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忘崽子

    主客問答的辭賦結構:

    賦是介乎韻文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自荀子《賦篇》創其名後,歷史上先後有鴻篇鉅製的漢賦、駢偶講究的駢賦、格律嚴謹的律賦。

    至唐,科舉考試中仍要按聲律平仄寫賦。杜牧的《阿房宮賦》可稱濫觴,宋歐陽修《秋聲賦》已趨成熟。

    蘇軾才華橫溢,他擺脫了堆砌典故、拘守聲律的束縛,在句法自由、結構自由、韻律自由中,既保持賦的形體,又含詩味的濃郁,且與散文亦迥乎有別。

    因此,《前赤壁賦》行走自由、似詩如畫,可以說是散賦中傑出的代表作。歷來遊記以遊賞山水為題材,大多用記遊寫景抒情為常法。蘇軾遊記赤壁,推陳出新。

    首先,他記敘之體是虛擬的主客對答的結構形式。主客對答是賦體中的傳統手法,主與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

    在《前赤壁賦》中,客的觀點和感情是蘇軾的日常感受和苦惱,而主人蘇子所抒發的則是他超脫地俯察人與宇宙的領悟,而這一切則是透過嗚嗚洞簫、主客設問引起。

    其次,辭賦行文多用排比、對偶,即所謂韻文,此亦是賦的主要特點。但《前赤壁賦》每段首句或開頭幾句又多為散句。如首段“舉酒屬客”“少焉”為散句,第二段開頭“於是飲酒”是散句,第三段客曰散句更多,第四段則以散句為主。

    可見,全文散句成份多處。但是,既然是賦,則應該用駢句或近乎駢句為主。《前赤壁賦》以四字六字為多,幾同於“四六文”。讀之於整飭中見參差,整齊中顯自由。

    這樣既顯示了傳統賦體那種特質和情韻,卻又做到保留而不拘泥,講究又不為束縛。最後,辭賦講究聲韻美。《前赤壁賦》多處押韻,卻換韻較快。

    每段一韻或幾韻不等,而且換韻處往往是文義的一個段落。如第一段的“天”“然”“仙”,第二段的“慕”“訴”“縷”“婦”,第四段的“鹿”“屬”、“粟”“窮”“終”“風”,以及末段的“主”“取”與“色”“竭”“適”等。

    總之,《前赤壁賦》以文為賦,藏韻於不覺;借客設問,嘆人生之如寄。用辭賦之語言形式,卻又棄尋常之套路,以至象“若夫”“爾乃”“是以”等等也拋而不用。這是大家的蘇軾兼取散文和辭賦的優點、手法作賦,是蘇軾此賦出新處,亦是絕妙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拉斯加雪橇犬與哈士奇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