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華之武器堂
-
2 # CN軍工臺
△S-25防空導彈
1950年蘇聯政府決議,決定第1設計局為莫斯科城防空體系的主要研究者,取代號為S-25“金雕”。該體系的導彈代號為205,是由拉伏契金設計局研製的。
組建S-25 防空體系和研究205導彈的工作時間非常之緊。還未獲得試驗結果就開始批次生產各組成部分。50多家工廠從事發動機、結構元件和機組、控制系統組合的生產。
1951年夏季進行首次發射,而1953年春季首次攔截真實的空中目標。作為空中目標的是米格-15、圖-4和伊爾- 28飛機,因為當時還沒有無人駕駛的靶標。靶機飛行員將飛機飛到給定的航線,換成由自動駕駛儀控制,然後飛行員跳傘離開飛機。
205導彈採用鴨式氣動佈局,由發射臺垂直髮射,這樣就簡化了發射裝置。動力裝置採用伊薩耶夫四臺捆綁液體火箭發動機,總推力為9噸力,足以保證導彈發射時縱向過載約為2.5g。
離開發射臺後,導彈按控制系統指令靠燃氣舵向目標方向傾斜,拋開燃氣舵後就繼續由空氣動力舵按地面引導站的指令控制。
△裝備過S-25防空系統的國家
205防空導彈採用破片型殺傷戰鬥部,碎片為鋼質圓柱體狀,保證可在最大距離達50米處殺傷目標。在S-25 防空導彈系統基礎上,於50年代中期組建了莫斯科防空體系。它有兩個環形防禦區,由工作在分米波段的遠端和近程探測雷達系統和裝備有發射205導彈用固定發射裝置的56個防空導彈團組成。每一個防空導彈系統可射擊處於攔截角扇面 50°~60°(按水平線)內距離30公里、高度3~20公里的空中目標達20個。S-25成為第一批裝備防空部隊的中中國產防空導彈系統。經過一系列改型,其裝備部隊時間約有30年。
蘇聯的第一代防空導彈是C-25,即SA-1 Guild“協會”
冷戰開始後,蘇聯意識到需要一種新的更有效防空武器來保衛莫斯科的安全。當時的最大威脅就是帶有核彈的敵方轟炸機,因此這種新式防空武器必須有攔截高空轟炸機的能力。
Б-200火控雷達
1949年,蘇聯中央政治局透過決議,命令研製一種地空導彈系統來保證莫斯科的安全,決議要求系統可以同時攔截敵方1000架重型轟炸機。按照這個設想,系統可以使部署在莫斯科周圍的數千枚防空導彈同時工作,使用一部相控陣雷達。計劃共設定66個導彈發射陣地,每個發射陣地擁有1部Б-200火控雷達和20個導彈發射裝置。
C-25防空導彈
1950年,導彈開始研製。1952年10月,導彈開始在卡普斯京亞爾靶場進行發射試驗,1953年4月進行了第一次攔截試驗。導彈擊落了1架圖-4轟炸機,該轟炸機根據二戰美軍B-29轟炸機的改進。
圖-4轟炸機
1953年,有部分軍隊將領指出導彈作業系統過度複雜並認為導彈系統低效率,為此進行了與當時防空軍裝備的KC-19型100毫米高射炮的對比試驗。經過實際測試發現,防空導彈無論在對目標攔截高度、反應時間、作戰效能等方面都勝過100毫米高射炮,對防空導彈武器效能的最後疑慮徹底消失。
KC-19型100毫米高射炮
導彈隨後在1955年5月開始服役,到1956年底,共部署了2640個導彈發射裝置。具體不知為在距離莫斯科中心85-90千米的外環佈置34個發射陣地,在距離莫斯科中心45-50千米的內環佈置22個發射陣地。發射陣地彼此間距12-15千米,以確保火力覆蓋範圍與左右陣地重疊,防止火力盲區的產生。1969-1972年又生產了核戰鬥部的導彈改型C-25M,1982年該型導彈退役,由 C-300П取代。
環繞在莫斯科周圍的C-25防空導彈陣地
導彈長12米,翼展2.7米,彈體直徑0.71米,發射重量3500公斤,最大速度M2.4,射高2000-20000米,射程32-40公里,無線電指令制導,破片殺傷戰鬥部重250公斤。
豎起的C-25防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