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洲最靚小姐姐

    廣東省語言狀況複雜,除粵北、粵東有瑤、壯、畲語及粵北土語外,主要流行粵方言、潮汕方言、客家方言3種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特點、又各有特色的漢語方言。

    短語/俗語:大出血——大降價;摸門釘——吃閉門羹;食死貓——背黑窩等粵語。唔得閒——沒空;我——涯;乜嘅 ——什麼;車大炮 —— 吹牛等客家方言。汝——你;呾/道——說;呾毋別塊去——說不清等潮汕方言。【MORE+】

    節日文化

    廣東每年除了有全國性的傳統節日,更有獨具特色的地方節慶活動,本土傳統節慶,以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形式多樣而著稱,一年之中貫穿多個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茂名、湛江地區正月的“年例”,廣州五月的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肇慶六月份舉辦的燕子節 ,深圳市的六月荔枝節,陽江市九月的風箏節……【MORE+】

    嫁娶文化

    廣東地區的婚嫁習俗,傳承了中國傳統婚俗三書六禮,同時兼具地方特色。廣東結婚習俗:過大禮、回禮、搬嫁妝、安床、上頭、鋪床、過火盆、敬茶、踩床、壓床。

    廣東傳統結婚流程:迎親、找紅鞋、敬茶、撐紅傘、撒米、繞吉祥路、過門、婚禮、敬客、入洞房、回門。【MORE+】

    飲食文化

    廣東飲食文化主要包括:粵菜,早茶文化,小吃文化,煲湯文化四個方面。味道講究“鮮、嫩、爽、滑”,烹飪食材時注重發揮食材本身的味道。

    廣東名菜:烤乳豬、廣州文昌雞、白切雞、紅燒乳鴿、潮州滷味、糖醋咕嚕肉、東江釀豆腐、老火靚湯、梅菜扣肉等。【MORE+】

    生活禁忌

    在廣東坊間流傳著許多的規矩,也就是大家說的忌諱,在老一輩人眼裡,凡事得有個準則。比如:在外吃飯前先洗碗筷,說“裝飯”不是“要飯”,吃菜不許過盤中線,吃飯時不許筷子插在碗裡,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盆,喝湯不許發出聲音,倒茶不可以倒滿,倒茶水時不能壺嘴對著人,不反手給人倒酒或倒水,不許斜眼看人,剔牙要用手掩住,吃魚的時候不能給它翻身,送禮忌送鍾等等。【MORE+】

    葬俗文化

    廣東人素有重孝道、敬祖先的傳統,為此廣東人的喪葬風俗和墳地建造很有特性。歷史上流行過土葬、火葬、懸棺葬、水面葬等多種葬法,皆以對人死後靈魂歸宿如何看法不同而轉移,並有一定地域差異。但是都盛行一次葬和二次葬式,二次葬式最具地方特色,就是在人死入土安葬三年以後,待人體軟組織完全腐爛、分解,再開啟棺槨撿骨,然後裝入陶甕[罐],重新埋入地下。近年來,廣東推行火葬,葬俗的主要過程有:送終、報喪、入殮、出殯、安靈等,也因地方而有所差異。

    服飾文化

    廣東服飾文化的本土文化特色、地理位置環境造就了它特有的面料和款式;古代和近現代都有大量移民湧入,接納性和包容性極強的廣東服飾文化上也吸收了其它地區的文化風格,從而造就了珠三角作為現代服飾的發源地。各種品牌的服裝、配飾等都是從這裡開始釋出。全國的服裝品牌大多在此誕生並蓬勃發展。每年度的嶺南服飾文化周、廣東時裝週,聚集了國內各大品牌的服裝釋出,且一些國外的奢華品牌也流行運用中國嶺南元素,如嶺南的絲、中山裝元素、廣繡圖案元素等。

    廣東傳統戲劇

    粵劇

    粵劇,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2006年,粵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MORE+】

    潮劇

    潮劇主要流行於潮州地區,是用潮州話演唱的一個古老的漢族地方戲曲劇種。潮劇的腳色行當中以生、旦、醜最具地方特色。潮劇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於對“老爺”(指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愛在非常熱鬧的氛圍下觀看,使節日氣氛更加濃厚,因此,潮劇要比其它劇種更具濃郁的民俗色彩。2006年入選國家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MORE+】

