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躺著旋轉的天王星天王星距太陽28.8億公里,距地球27.3億公里,太Sunny線到達天王星也要2小時38分鐘。威廉·赫歇耳發現天王星有點事出偶然。1781年3月13日晚,他像往常一樣用他自制的望遠鏡巡視天空,在觀察雙子座的一部分天空時,他看到一顆不平常的星,它完全不像是一顆恆星,因為恆星在望遠鏡中只是一個光點,而這顆星呈現為一隻淡綠色圓盤狀。接連幾個夜晚的繼續觀測,他發現那個天體似乎正在恆星背景下緩慢地移動著。赫歇耳以為他發現了一顆彗星。不久他就發現,這顆星缺少彗星特徵——模糊的邊界,它看上去邊緣總是清晰的。而且它的執行路徑是在土星軌道外面的一條近於圓形的軌道,赫歇耳最後認定,他發現的是一顆新行星。學術界決定新行星的名稱是遵守希臘神話人物命名行星的傳統,把新行星命名為“烏拉諾斯”,他是希臘神話主神宙斯的祖父,翻譯成漢語就是“天王星”。天王星的發現,轟動了世界。天王星一下子把太陽系的疆界開拓了,打開了人類的視野,啟發天文學家繼續在廣袤的星空中探索。天王星也使赫歇耳一舉成名。在此之前,他是位愛好天文學的音樂家,在發現天王星以後,他榮獲了勳章,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從此走上了專業天文學家的道路。直到今天,天文學家依然對他十分尊敬,他在恆星天文學方面有傑出貢獻,贏得了“恆星天文學之父”的美譽。赫歇耳是自學成才的典型。他於1738年出生於德國,後移居英國,身為音樂界的赫歇耳卻對數學發生了興趣,繼而又步入光學領域,對光學的興趣又使他產生了用望遠鏡觀察星星的願望。1771年,他成了一名天文愛好者,業餘時間幾乎全都用於磨製望遠鏡。他的驚世之作是1789年造就的一架口徑1.22米,鏡洞長達12米的巨型望遠鏡,在200年前堪稱奇蹟。在以後長達半個世界的時間裡,這架望遠鏡的大小無人能超越。赫歇耳用他自己磨的望遠鏡研究天空,他最感興趣的是恆星,他最大的成就也在恆星世界中。1785年,他繪出了我們置身其中的這個恆星系統的外形,呈透鏡狀——就是今天的銀河系,被後人認為是第一個真正發現了銀河系的人。赫歇耳還發現了太陽的運動。1783年,他論證了太陽以每秒17.5公里的速度向武仙座方向前進,這自然使人們得出結論,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他於1822年去世,享年84歲,恰好等於他發現的天王星的公轉週期——84年。在赫歇耳發現天王星後6年,在一次試觀測他自己新制的望遠鏡時,又獲得了一個有趣的發現——天王星有兩顆衛星。它們是天衛三、天衛四,今天,天王星的衛星數已增加到15顆了。另外,土星的兩顆衛星,土衛一和土衛二也是赫歇耳發現的。天王星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性質,就是它的執行姿態十分奇特。一般的行星,都是側著身子繞日運動,它們的自轉軸和公轉軸軌道平面,全都近似垂直,有一點小的傾斜,地球為23.5°,火星24°,木星3°,土星27°,這正是引起季節變化的原因。可是,天王星的自轉情況則與眾不同,天王星的自轉軸的傾斜度達到98°,它們的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近乎平行——僅有2°的夾角。實際上天王星是躺在它的軌道面內旋轉的,就跟保齡球滾在球道上的情形差不多。這一事實意味著,天王星的季節也非常奇特。在天王星的一年中(相當於地球上的84年),太陽輪流照射天王星的南極和北極。當太陽照北極,北半球處於夏季,在北極地區,太陽看起來就像懸掛在頭頂的上方,而且總不下落。而當冬季來臨時,這顆行星一半地方進入漫漫的寒冷冬夜中一直持續幾十年。只有隨著太陽漸漸照射到赤道上,天王星的世界,才有白天到黑夜的交替。即使在夏季,表溫很低,-211℃。