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子皇羽

    首先說明一點,歷史上劉關張三人沒有過所謂的“桃園三結義”,所以更談不上後續四弟趙子龍!結拜之事存在於民間演義小說和戲曲中,那麼我們來談一談《三國演義》中為什麼趙雲後來沒能再次結拜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和關羽、張飛結識的時候,劉備在織蓆販履、窮的叮噹響,關羽此時正在逃亡,只有張飛算是個小地主,此時三人志同道合,於是才促成了桃園三結義。請注意,這時候三人都沒什麼名頭,也沒有什麼勢力根基,可謂是白手起家,共同奮鬥!但是趙雲正式跟隨劉備是什麼時候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此時劉備雖然實力仍然不大,但是他已經和漢獻帝續上親,被稱為皇叔,封左將軍,與開始時候一無所有的窮棍子不一樣了,有身份了,算上一方小諸侯了,此時趙雲是拜他為主公,追隨劉備建功立業。說白了這時候劉備是主,趙雲是臣子,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怎麼可能再跟別人結拜?堂堂漢室宗親、天子皇叔的面子往哪裡擱?

    因此他們是絕對不會結拜的!

  • 2 # LX天之藍

    劉關張認識時.正是一無所有,處在社會的最底層,所以當時就結拜為兄弟,要幹一番事業。而與趙雲認識時,劉備已經小有成就了,已經進入了上層社會,在上層社會是不流行結拜的。所以趙雲的加入只能是一員大將!如果看誰有能力就結拜的話,那豈不是草蜢英雄了!不利於管理,就像一家公司一樣,在創業初期沒有那麼多講究,公司一旦做大了,就要正規化管理了,所以劉備即使非常信任趙雲,也不能結拜為兄弟!

  • 3 # 唐長未老

    結拜也要講究個門當戶對,趙雲跟劉備時,一開始就是老闆與打工者的關係,結翁婿之親倒還說得過去,兄弟就別提了。

  • 4 # 鈺文話歷史

    首先必須要說明的一點的是,真正的歷史中,壓根就沒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所以在正史裡,也就不存在提問者所提的這個問題。

    正史裡不存在,那麼只有在三國演義裡存在這個問題。三國演義中,趙雲為何沒有和劉備他們結拜為兄弟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劉備決定開始討伐董卓興復漢室時候,只有關羽和張飛跟著他,他們三人興復漢室的決心很大,那時候,他們該沒遇到趙雲,他們遇到趙雲,還是在十八路諸侯聚集在一起的時候。還是在十八路諸侯裡問公孫瓚是否可以取一人趙雲,也就說明,他們不僅沒遇到過趙雲也不清楚趙雲是否死心塌地的跟著他們完成興復大漢的事業。而且,三國演義中,就算從公孫瓚那裡挖來了趙雲,對趙雲也不是百分百的確定趙雲的真心。趙雲在長坂坡救回阿斗的時候,張飛還一度認定,趙雲是去了投奔曹操。

    趙雲忠心救回阿斗後,張飛對趙雲刮目相看,其實後面也和兄弟幾乎沒什麼差,也就沒必要再來個桃園四結義了。以後,劉備也一直稱趙雲是自家兄弟,以四弟稱呼趙雲趙雲也沒把自己當作是外人。而,五虎上將的稱號也就是對趙雲最高的榮譽了。

    最後,如果我的回答對各位有用的話,希望你們關注支援一下哦。

  • 5 # 石華望

    要說清楚趙雲為什麼追隨劉備多年沒有和劉備結拜,我們得先說說人與人之間一般會在什麼情況下結拜。

    其一:彼此志同道合,你欣賞我的人品,能力,志向,我也欣賞你的人品,能力,志向,彼此欣賞,或者是看的慣對方。

    其二:第一次相遇時往往是一見如故,感覺對方就像是自己多麼年朋友,這種感覺很奇妙也很重要。

    其三:大家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沒有太大的差別。不然相遇的可能性極低,相遇後彼此認同的可能性也極低。

    縱觀歷史上幾次有名的結拜,都是符合這幾條的。

    管鮑之交。管仲與鮑叔牙的故事。

    隋唐裡面秦瓊與單雄信的結拜。

    水滸裡面武松與張青夫妻之間的結拜。

    至於很多人的結拜沒有一個像當初結拜時說的那種結局,甚至會反目成仇,那畢竟是以後的事情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開始是怎麼走到一起並結為兄弟的,

    這樣三人開始了第一次的接觸是因為關羽和張飛在集市上打架,劉備上去勸架。以後他們接觸次數越來越多,更加了解對方。

    劉備欣賞二人的武力,二人佩服劉備的志向。

    心心相惜,就這樣三人便在張飛家的後花園幾棵桃樹下結為兄弟。

    那麼趙雲和劉備相遇是什麼時候,此時他們二人各自的境遇是怎樣的?