    漢劇

    廣東漢劇是廣東省漢族客家戲曲劇種之一,1933年廣東大埔縣人錢熱儲著《漢劇提綱》,定名為漢劇,從此約定俗成,沿稱至今。流行於廣東的梅州地區、惠州地區、韶關地區等閩粵贛邊區各地。其音樂唱腔具有樸實淳厚,高昂悲壯的特點,以皮黃為主,兼收崑曲、高腔、吹腔、小調等。2008年入選國家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MORE+】

    雷劇

    雷劇原名“大歌班”,是在雷州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用雷州話為唱白的地方劇種。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雷州半島,經過“姑娘歌”,“勸世歌”、“大班歌”、“雷劇”四個發展階段,到劇種形成歷時300多年。雷劇唱做並重,尤重唱。唱腔屬於以板腔體為主的綜合體,兼具曲牌體的戲曲聲腔體制。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MORE+】

    廣東傳統曲藝

    曲藝品種

    廣東省內的曲藝品種眾多,從廣義上來說廣東省內各個曲藝品種就有龍舟歌、高州八音鑼鼓、信宜採茶調、木魚書、興寧市竹板歌、粵曲、粵語講古、潮州歌冊、粵曲星腔、花朝戲;粵東北的“二人轉”、新興花燈調、民間曲藝、東莞木魚歌、龍舟歌、龍舟說唱等。從狹義上來說就有廣東曲藝單指粵曲演唱。【MORE+】

    廣東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

    口耳相傳的民間文學是人類口頭傳統的重要組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將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五大類,第一類就是“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而今,口頭傳統賴以存在的環境嚴重萎縮,已是不爭的事實。現在廣東影響比較大的民間文學還有:蘇六娘傳說、六祖傳說、陳夢吉故事、望煙樓的傳說、陳璘傳說、陳三五娘傳說、五羊傳說等。

    廣東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雜技遊藝

    概況

    廣東的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種類主要有以詠春拳、莫家拳、洪拳、太虛拳等以拳為主的武術,以及以三人燕尾龍舟競技、小欖賽龍艇、南頭五人飛艇賽、石岐賽龍舟、九江傳統龍舟等賽龍舟競技活動。在這些傳統的體育、遊藝與雜技中,近年來,隨著商業化、市場化步伐的加快,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傳統的體育、遊藝與雜技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逐漸消逝。傳承面臨困境、岌岌可危,為避免“人亡技亡”,亟待需要加強保護與傳承。

    廣東傳統醫藥

    傳統醫藥

    概況

    廣東的傳統醫藥有敬修堂傳統中藥文化、黃氏中醫正骨、嶺南陳氏針法、駱氏腹診推拿術、蔡氏中醫正骨、康寧堂骨傷療法、源吉林甘和茶、廣東涼茶以及馮了性風溼跌打藥酒傳統組方及工藝等,廣東眾多的傳統醫藥由於現代快節奏生活方式的影響,致使人們在用藥方面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年輕一代多重西醫西藥,而對於傳統中醫中藥的認識比較模糊,加之目屬微利服務,基礎設施投資及人才資源有限,僅靠該專案的接診收入,維持傳承發展艱難。亟待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搶救保護。

    廣東傳統舞蹈

    舞蹈種類

    廣東的傳統舞蹈種類繁多,且地方的傳統舞蹈都有各自的舞蹈特色,並和當地的節日、民俗文化緊密相聯。著名傳統舞蹈有:廣東醒獅、潮南英歌、徐聞屯兵舞、前山鳳雞舞、坪山麒麟舞、雷州南門高蹺龍舞、雷州烏石蜈蚣舞等,由於受城市化和娛樂多元化的強勢衝擊以及經濟原因的制約和表演隊伍老化,導致中青年人傳承差強人意,目前傳承和發展舉步維艱,亟待加以扶持和保護。【MORE+】

    廣東非遺文化

    非遺概況

    目前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別以省級為主,國家級、市級的所佔比例不高;其型別結構特點是以民俗和傳統舞蹈類為主,民間文學、傳統醫藥和曲藝類專案偏少。分佈空間主要以廣州、佛山、中山、江門、東莞和深圳等地為中心,粵東、粵北和粵西地區分佈零散。如今在廣東影響力比較大的有:粵劇、廣東音樂、潮州工夫茶藝、粵曲、獅舞、廣繡、潮繡、崖口飄色、佛山木版年畫、龍舟製作技藝、梅州客家山歌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都處於一個舉步維艱狀態,亟待加以扶持和保護。【MORE+】

