筆,看東看西,或者一會喊我要吃東西,我要上廁所,來滿足自己玩的天性。這樣的狀態做作業自然無法專心,沒完成作業。另外由於抗拒,心理上也會遮蔽掉某些作業,還自以為做好了,倒也不是態度問題。

    因此,根據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要讓孩子有一個釋放本性的時間,放學回來先釋放一下他的洪荒之力,運動,玩耍都可以,這樣他接下來做作業的時候,反而會專心。當然這個不符合很多家長的心理,就是回來應該立刻做作業,然而我們的這個實驗效果顯著呢,大家不妨一試。

    另外,孩子沒完成作業呢,還有可能是心理上的原因,但這個需要見到孩子才能診斷和甄別,並且根據孩子的具體狀態進行調整。總之,孩子沒完成作業,家長不能簡單定義為他的態度,很多孩子內心渴望要好,然而卻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因此這樣的情況下,打罵可能會讓狀態更加糟糕。

  • 5 # 燕輝說

    1、平時放學養成先寫作業後玩的習慣。需要家長督促完成。

    2、如果是週末或者放假,先給孩子列出計劃,合理安排時間,作息時間安排好!

    3、李大釗先生說過,學就學的踏實,玩就玩個痛快。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先讓孩子去玩,玩的沒意思了就會想起來作業了。當然,寫作業也要踏踏實實的寫。

    4、家長的督促很重要,更要加上鼓勵!這個你懂的。

    總之,家長的陪伴是對孩子的鼓勵,家長的用心很重要哦!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更多教育經驗,更多育兒知識,敬請關注!

  • 6 # 東凰

    提供幾個方法(家長不要先說,讓孩子自己先想辦法):

    1.日常慣例表+習慣養成表

    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按照時間排序,和孩子一起在一張大紙上畫出來,或者拍照片貼出來,比如讀書需要半小時,就可以放到約定好的時間內;

    2.必做清單+共同清單+限制清單

    比作清單內是每日需要完成的任務;共同清單是做完必做清單後可以隨意支配的;限制清單是需要有時間限制的,比如看動畫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語填數字什麼山什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