這樣怪異的氣候型別,無疑是因為這顆行星的大氣層得到奇特的、不均勻加熱的結果。天王星也有光環。天王星曾在1977年3月10日,在一顆微弱的恆星前透過,這種現象叫做掩食,這是對天文學家來說非常難得的觀測時機。因為,天文學家可以趁此機會測量這顆行星的直徑,那就是隻要測出那顆恆星的光亮被遮擋的持續時間,再根據已經知道的天王星在它的軌道上運動的速度,就不難算出天王星的直徑。中國和美國等五個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們在預報的時間耐心等待。可是,奇怪的是,在預定開始發行掩食前半小時,那顆暗星竟然連續五次從視野中短暫消失,先被“掩”了,接著才發生掩食現象,這以後,掩食結束後半小時,那顆暗星又連續五次時隱時現又被“掩”了,這出乎意料的發現,使天文學家們驚詫不已,這意味著一個重要事實發現:天王星被五個窄環包圍,1986年“旅行者2號”飛越天王星時,又發現新的天王星環,共有11道環。天王星成為繼土星以後的第二個帶環行星,打破了土星長期獨領風騷的局面。但是,話說回來,天王星光環卻不能與土星美麗的光環相提並論。土星光環又亮又寬,天王星光環又暗又窄。天王星光環由黑黑的岩石塊和小固體塊組成,反照率只有2%,是太陽系裡最黑的物質。天王星每個光環都很細窄,在10~100公里之間,彼此間距離比較寬,結構也簡單,11道窄環很難分辨出細節。天王星是顆藍綠色的星球。這是因為大氣中由氫和氦構成的甲烷雲層吸收紅光的緣故。天王星最大半徑為2.5萬公里,比木星、土星小,比其他行星都大。天王星的體積是地球的65倍,質量為地球的14.5倍,密度為1.19(以水密度為1)。這些似乎都顯示天王星不過是一顆中等地位的行星,給人的印象平平淡淡。哈勃空間望遠鏡一張近紅外波段的照片,改變人們以前的看法。天王星不再平淡無奇,讓人刮目相看。哈勃空間望遠鏡1990年4月發射成功,主鏡的直徑為2.4米,它在好幾百公里的高空進行觀測,受大氣干擾很少,它能觀測到很暗的星(最暗的星為28等星),比地面上最好望遠鏡都更勝一籌,發回的照片質量較高。“哈勃”1997年7月28日,拍攝一張仿彩色照片,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溫度,即代表不同的雲層,顯出以前從未見過的大氣結構。很明顯,在天王星右邊緣處有幾個橙紅色的亮斑,在中部還可以看見一個綠色的斑,這些是大氣中的雲團,成為天王星上最顯著的特徵,每個雲團的直徑都有幾千千米,幾乎是歐洲面積大小。天王星照片中,藍色代表大氣最深也是最明亮的一層。綠色代表大氣中間一層,這層對甲烷吸收敏感。紅色表示處於高層的大氣,對氫的吸收作用明顯。大氣雲團都隨天王星自轉而轉動。天王星環在近紅外波段也明亮動人。我們看到照片最明亮的環是ε環,ε環在上部的部分最寬而且最亮,寬度也不均勻。ε環內還有兩個較闇弱的環,也能看見。天王星的幾顆衛星也在照片中,這是“旅行家2號”在1986年發現的10顆衛星中的很靠近天王星的2顆。以前人們在地面上還發現了5顆衛星,距離天王星都比較遠,也比較大,從天王衛三的直徑1610公里(幾乎是月球的一半),到天王衛五的直徑484公里不等,現在的天王星共有15顆衛星。天王星的衛星,在太陽系裡也異乎尋常,在大衛星上,有眾多的隕星撞擊坑——環形山,還有大量劇烈的複雜的地殼構造痕跡,如斷層。衛星的密度從天王衛五的1.26(水的密度為1),到天王衛一的1.65不等,只比天王星稍大。對天王衛星密度的測定結構否定了以前的一種理論,即天王星的傾斜是由於一顆極大的天體與天王星相撞而造成的,撞擊丟擲的碎片逐漸形成了衛星。如果的確是這樣的話,衛星的密度該比實際所測的密度大得多。美國“旅行者2號”在1986年首次飛臨天王星,它收穫也很豐富。①天王星也有強大磁場,與土星、木星、地球一樣,磁場扭曲歪斜,磁場強度只有地球1%。②天王星有許多巨大環形山——天王星表面有許多類似月球環形山的巨大環形山,它的大衛星上也有明顯的斷層區和山谷,這說明,天王星曾遭流星強烈襲擊。