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然相信善良

    首先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白板”說不界定“善”或“惡”,而是認為“人”最初是一塊白板,是根據環境變化而變化的,是“外鑠論”的主張。而“性惡論”是直接界定了“人性本惡”,是通過後天學習、成長、教導而改變,是“天賦觀念”的一種主張,說句題外話,天賦觀念的另一種主張就是“性本善”說。

    實際上最早只有“性本善”和“性本惡”兩種說法。在中國是孟子最早提出的“性本善”,他認為人生來就具有天賦的“善“,具有一種道德觀念的萌芽,這個是人不同於動植物又高於動植物的本質的差異。孟子又說“人性之善,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在西方國家,古希臘的斯多葛學派、法國哲學家盧梭也認為人性是善的,原始社會的人都生活在自由平等之中,只是由於歷史發展和社會制度等原因才變惡的。相對應的“性本惡”最早在中國是荀子提出的,他認為是後天的教育把本性為惡的人們變善。像李斯和韓非子也是毫不餘力地主張用嚴刑峻法來安民定國。在西方國家也有基督教的原罪說。而“白板說”是由亞里士多德的“蠟塊說”演變過來的,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J.洛克指出:人出生時心靈像白紙或白板一樣,只是透過經驗的途徑,心靈中才有了觀念,因此,經驗是觀念的唯一來源。

    以上這些爭論由來已久,實際上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天賦觀念”和“外鑠論”兩種思想的衝突,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些哲學類的東西很難幾句話就說的明白,知道了解就好。

  • 2 # 龍焰融化鐵王座

    白板說是否認基因記憶,性惡論是誇大了基因記憶的另一面,而實際上善惡早已寫在你的基因中,並決定著你的命運軌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其他城市工作二、三年就回家鄉,一開始真的有必要出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