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自學考試直屬站點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該如何教育是很多父母們的苦惱,到底該如何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如何與他們相處,教會他們正確的價值觀,下面我們來看看。

    1、從生活入手去改變

    青春期孩子由於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大部分是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形式。他們試圖衝破約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錯誤也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讓孩子獨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處理自己生活瑣事的習慣,否則事事代勞,反而會與他自我意識的覺醒增強相矛盾。其次從權威的影響向客觀的分析引導過渡,因為社會的迅猛發展,父母常常一開口就顯得很外行,權威性漸漸丟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難、問題、挫折之後,只是需要來自父母的客觀分析和引導,而且,這種分析和引導還應該是朋友式的。

    再次,要耐心持久地與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接近孩子,發現優點,給予鼓勵,並學會“示弱”,為孩子創造超越家長的機會,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侷限學習方面),都要誇讚,進一步引向孩子學習。注意萬不可只重視學習,再加上許多父母付出了很多,對孩子的要求順勢拔高,出現比較持續和厲害的不滿情緒,影響與孩子的一切交流。

    2、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樣,牽著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孩子不滿,有意跟家長對著幹。要與孩子融洽相處,父母就得正確認識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孩子小時候對事物的認知性不強,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與幫助。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習慣了孩子對自己的依賴,忽略了孩子成長,依然對孩子指手畫腳,當然會讓孩子厭煩。

    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

    3、A、家長要會索取“愛”

    不少家長在“愛”的問題上,只盡“給予”的義務,不講“索取”。如此一來,日久天長會在孩子心中形成這樣一個概念——父母的愛是應該的。因此,要向孩子索愛,讓孩子學會感恩。一般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飯桌上給自己夾菜就會感動萬分,其實家長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聰明媽媽不妨撒嬌,要讓孩子覺得家長的不容易。當然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點,孩子自然也會多回報一些。

    B、不要開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所以父母不要開口就是下命令,“你應該……”“你不能……”如此一來,在孩子心裡,你只是一個領導。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要讓他感覺受到了尊重。

    C、籤一份“保密合同”

    偷聽孩子打電話、偷看孩子日記,或者是上網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為了解孩子的行為,千萬不要有。事實上,這是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度的首要殺手。和孩子簽了一份 “保密合同”,寫下什麼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屬於孩子的秘密,然後雙方違規會怎麼樣。

    D、同一錯誤別老調重彈

    對於同一錯誤,千萬不能“老調重彈”,會引起孩子的厭煩情緒。在批評中要切中要害,簡短數語指明問題,也要避免“廉價”的表揚,過多的表揚使孩子對錶揚失去敏感性,就會失去激勵作用,甚至懷疑表揚的真實性。

  • 2 # 公子淳于心

    美國心理學家哈特菲爾德指出,任何一種既定的生理喚醒狀態最終都可以被歸結為某種情緒,而每一種情緒中都包含了身體和心理反應。在孩子出現情緒反應時,不要打斷他的話,讓他把話說完;要向孩子表明你聽他講了些什麼,還可以問:“你當時的想法是什麼?”“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透過回答你的問話,孩子會表達焦慮和不安,既得到情緒的宣洩,也會懂得有些問題也許不像他想的那樣嚴重和不好處理,從而平緩情緒。

      

    當孩子的情緒被關注時,他們更易於接受父母的指導。要努力在撫慰中加以引導。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態度要謙和,回答問題時要力避說教,不要顯得無所不知。當孩子的問題可能不合你的心意時,避免用“我像你這麼大時……”的話語;面對問話不要馬上表明意見或判斷,以給孩子提供自行思考的機會,可以問:“你覺得自己可以解決問題嗎?你的具體想法是什麼呢?”隨後對他給予指點。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要建立你們朋友式的關係,使他願意把心裡話跟你們說。在他情緒平穩時要多溝通,對他的生活多加關心,使他切實感受到家長的體貼和關愛。

    下面給您提點大家的建議吧:

    1。

      寫一封信給孩子。(例如:媽媽的寶貝,媽媽最近覺得你心情不太好,能告訴媽媽怎麼了嗎?)

    2。放下大人的架子,把孩子當作最好的朋友,和他們談談心。(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大多以自我為中心,所以他們最喜歡的是能得到父母的認同和理解,也許你會說為什麼不能站在大人的角度想想,因為,你要知道,他們還只是個剛步入青春期的孩子)

    3。

      多多的去了解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去關注下他們,再找個合適的方法合適的時間去溝通開導。

    4。你可以在他們做對事情,或者是成績表現好的時候,給予他們鼓勵和認同,當然,如果他們成績不好,或者做錯事情的時候,你也別顧著指責他們,你可以勸勉他們,鼓勵他們下次一定能成功!告訴他們,我會陪著你一起加油!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得到家長認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對於大人們來說是無理取鬧的想法,就是希望家長們把自己當人看,他們都認為自己長大了。

  • 3 # 初心不改的教書匠

    孩子摔的不是手機,而是叛逆期渴望被理解的煩惱。

    哪個孩子青春期不叛逆

    首先,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表現出煩躁摔手機這些特徵是很正常的,作為家長不必過於煩惱。但是一定要反思,是不是自己說話的語氣、教育的方式過於簡單粗暴了。從你問這個問題來看,你應該不屬於這類的家長,而是非常細心體貼的父母。所以時間久了,你的孩子會懂得你的苦心的。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也別給孩子太重負擔。

    摔手機只是一種減壓方式

    摔東西固然不好,但你平心靜氣想一下,他並沒有做出傷害別人的舉動,說明他只是控制不住情緒,無意識地需要一種發洩和減壓,他是個很不錯的孩子,對人對事沒有惡意和惡念。給他一點時間去冷靜,別太急,我們都摔過東西,都經歷過這樣迷茫煩躁的時期,不是嗎?