③天王星有“電輝光”現象——土星也有過,天王星也發現有輝光現象,不過“電輝光”的特徵與地球極光大不相同。④天王星有強烈輻射帶——比土星強烈得多。對天王星的瞭解還遠沒有結束,我們期待對天王星的研究,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太陽系的秘密。“筆尖底下”發現的海王星起初,人們是不知道有海王星的,在天王星被發現後,人們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天王星上,全世界都在研究、計算這顆新行星軌道的要素,它卻使天文學家傷透腦筋。人們注意到天王星並不嚴格按照它預期的路徑移動,那時,牛頓力學正被用來計算行星以及它們衛星的軌道和位置,達到了從未有過的精確度。但天王星實際觀測的位置總是同預報的位置不一致,讓興致勃勃研究新行星的人們總是掃興而歸。這就引起了天文學家們的深思。是不是有新的行星不遵從這些規律呢?可能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定律,在遠離太陽的地方根本不適用了?正當有些科學家開始動搖時,有兩位名不見經傳的天文學家,各自證明了天王星的這種反常行為是因為一顆更遠的、尚未發現的行星效應。這兩位天文學家是英華人亞當斯和法華人勒維耶。他們兩人都論證出,天王星偏離它的預期軌道,可能是另一顆更遠的未知行星引力作用的結果。他們透過計算得出了這顆未知行星可能經過的位置。1845年,英國劍橋大學學生亞當斯,比勒維耶早幾個月得到正確結果。不幸的是,他僅僅把這個正確結果口頭上通知劍橋天文臺一位天文學家,並且錯過了書面公佈其發現的時間。因此發現這顆新行星的功績反而歸於勒維耶。1846年,法國天文學家勒維耶把他的研究結果,寄給了柏林天文臺的加勒。引起加勒的重視,加勒當晚就進行了觀測,在勒維耶預報的位置附近,果然找到了這顆新行星——海王星。發現它的位置同勒維耶指出的位置相差不到1°,海王星是憑藉紙筆計算發現的,經典力學和牛頓力學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證明了開普勒定律可以用來預報尚未發現的行星的存在,海王星成為筆尖底下出現的行星。這也說明當時天文計算已達到相當高的精度。海王星和天王星,在許多方面相似,就像是一對孿生子。他們在大小、質量、密度方面都差不多,很可能是化學組成和內部結構基本相同。赤道半徑(萬公里)直徑(地球二1)體積(地球二1)質量(地球二1)密度(水二1)溫度天王星2.543.76514.541.19-211℃海王星2.463.55717.241.66-230℃海王星也有大氣,主要成分是氫、甲烷、氨等氣體。1989年8月,“旅行者2號”來到了海王星,帶回給我們的資訊是前所未有的,海王星也是非常美麗的。它有4個光環和1個塵埃殼,周圍有8個衛星環繞,大氣中存在雲和風暴。海王星的大氣中,有三個顯著的亮斑和二個暗斑,一個大黑斑。大圓卵形的暗斑直徑大約1.28萬公里,類似木星紅斑,看上去尤如黑眼睛,因此相對而言地稱為“大黑斑”。它位於赤道以南21°,沿逆時針方向自轉,大約每10天旋轉一週。大黑斑的形狀不斷改變。當經七個週期時,大黑斑在經度方向延伸,丟擲一串暗斑向北擴充套件,然後拉長變薄。這個大黑斑實際上是一個氣旋,是海王星大氣的高壓區。大黑斑的南部是編號為S1的亮斑,這片亮斑是發光的白雲,它也在不停地增大收縮,東西移動,不過位置始終在大黑斑南部。在大黑斑的南部緯度為51°是第二個黑斑,不大,但顏色更黑,中心飄著醒目的白雲,白雲對流強烈,可以看到新的物質明顯地從底部往上冒。海王星的大氣中含有高濃度的甲烷和氫硫化物。海王星也有光環。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同屬“類木行星”天體,前三個都已發現有環,所以人們自然就對海王星是否有環產生關注。