    他們在公孫瓚的陣營裡相遇,劉備是公孫瓚的好友,趙雲是公孫瓚的手下,劉備趙雲二人一見面一交談都彼此欣賞對方,但身份差別巨大,一個貴為當今皇叔,公孫瓚的好友。一個是公孫瓚的手下一員大將。

    身份上的巨大差異使得他們結拜不合適。

    後來,劉備離開公孫瓚,趙雲繼續留在公孫瓚身邊。

    再後來,劉備拉起隊伍開始自己的事業,這時趙雲早就看不慣公孫瓚的見利忘義,毅然決然的離開公孫瓚投向劉備陣營,一起為共同的目標奮鬥。

    此時他們二人是上下級關係,就更沒有必要結拜了。

    反正大家都在一條戰線上,結拜,多此一舉。

    所以劉備趙雲二人不適合結拜,也沒有必要結拜。

  • 6 # 老徐9731

    謝邀答題:題主說趙雲跟隨劉備一生,為何不能成為四弟。此問題只有作者羅貫中知曉!我只能根據四人情況來答了,劉關張結拜只是巧合,張飛賣肉,關羽賣豆腐,劉備賣草鞋的,都沒有什麼大背景,劉備只是沒落皇親。關張二人因生意吵架,打了幾次,平分秋色。劉備做和事佬勸住兩人。關張二人想想互相爭鬥也無味,墮握手言歡在一起吃酒談天。倒把劉備忘了,劉備是不請自到。一來二往隨在桃園結義!趙雲先投袁紹,看袁無果隨離他而去,結識公孫贊,公孫瓚其人白袍白甲白馬,二人英雄相惜。劉備應徐州牧陶謙之約而去解圍,因與瓚相識而來請借趙雲,因而才有四弟之說,劉備假仁假義,有負趙雲。主要原因是關羽,有關帝廟對聯為證,上聯: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下聯: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所以趙雲不能為弟只能為友!才淺有限,不對見諒!

  • 7 # 聚散離合總關情

    古人焚香結拜,是一件極其神聖莊嚴的事情,現代人往往也稱兄道弟,但多是酒肉之交,一喝酒便是朋友,一不開心就能徹底翻船,豈能體會,古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桃園三結義,是東漢末年動盪之時,劉焉出榜招募義兵,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雖出身遭遇不盡相同,但同樣是憂國憂民,報國無門,身懷絕技之人,可謂一見如故,相逢恨晚,情投意合,於是很快結為兄弟。誓要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之後經歷沙場生生死死,這種原始感情豈是其他感情所能比擬的。用現今人的話講是共同白首起家之人。

    所以,當關羽被曹操抓去。即便知道曹操會視之如珍寶,也從來沒有背叛過劉備,終究離開了曹操,因為他時刻謹記,發誓共死,不可背義,留下了千里走單騎的佳話。

    趙雲當然是劉備身邊不可多得的忠臣猛將,為人熟知的是長坂坡,七進七出救阿斗,似乎在有危險有陷阱的地方,總能看到趙雲出現鋌而走險,解危救難。但是結為兄弟是很不恰當的。

    不說別的,趙雲比張飛,關羽,劉備其實是小一輩年紀的。結為兄弟,實屬不宜。

    再者,劉備一直就被世人稱讚為善於用人,知能善任。在他身邊的猛將。除了趙雲,還有姜維,魏延,馬超,嚴顏等人,他們多是投奔而來,已是君臣之禮,豈能以兄弟相稱。

  • 8 # 孤舟釣江雪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只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橋段,在正史上,劉關張三人並沒有結拜為兄弟。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記載:

    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可見,在正史中,關羽和張飛一直是劉備的部下,只是三人像兄弟一樣,感情很深,並沒有說三人結拜為兄弟。

    退一萬步說,即使劉備確實和關羽、張飛結拜了,趙雲也確實相隨劉備多年,但也不敢和劉備結拜為兄弟,為什麼呢?請看《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而瓚深與先主相友。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