    給他一點空間,給自己一點時間

    青春期這樣的事情很普遍。需要共同給孩子一點自己的空間去消化,要相信他能夠戰勝自己,重新回到平靜的狀態。家長也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去嘗試包容與理解,將心比心去多給一點時間等待孩子度過叛逆期。在引導的時候注意方式方法,帶他出去旅遊散散心,或者與年長的孩子一起交流心事,都會好很多。

  • 4 # 梧桐貝爾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不是“青春期”的孩子,是“說不得”的孩子。如果目前已經面臨如此的狀態,我建議改變教育姿態,或者叫策略。首先第一個堅決控制自己,不能再以“為你好”而去“說教”或者“質問”孩子;其次分析孩子出現問題的背後原因,從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才是幫他;最後選擇一種合適的表達方式,開展交流,比如引導式討論某一個問題,最好從自己的困難出發,讓孩子以主人翁的角度來幫助家長,開啟交流的途徑,然後再從孩子的問題出發繼續交流。這個環節需要一個過程,如果處理得好,以後相處的方式就會發生根本的轉換。

    祝好!

  • 5 # 雲淡風輕近午天161

    青春期的孩子,面對五彩斑斕的生活環境,加上自己些許自以為是的生活意識,總是有點天高地厚,尤其是積累了些許的文化知識,就認為自己很了不起,不聽家長絮叨,認為家長的嘮叨都是對他的約束,稍微批評一下,便大發雷霆,輕則發火,鬧脾氣;重則摔東西,來宣洩自己對家長、老師、同學、社會的不滿。手機現在更是影響孩子學習的重要因素,從小學到初中、高中,隨著年級的增加,手機對學生越來越普遍,而玩的花樣也越來越多,學習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拿著手機玩遊戲,陶醉在虛構的遊戲世界中不能自拔,這種孩子視手機如命,你不讓他玩手機,就想要了他的命,斷掉了他的口糧一樣,自然而然,要把他憤怒的情緒表達出來以示抗爭。面對這種情況,要讓孩子認識清楚手機對自己的作用,給他灌輸一種思想,現在的努力是為了將來的安逸,現在多努力一下,未來有大把的時間可供自己遊戲。還可以規定他每天使用看手機的時間,可以用,但不能太久,如果超出時間,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比如多背課文,多算題等。讓學生做到勞逸結合,知道課餘時間可以適當放鬆一下,但絕不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還可以和老師密切配合,家校共管,幫孩子玩遊戲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平時可以讓他多讀一些名著,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樣就可以減少學生玩手機的時間,降低對手機的痴迷。當然,不能少的還是和孩子的溝通交流,多談心,瞭解孩子的想法,順勢引導。可以多帶孩子外出,遊覽自然山水,觀看名勝古蹟,陶冶性情。可以讓孩子出去多運動一下,比如他喜歡的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

  • 6 # 囧倫老師

    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個人意見是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太高。

    青少年在這個年紀,正處於開始發展獨立意識的階段,習慣,且敢於挑戰權威。對於來自父母的“苦口婆心”會產生本能的抗拒感,因為他們不在是逆來順受的小孩子,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了。他們希望自己的話語與想法能夠被認可,而不是想一味地服從父母。如果在這時候父母依然以“我這都是為你好”為由向孩子灌輸某種思想,最終結果大概也只能是把孩子推的越來越遠。

    說句和話題無關的話,孩子,永遠是站在時尚前沿的人,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永遠比成年人要強。拿我個人舉例,曾經的網路被我的父母視作洪水猛獸,但是十幾年後的今天,我爸媽刷網文刷的比我還熟練 。曾經我的父輩買磁帶和貼紙,守在電視前追星,被稱為不務正業。可是現在家裡老人,也是在天天刷電視劇。所以,並不是孩子所接觸的東西不好,而是我們的世界漸漸地與孩子的世界開始脫節。

    發生如此情況,何不去努力嘗試瞭解孩子的世界,不站在一個成年人的角度,而是嘗試去以孩子的視角,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努力讓自己接受新鮮事物。經常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妄下評論,如果孩子的思想你覺得三觀不正,也不要直接說錯,用“你覺得有沒有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爸爸/媽媽是這麼想的,你看看對不對,你覺得不對你可以指出來”,總比用“這都是為了你好” 和“你就不能聽聽爸媽的話” 能打動孩子的心。

    總之,在這個時期,引導比管理更加重要。最後,還望闔家幸福

  • 7 # 亞心優學海風

    推薦閱讀《怎麼處理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一https://mp.weixin.qq.com/s/n2dhzWuHgN39h4JBPHvsyw,原文是針對高三學生的,但可以借鑑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個鍵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