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儀
(前?~309年),戰國時期曾先後任秦相和魏相。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2、張騫
(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華人”。
3、張衡
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製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渾天儀、地動儀、指南車發明人。著述極豐,科研成果極多,有“科聖”之稱,有“張衡環形山、張衡小星星”命名。
4、張飛 (?~271年)
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
5、張擇端
北宋末年畫家。他自幼好學,早年遊學汴京,後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存世《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為中國古代的藝術珍品。作品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6、張居正
(1525~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明江陵人。穆宗時入閣,神宗時為首輔,先後主持國事達十年之久。綜核名實,信賞必罰,整飭紀綱,推行一條鞭法,為相十年,海內稱治。卒諡文忠。著有太嶽集、帝鑑圖說等。
7、張之洞
(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臺公、無競居士,晚年字號抱冰。河北南皮人,人稱張香帥,諡號文襄。大學士、軍機大臣、封建大吏。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主要奠基人,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8、張作霖
9、張學良
10、張自忠
1、張儀
(前?~309年),戰國時期曾先後任秦相和魏相。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2、張騫
(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華人”。
3、張衡
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製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渾天儀、地動儀、指南車發明人。著述極豐,科研成果極多,有“科聖”之稱,有“張衡環形山、張衡小星星”命名。
4、張飛 (?~271年)
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
5、張擇端
北宋末年畫家。他自幼好學,早年遊學汴京,後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存世《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為中國古代的藝術珍品。作品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6、張居正
(1525~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明江陵人。穆宗時入閣,神宗時為首輔,先後主持國事達十年之久。綜核名實,信賞必罰,整飭紀綱,推行一條鞭法,為相十年,海內稱治。卒諡文忠。著有太嶽集、帝鑑圖說等。
7、張之洞
(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臺公、無競居士,晚年字號抱冰。河北南皮人,人稱張香帥,諡號文襄。大學士、軍機大臣、封建大吏。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主要奠基人,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8、張作霖
9、張學良
10、張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