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316781897443

    黃土塬

    又稱黃土平臺、黃土桌狀高地,塬是中國西北地區群眾對頂面平坦寬闊、周邊為溝谷切割的黃土堆積高地的俗稱,已正式引入地貌學文獻。按照成因型別和形態特徵,分為:①古緩傾斜基岩平地上覆蓋厚層黃土形成的塬,簡稱完整塬。如隴東董志塬、陝北洛川塬和隴中白草塬,面積都在數十至數百平方公里,塬面完整,四周正受溝谷蠶蝕;②山前傾斜平地上發育的塬,簡稱靠山塬。一面靠山,傾向河谷,被髮源於山地的河流或溝谷割切,如秦嶺山地中段北坡坡麓的塬;③斷陷盆地中發育的塬,又稱臺塬。如陝西關中平原北面的渭北高原上的塬;④河流高階地形成的塬,如黃河龍門河段兩側的塬,這類塬已被後期發育的溝谷分割,稱為破碎塬;⑤古平坦分水嶺接受風積黃土形成的塬,如延河支流杏子河流域的楊臺塬,茹河上游的孟塬,其面積多在數平方公里以內,零散地分佈在黃土丘陵區內部,稱為零星塬。黃土塬頂面坡度多為1~3°,邊緣可達5°左右,現代侵蝕微弱,是黃土高原地區的主要農耕地所在。因受溝谷侵蝕影響,塬面的面積正在縮小。

    黃土梁 黃土區長條形的黃土高地。梁主要是黃土覆蓋在梁狀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蝕而形成的。依據黃土梁的形態,可分為平梁和斜梁兩種型別。前者頂部平坦,寬度有限,長可達幾公里。橫剖面略呈穹形,坡度一般在1—5度,沿分水線的縱向斜度不過1—3度。梁頂以下,是坡長很短的梁坡,坡度大概在10度以上,兩者之間有明顯的坡折。在梁坡以下,其坡度更大。後者是黃土高原常見的溝間地,梁頂寬度較小,呈明顯的穹形。沿分水線有較大的起伏,梁頂橫向坡度3—5度,縱向坡度8—10度。梁頂坡折以下直到谷緣的梁坡坡長很長,坡度變化於15—35度。梁坡的坡形隨所在部位而有不同,在溝頭的溝緣上方為凹斜形坡。在溝口兩側(梁尾)為凸形斜坡。梁坡以下,就是溝坡。

    黃土峁 黃土地區一種孤立的丘陵。在平面圖上呈圓形或橢圓形,其頂部渾圓;面積不大,坡度約3—10°。四周坡均為凸斜形坡,坡度變化於10—35°,整個峁的外形極似饅頭狀。兩峁之間有地勢顯著凹下的分水鞍,稱為墕。墕之兩側均為凹斜形狀。分水鞍被兩側溝頭所侵蝕,殘餘成為極窄的長脊後稱“崾嶮”。崾嶮也出現在塬與梁之間,道路常常由此透過。如有數個峁相互連線時稱為峁梁,有時峁還可成為黃土梁頂的區域性組成體,稱為梁峁。峁的成因要做具體分析,有的是繼承古地貌而成,有的則是由於近代溝谷切割黃土梁而成。中國陝北、晉西一帶,峁發育典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模擬訊號和數字訊號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