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鳴驚人
【讀音】yī míng jīng rén
【釋義】鳴,鳥叫。一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很一般,突然做出驚人的事情。
【近義詞】一舉成名、一炮而紅、一步登天、名滿天下、不同凡響
【反義詞】屢試不第、出師不利、身敗名裂、臭名遠揚、丟人現眼、寂寂無聞、沒沒無聞、默默無聞
出處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成語示例
1.《韓非子·喻老》: “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2.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3.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馮玉祥想一鳴驚人,他來提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公式。”
4.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一鳴驚人,實在是出乎意外。
春秋楚莊王的故事
《韓非子·喻老》
楚莊王“雖無鳴,鳴必驚人”
記載:“楚莊王(1)蒞政三年,無令發(2),無政為也(3)。右司馬御座(4),而與王隱,(5)曰‘有鳥止南方之阜(6),三年不翅(7),不飛不鳴,默然無聲(8),此為何名(9)?’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10);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11)。雖無飛,飛必沖天(12);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13),不穀知之矣(14)。’”處半年(15),乃自聽政(16),所廢者十(17),所起者九(18),誅大臣五(19),舉處士六(20),而邦大治(21)。舉兵誅齊(22),敗之徐州(23),勝晉於河雍(24),合諸侯於宋(25),遂霸天下(26)。 莊王不為小害善(27),故有大名(28);不蚤見示(29),故有大功(30)。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31)
【成語】一鳴驚人
【讀音】yī míng jīng rén
【釋義】鳴,鳥叫。一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很一般,突然做出驚人的事情。
【近義詞】一舉成名、一炮而紅、一步登天、名滿天下、不同凡響
【反義詞】屢試不第、出師不利、身敗名裂、臭名遠揚、丟人現眼、寂寂無聞、沒沒無聞、默默無聞
出處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成語示例
1.《韓非子·喻老》: “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2.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3.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馮玉祥想一鳴驚人,他來提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公式。”
4.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一鳴驚人,實在是出乎意外。
春秋楚莊王的故事
《韓非子·喻老》
楚莊王“雖無鳴,鳴必驚人”
楚莊王“雖無鳴,鳴必驚人”
記載:“楚莊王(1)蒞政三年,無令發(2),無政為也(3)。右司馬御座(4),而與王隱,(5)曰‘有鳥止南方之阜(6),三年不翅(7),不飛不鳴,默然無聲(8),此為何名(9)?’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10);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11)。雖無飛,飛必沖天(12);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13),不穀知之矣(14)。’”處半年(15),乃自聽政(16),所廢者十(17),所起者九(18),誅大臣五(19),舉處士六(20),而邦大治(21)。舉兵誅齊(22),敗之徐州(23),勝晉於河雍(24),合諸侯於宋(25),遂霸天下(26)。 莊王不為小害善(27),故有大名(28);不蚤見示(29),故有大功(30)。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