    我們知道,趙雲原是公孫瓚的部下,和公孫瓚實際上是主與臣的關係,甚至是主僕關係。而劉備和公孫瓚兄弟相稱,二人的身份差的太遠。僅這一點,劉備就不可能和趙雲結拜,即使劉備提出結拜,以趙雲的謙虛性格,他也不敢真的結拜。

    最後,假如劉備和關張確實結拜了,那也是在劉備在年輕的時候,三人彼時的地位其實差不多,結拜也是正常的事情。

    而劉備認識趙雲的時候,鑑於劉備與公孫瓚的關係,加上劉備與趙雲二人的年紀、身份相差懸殊,就不具備結拜的起碼條件了。

  • 9 # 史海爛柯人

    如果真如評書中所講,桃園三結義後續四弟趙子龍,那麼他們哥四個的排名便成了:劉大、關二、張三、趙四。趙雲何許人也?怎麼能願意讓劉能天天欺負呢?所以,趙雲不幹!

    當然了,前面所講的,僅僅是個笑話。儘管《三國演義》將一再強調劉備集團的結義之情,甚至將趙雲的地位也拔高到了無可復加的程度,但歷史上的劉備終究是主公,關、張、趙諸將終究還是下屬。即便“情同手足”,也還是難以逾越這層禮節的。

    在羅貫中筆下,劉備、關羽和張飛一出場,便相談甚歡,隨機在桃園內擺設香案,結成了異性兄弟。可是,這樣的情節,其實是據《三國志》演化而來的。在陳壽筆下,曾描述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三國志》

    歷史上的關羽和張飛,曾經替劉備仗義出頭,故而三人間的感情倒也非同一般。後來,劉備做了平原相,也將關羽和張飛作為了自己的部下,分別統帥親兵。起初,處於創業階段的三兄弟,身份還沒有那麼懸殊,他們“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寢則同床”的情節,被羅貫中徑直吸收到了《三國演義》中,而“恩若兄弟”,則成了桃園結義的藍本。且不論劉關張到底有沒有在桃園上演過那段感人肺腑的義結金蘭,但隨著後來劉備的日益膨脹,曾經的兄弟之情也逐漸被君臣之禮所代替了。

    再說趙雲的加入,比起關、張二將還要晚了不少。到劉備小有名氣時,趙雲才加入到了集團中,其地位比起關羽和張飛,自然還是要略遜一籌的。試想,此時的劉備即便再愛惜人才,還會再來一次“結義”麼?

    後漢三國的群雄逐鹿,與《水滸傳》中的綠林好漢有著本質區別。歸根結底,劉備也算是一方諸侯,是以統帥的身份和姿態亮相的,絕不可能看著誰順眼,便拉著誰去磕頭拜把子。

    所以說,趙雲終究只能是劉備麾下的一員虎將,哪怕是日後有救主之功,迎來了拜將封侯的榮譽,還是不能與主公結拜。而這一點,是一個難以更改的現實。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 10 # 人文攝影師樂哥

    我是成傑思汗愛歷史,我來試著回答。

    原因有二

    1.身份不一樣。劉關張相識與草莽,而趙雲是公孫瓚那裡投奔而來,之前換過幾個老闆,相當於創業元老和職業經理人,老闆是不會和職業經理人結拜兄弟的。

    2.追求不一樣。劉關張的政治目標是光復漢室,或者說成為一方諸侯,而趙雲追求的是一個明主,或者說成為一個好的打工仔。

    從歷史來看,趙雲也確實很多時候作為親衛隊隊長身份存在,而關羽張飛則多為領兵大將,功績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所謂結拜,更本沒有可能,到後面蜀漢建立後,就更加不可能了。

    說到底,在劉備心裡面,趙雲只是一個高階打工仔,而不是兄弟。

  • 11 # 毛驢兒談歷史

    我覺得原因很簡單。劉、關、張三人結拜是為了團結一心共同起事,也就是現在說的共同創業。

    而趙雲是在他們三人小有成就時才加入的,只能算從龍之臣,不可以再結拜了。

    如果再與趙雲結拜,那麼當時的糜竺、糜芳,和後來的諸葛亮、馬超、黃忠又該怎樣?總不能都結為兄弟吧,如果不結拜就會給人一種被瞧不起的感覺。

    所以結拜為兄弟的事,只能記在心裡,不能有實際行動了。這就是關羽為什麼說“子龍,雖不曾結拜,卻實乃吾四弟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加速是不是真的有效果,什麼軟體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