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利潤=銷售收入-機會成本;
會計利潤=銷售收入-會計成本;
它們的差別:對於一定數量的資金投入,無論是廠商自己的還是從銀行借貸而來,在正常條件下都會獲得一定數量的利潤,即正常利潤。主要的是比較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的差異。根據上述等式,這裡就要說說機會成本和會計成本的區別。舉個例子,廠商用它自己擁有的大樓辦公,在會計人員看來這是沒有支出的,因而沒有成本。但是經濟學家看來,如果將大樓出租,將會帶來租金,因而這些租金應該計入企業的成本。即大樓自己用了,就不能拿來出租,也就沒有租金可拿了。這個就是機會成本了,是指因選擇而放棄的其他機會所造成的代價。
在經濟學中,如果一項資源可以用於多種用途,則機會成本由因此所放棄的最佳用途的代價來衡量。像上面說的,大樓能拿來出租所獲得的租金被看成是正常利潤的話,那麼它被計入到了機會成本之中,因而與會計利潤不同,廠商的經濟利潤不包含正常利潤。這就是說,經濟學中所指的利潤是超出正常水平的那一部分利潤,即超額利潤。為什麼會出現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這兩個概念。主要是經濟學家和會計人員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會計人員更關心廠商在過去的實際支付,以便對以往的經濟行為作出評價。而經濟學家則從廠商對未來機會進行選擇的角度出發來考察成本的。
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的區別:
1.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除了會計成本之外,還有另一種隱性成本。隱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認識。它與顯性成本即會計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隱性成本不能直接從帳面上反映出來,因而難以精確計量。比如,機會成本就屬於隱性成本。
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經濟成本是一個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的概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經濟成本幾乎涉及了企業所有的經營內容和領域。
2.經濟成本是企業運作過程中的全部成本,有些經濟成本專案我們沒有認識到,也有些經濟成本專案我們雖然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卻沒有把其當作獨立的成本專案來進行分析,比如組織成本。企業只有銷售最終產品和向外提供服務才能從市場取得收入,而在企業內部為了組織生產,就要建立各種組織。特別是對於大企業,其組織可能是相當龐大的,組織的結構可能是相當複雜的,而要維持這些組織的正常運轉就必然有支出,有時支出可能是很大的,這些支出就是組織成本。
企業中的組織成本通常不構成獨立的成本專案,因而企業沒有對它進行單獨的核算和分析。其實組織成本在企業中的總成本構成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由顯性部分和隱性部分構成。其中管理人員的工資、組織機構的運作經費等都屬於組織成本的顯性部分,而如由於組織機構臃腫等原因而降低了組織機構的效率等就屬於組織成本的隱性部分。企業的隱性成本還有很多表現。如影響力成本、權威失靈成本、資訊失真成本等。
既然經濟成本是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因此我們在進行決策時不得要考慮到會計成本,更要考慮到經濟成本。只有在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管理上都取得了成本優勢,企業才能在總成本上取得了優勢,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獨佔鰲頭。
經濟利潤=銷售收入-機會成本;
會計利潤=銷售收入-會計成本;
它們的差別:對於一定數量的資金投入,無論是廠商自己的還是從銀行借貸而來,在正常條件下都會獲得一定數量的利潤,即正常利潤。主要的是比較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的差異。根據上述等式,這裡就要說說機會成本和會計成本的區別。舉個例子,廠商用它自己擁有的大樓辦公,在會計人員看來這是沒有支出的,因而沒有成本。但是經濟學家看來,如果將大樓出租,將會帶來租金,因而這些租金應該計入企業的成本。即大樓自己用了,就不能拿來出租,也就沒有租金可拿了。這個就是機會成本了,是指因選擇而放棄的其他機會所造成的代價。
在經濟學中,如果一項資源可以用於多種用途,則機會成本由因此所放棄的最佳用途的代價來衡量。像上面說的,大樓能拿來出租所獲得的租金被看成是正常利潤的話,那麼它被計入到了機會成本之中,因而與會計利潤不同,廠商的經濟利潤不包含正常利潤。這就是說,經濟學中所指的利潤是超出正常水平的那一部分利潤,即超額利潤。為什麼會出現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這兩個概念。主要是經濟學家和會計人員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會計人員更關心廠商在過去的實際支付,以便對以往的經濟行為作出評價。而經濟學家則從廠商對未來機會進行選擇的角度出發來考察成本的。
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的區別:
1.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除了會計成本之外,還有另一種隱性成本。隱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認識。它與顯性成本即會計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隱性成本不能直接從帳面上反映出來,因而難以精確計量。比如,機會成本就屬於隱性成本。
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經濟成本是一個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的概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經濟成本幾乎涉及了企業所有的經營內容和領域。
2.經濟成本是企業運作過程中的全部成本,有些經濟成本專案我們沒有認識到,也有些經濟成本專案我們雖然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卻沒有把其當作獨立的成本專案來進行分析,比如組織成本。企業只有銷售最終產品和向外提供服務才能從市場取得收入,而在企業內部為了組織生產,就要建立各種組織。特別是對於大企業,其組織可能是相當龐大的,組織的結構可能是相當複雜的,而要維持這些組織的正常運轉就必然有支出,有時支出可能是很大的,這些支出就是組織成本。
企業中的組織成本通常不構成獨立的成本專案,因而企業沒有對它進行單獨的核算和分析。其實組織成本在企業中的總成本構成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由顯性部分和隱性部分構成。其中管理人員的工資、組織機構的運作經費等都屬於組織成本的顯性部分,而如由於組織機構臃腫等原因而降低了組織機構的效率等就屬於組織成本的隱性部分。企業的隱性成本還有很多表現。如影響力成本、權威失靈成本、資訊失真成本等。
既然經濟成本是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因此我們在進行決策時不得要考慮到會計成本,更要考慮到經濟成本。只有在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管理上都取得了成本優勢,企業才能在總成本上取得了優勢,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獨佔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