    廣東建築特色

    客家民居

    建築

    廣東客家地區民居建築,以泥土夯築的圍龍屋著稱,規模宏大,蘊含了中國傳統的倫理觀念、風水觀念等。各地的客家民居都不盡相同,如廣東大部分的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和福建的客家土樓就風格各異,不過功能上卻都大致相同。其中,梅縣長教村、和平縣林寨古村、博羅縣旭日村的民居建築恰好代表了客家人祖居的不同形式。

    廣府民居

    建築

    廣府民居的風格複雜多變,既有承襲中原文化、吸納鄰近地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一面,又有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一面;既折射出廣府文明開發的歷史軌跡,又積澱著廣府的人文思想、民情風俗,是民系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代以來,融合外來文化的中西合璧風格在廣府民居中十分普遍。廣府民居最具特色的是西關大屋、騎樓以及碉樓。

    潮汕民居

    建築

    潮汕民居平面型別很多,最基本的形式是下山虎與四點金,下山虎是三合院的形式,四點金是一種四合院形式,其他民居大多以四點金作為基本單元加以組合發展而成。其中,潮安龍湖古寨、澄海前美村、普寧南村是潮汕村落民居建築的代表,體現歷代潮汕人民奮發圖強的成果。

    少數民族

    村寨

    粵北瑤族村寨建築以排瑤最有特色,其建築依山坡的形狀和走向,由下而上一排排佈置,整齊有序。其中以連南南崗瑤寨延續至今,一千多年的歷史,反映了連南瑤族甚至中國瑤族古老悠久的瑤族傳統文化。瑤寨依山而建,房屋層疊,堪稱世界建築奇觀,完整地儲存著瑤族人古老的生活風貌。

    廣東特色文化

    廣府文化

    廣府文化是廣府民系的文化。它是以廣州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為通行範圍的粵語文化,它從屬於嶺南文化,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等的最早發祥地。由於廣府文化在廣東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廣府文化在各個領域中常被作為粵文化的代稱。如廣州話稱為“粵語”,廣州戲劇音樂分別稱為“粵劇”、“粵曲”、“廣東音樂”;廣東飲食文化體系中雖有廣州菜、潮州菜、客家菜之分,但“粵菜”常用以指廣州菜;廣州工藝品的重要品類被稱為“粵繡”、“廣彩”、“廣雕”等。

    潮汕文化

    潮州文化,是粵東潮汕地區潮州民系所創造的的文化,隸屬於嶺南文化,特徵是以海洋文化為主。潮州文化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又帶有中原文化的某些特點,貫穿於潮人整個社會生活之中。以潮州功夫茶、潮汕飲食、潮汕商幫文化、潮汕善堂、潮汕祠堂,潮州方言、潮繡、潮劇、潮州音樂、潮州工藝、潮州木雕、潮州大鑼鼓、潮汕民居等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譽播海內外。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亞洲地區的客家人共同所創造的文化,包括客家話、戲劇音樂、舞蹈、工藝、民俗。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漢人南遷時自身所保留的唐宋時期的河洛文化和中原文化並吸收了苗族、瑤族、畲族等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融合了原生在廣東地區的南粵文化(即嶺南文化或稱廣東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不同支系的客家人,在文化特徵上也有所不同。而客家人也被稱為是“丘陵上的民族”。其文化特色為:保守、穩重、節儉。

    飲茶文化

    飲茶是廣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廣東,飲茶一開始是叫做“上茶樓”或者“上酒樓”,後來就叫了“去飲茶”,慢慢“飲茶”就變成了上茶樓飲茶食點心的代名詞。飲茶主要包括了飲茶及食點心,而點心中數蝦餃和叉燒包在早期較為廣受歡迎,故此粵語內形容飲茶為“一盅兩件”(一盅茶+兩件點心)。飲茶在香港及廣東一帶非常流行,近年更流傳到中國其他省份及世界各地,成為最具代表性粵菜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廣東宗教文化

    廟宇/廟會

    廣東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在廣東傳播歷史悠久,積澱了比較豐富的宗教文化,如佛教的南華寺、光孝寺,道教的沖虛觀,伊斯蘭教的懷聖清真寺,天主教的石室聖心堂等寺觀教堂,享譽海內外。一方面五大宗教與嶺南文化相互影響,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宗教人文景觀,另一方面全省宗教在地理分佈上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全省信教群眾、宗教活動場所、和教職人員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發達地區和粵東、粵西廣大農村。伴隨著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起來的廟會在廣東也比較多,比如:廣府廟會、岑王廟會、鳳山媽祖廟會、大仙誕廟會、南華誕廟會、玄武山廟會、六祖誕廟會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維液晶電視出現雪破圖且右上角有M字樣是為什麼?而且不聽任何遙控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