海王星發現後一個月,美國天文愛好者拉塞爾用望遠鏡觀測海王星,報告說發現海王星環。後來,英國劍橋大學天文臺臺長查理斯,也證實了海王星確有環。但是也有許多天文學家們找不到環,於是開展了爭論,海王星有環無環,光環是否失蹤成了懸案。這個案底還是由1977年上天的“旅行者2號”來揭開的,當它1989年飛近海王星時,發現海王星共有5個光環,其中有一個是塵埃殼。現在,所有天文學家都相信海王星是帶環行星了。海王星的4個光環中外面2個較亮、較窄,裡面2個較暗。處於兩個窄環外面的塵埃殼既寬又厚,塵埃圓面寬達1萬公里。捉摸不定的冥王星海王星發現後,差不多過了100年,用發現海王星同樣的方法,又一次取得了轟動世界的成就——發現冥王星。最早在1877年,有人就預測海王星外有行星存在,後來至少不下十位天文學家發表過海王星外行星的軌道要素,其中以洛韋爾和皮克林的貢獻最大。洛韋爾從1905年開始搜尋直到1916年去世均毫無結果。有人甚至說這顆行星只是天文學家的想象。美國的洛韋爾天文臺在洛韋爾去世後,仍然沒有放棄對冥王星的尋找。天文臺22歲的湯博終於在1930年2月的一個晴朗之夜發現了它。一個微弱但卻清晰無誤的亮點,出現在湯博的照相底片上。飄忽不定的冥王星露面了,冥王星出現的位置同洛韋爾預測的位置相差不到5°。這顆新星的發表,同樣引起了轟動效應,尤其是在美國,這可是美國第一次獲得發現新行星的光榮啊。最終,這顆太陽系邊緣的行星被命名為“普魯東”——地獄之神冥王星,在這片遙遠而黑暗的世界由冥王來把守,含義非常貼切。人們同時也迷惑不解,冥王星的質量遠遠小於以前預測的質量,這麼小的質量根本對天王星、海王星的軌道產生不了大的攝動,然而它確實又在預測的軌道位置附近發現的,怎麼來解釋呢?冥王星沿著它漫長的軌道走一圈要248年,冥王星發現至今不到70年,從發現之日起到現在只走了大約1/4的路程,它是如此緩慢地巡視著太陽系的邊界。離太陽平均有40天文單位,太陽發出的光要經過5個半小時才能達到冥王星,從冥王星上看太陽,太陽就像一顆明亮的星星。這裡的溫度低到零下240℃,是太陽系既寒冷又黑暗的角落。冥王星的軌道在所有行星中最奇特。不僅在於它的長,更在於它的扁。冥王星的偏心率大到0.256,而其他行星的偏心率平均為0.06(水星的偏心率0.21)。這樣扁的軌道致使它有一段時間會跑到海王星的軌道之內,從而失去太陽系中最遠行星的地位。它同太陽的最遠距離是49天文單位,最近20.6天文單位,最遠時比最近時大19天文單位,也就是30多億公里,這相當於天王星到太陽的距離!冥王星的質量在所有行星中最小。它的質量只是地球的0.002,而水星為0.06,火星為0.11,連月球的質量都差不多是它的5倍。從質量上看,既不像類地行星,又不像類木行星,輕得出奇。冥王星的大小是所有行星中的最末一位。冥王星又暗又遠,發現後很長時間不知道它有多大。用最先進的天文影象處理方法,也測不準這位“小不點”的直徑。利用衛星相互交食的方法,測出了幾組精確資料。這種交食的機會在冥王星248年的公轉週期內,每124年一遇,幸運的是1985年到1989年正是交食時間,剛巧,冥王星又在1989年9月過近日點,於是,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們有了絕好的觀測時機。冥王星直徑2200±140公里,冥衛直徑1160±100公里。可以肯定的是,冥王星成為了太陽系中直徑最小,體積最小的行星(水星4880公里,月球3476公里)。冥王星的亮度變化很奇怪。自發現後的冥王星一直朝著近日點運動,按理說亮度該越來越亮,可是它恰恰相反,平均每10年變暗0.1星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dc0804和adc0808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