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8301960227

    1、鷸蚌相爭後半句是:【漁翁得利】。

    2、《鷸蚌相爭》選自《戰國策·燕策》。記載辯士蘇代借用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從而阻止了趙國攻打燕國。它告訴人們:在各種紛亂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

    3、《戰國策》中鷸蚌相爭的原文: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4、該文大意:

    趙國將要出戰燕國,蘇代為燕國對惠王說:“今天我來,路過了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曬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會餓死你。’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5、《鷸蚌相爭》講的是鷸與蚌相互鉗制,互不相讓,卻讓漁人從中獲利的故事,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地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鑽空子。

    做人要學會忍讓,否則兩敗俱傷只能讓第三方得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徵地時經濟作物如何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