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23495838938

    在幼兒園時期,最應該培養的是同理心(Empathy)的能力。

    3,4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擁有了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即是瞭解對方的想法與情感,可以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而5歲的孩子,在心智理論上有一個很大的進步,在他人心智解讀的方面幾乎可以做到零失誤。

    伴隨著心智理論的發展,兒童在此時也逐漸發展出同理心的能力,一方面是瞭解對方的想法與情感,另一方面是可以與對方感受到一樣的情感,比如對方的傷感能讓自己同樣感到傷感。

    同理心,作為一種理解與感受他人想法與情感的能力,可以說是親社會行為(prosocial behaviors)的根基,也是減少校園暴力與社會犯罪率十分有效的方法。當一個人具備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能夠假設自己是受傷害的一方,並且感受到受害方的痛苦,便會立即停止傷害他人的行為。同理心也是高情商者必備的能力,一個可以成功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的人,是知道說什麼,做什麼來讓對方感到舒適與輕鬆的。所以,將對同理心的培養加入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表明,4到7歲是發展同理心的關鍵期。有暴力傾向的兒童在7歲之前一般只缺乏衝動控制的能力,在同理心的層面上與其他兒童相類似。然而,7歲之後,有暴力傾向的兒童開始逐漸減少同理心。如果在7歲以後,甚至是中學階段再進行同理心的教育,效果就會大大減少。而校園暴力中的施暴者,通常因為缺乏對他人痛苦的體會能力,而對實行暴力行為(包括身體與語言)感受不到愧疚。

    因此,在幼兒園階段,全面進行同理心教育十分重要與必要的。目前的情況是,幼兒園,小學與中學都沒有把同理心作為一個重點教育的內容。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大多隻接受了學業上的教育,即使有思想品德課,也是作為一個敷衍進行,為完成教育局指派任務的簡單課程。而現在校園暴力氾濫,正折射了我們同理心教育的缺失。

    在培養同理心的關鍵幼兒時期,我們要儘快把這類內容融入到日常課程當中,讓年幼的孩子們明白同伴們的想法與心情,知道要分享他人的快樂與感受他人的痛苦。只有當同理心深深紮根在兒童的心理世界裡,我們未來領導者才會是一個親社會與富有同情心的群體。---------------------------------有朋友問如何培養同理心的能力,其實我現在就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我設計了一個培養同理心的課程,分四節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和我聊聊。

  • 2 # 使用者6158806541377

    給你個參考,這是大班的。幼兒園老師的一天除了帶孩子,還有環境創設,下班了還要備教案。知識方面要求不高,畢竟都是一張白紙,需要教的是生活常識以及一些簡單的認字和算數。那麼幼兒園老師一天的具體是什麼呢,講故事,教小孩卡片認字,設計遊戲,組織遊戲都有,我覺得很多東西沒辦法講清楚,太多了,不僅得督促孩子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在他們玩遊戲玩玩具的過程中還得引導鼓勵。下班了還得寫觀察記錄,環境創設要定期做,做不完就得加班。環境創設是啥呢?簡單的說就是佈置教室,涉及到的有各類手工,比如剪紙摺紙織布掛畫等等。所以啊,幼兒園老師可不是帶帶孩子這麼簡單。至於用不用給孩子擦屁股這種疑問,我挺服氣的...小班不會擦屁股不得教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in7開機時一直有個白槓再閃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