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仙之無尾狐
-
2 # 文子浮生
哪怕日本擁有這樣的條件,也不可能吊打美國,這並不是說當時的美國軍事實力強大。而主要是因為日本自身的侷限性,哪怕日本的工業資源再充足,資金再雄厚,其人口和土地面積也是他無法突破的束縛!
記得《亮劍》裡有這樣一個情節,筱冢義男讓山本說一說自己對中日這場戰爭的前景看法。山本的一段話說的非常有道理:日本在中國的戰場和德國在歐洲的戰場是完全不同的,德國在歐洲戰場上能迅速使法國投降,是因為法國國土面積狹小,且法國擁有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德國的機械化部隊能夠迅速打擊法國任何一個點,因而德國在歐洲戰場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而中國是完全不同的,中國太大了,也就是戰略縱深廣,你佔領了他的城市,他還有廣大的農村,你佔領了他的農村他還有廣袤的山林,你佔領了他的中東部地區,他還有廣大的西部地區,而且還有數以億萬計的人口,而日本的百萬大軍想佔領中國整個東部地區,尚是捉襟見肘,更何況整個中國!
因而,想吊打美國更是痴心妄想!
其實二戰時日本的戰略是什麼?其野心是相當大的!
先佔領檯灣,然後佔領整個北韓半島,再以此為跳板佔領整個東北三省,其實日本當時挑起事端佔領東北三省就是為了試探中國對日本的抵抗態度,當然結果就不用說了,而後日本在東三省經營了6年(如今東北的重工業基地就是當時日本打下的基礎),以東北為戰略資源基礎,進而佔領整個中國,然後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然後以中國為後方基地,佔領整個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以達到其稱霸世界的夢想!可以說日本為侵略中國準備了數十年之久,日本的戰略野心是相當狂妄的!
假如當時日本沒有深陷中國戰爭泥潭,而是完全佔領了中國,那麼他是有可能與美國一決高下的!雖不至於吊打美國,但與美國戰個平手是沒問題的!
-
3 # 雅恆臻美文創老吳
假如你對日本的假設成立,那我們從現實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看綜合國力,按你的預設日本各種工業資源充足,那麼以當時的日本工業能力它的轉化率又有多大呢?
在二戰前1937年日本在世界中的工業比重佔4%左右,鋼鐵產量最接近峰值時是年產量接近700萬噸,而同期美國的工業比重佔到了世界中的40%左右,鋼鐵產量達到6800萬噸左右,將近日本的10倍。
工業技術上,雖然在造船及航空飛機制造領域有比較高的設計水平,但在汽車製造和廣大民用領域,日本工業產品普遍質量不高,日本工業底蘊不足的劣勢非常明顯。日本的工業技術是幾大工業強國中最薄弱的,技術水平甚至比不上義大利。以工業生產中最重要的機床為例,日本的機床主要為傳統機床,雖然能生產航母和各種軍艦,但生產速度緩慢,而且生產質量也比不上英美。工業結構也不完備,缺乏完整的工業鏈條,基礎工業薄弱。在生產過程中需大量進口裝置和零部件。
國民生產總值方面,1940年美國的GDP為943億美元,日本為192億美元。對比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原(粗)鋼:美國4789.8萬噸/日本669.6萬噸生鐵:美國3232.1萬噸/日本330.9萬噸煤炭:美國40491.4萬噸/日本8110.9萬噸(含日佔東北)原油:美國17094.6萬噸/日本911.7萬噸(含日佔東南亞產油區)發電量:美國(淨髮電量)1613.08億度/日本363.44億度(含日佔區)再看國家自然地理條件,日本是典型的海洋島國,國土面積小且狹長沒有戰略縱深,自然自然資源匱乏,如果想滿足所謂資源充沛的條件,那就只能算上它從其它國家所掠奪的土地和資源。這其中應該包括中國的東北地區和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而為了保證上述地區所提供的資源能夠長期穩定的輸送至本土,就需要大量的海外駐軍和海上力量來提供安全保障。
反觀美國,其橫跨太平洋與大西洋,國土面積廣袤,自然資源充沛,其國家影響力覆蓋整個南北美,可以充分調動美洲地區的所有資源,並能得到所有美洲國家的支援。
這就是日本提出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只有牢牢控制這些地區並掠奪開發相關資源,日本才有可能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強國相抗衡。
在軍工生產上美國的優勢也是壓倒性的,就不一一列舉了。回到你最開始的問題,日本在擁有充分的工業資源與資金會不會弔打美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你恰恰忽略了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科技與工業生產力。日本就算擁有與美國一樣豐富的工業資源和資金,但它無法有效的轉化為戰爭能力,就像一個虛胖的人與一個滿身肌肉的職業拳擊手打擂臺,你也許會利用你的突然襲擊和陰招暫時取得優勢(就像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和不宣而戰),但當對方充分調動出自身的力量,用狂暴的爆發力持續不斷的輸出毀滅性的打擊時,結局就只有被對方摧毀!
日本偷襲珍珠港
還有就是兩國在戰前的國際關係。
由於日本在1937年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在國際輿論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在英美等老牌西方列強眼中,日本是一戰後所建立的國際秩序的挑戰者與破壞者,是覬覦他們在亞洲所建立的廣大殖民地和經濟利益及顛覆其統治地位的潛在對手。隨著納粹德國的崛起,日本為擺脫國際上的孤立和應對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壓力,迅速向德國靠攏與德國、義大利結成軸心國,反而迅速降低了與英美蘇等大國透過外交等手段解決爭端的可能性,大大壓縮了在外交上的空間和彈性,也正是因為日本的一意孤行,美國開始透過經濟制裁等手段來打擊日本的戰爭潛力。
三國締結軸心國協議
美國在二戰前雖然奉行孤立主義,但對歐洲事務的關注和介入是持續和強烈的,這從歐戰爆發後,為給損失慘重的英國輸血而迅速透過的援助法案上可見一斑。反過身來面對日本在亞洲的擴張,從開始的有限關注到1940年的對日製裁,美國已經成為世界反法西斯的核心和中堅力量!
羅斯福總統簽署法案
正所謂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面對在道義的基礎上建立的強大聯盟,日本就算擁有在多的資源,在強大的武力,最終也還是在廣島上空形成的巨大蘑菇雲下而灰飛煙滅……
-
4 # 黃金視野
會不會弔打美國不一定,但是打贏美國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二戰中期,美國坐擁地理位置,看著兩個陣營對打,日本就是坐不住,擔心美國參戰照成局面傾斜,所以發動了偷襲珍珠港,要知道1941年的美國軍事體量很大,實際作戰能力有多少事一個未知數。
借諾曼底登陸說事,美國29000人陣亡,10多萬人受傷或失蹤,整個盟軍5萬7千人陣亡,佔總參戰人數287萬人中的2%,德國付出了20000人陣亡6萬7千人受傷的代價,所以,盟軍從上到下可以說都在積累戰爭經驗,比起一戰時美國作為一個配角,二戰立馬就轉變為主角。這一點來看,真要和日本正面槓,美國未必能佔據上風,畢竟日本上世紀30年代已經參戰,作戰經驗上可以說比較“老道”。
再有就是日本由於缺乏資源,發動偷襲珍珠港也是因為美國對其禁運石油導致的,所以日本海軍的偷襲純粹是為了和陸軍爭奪有限的國內資源,這才有了這次行動。其實不止這一次,日本的陸相和海相基本上是對立的,特別是東條英機的上臺使得日本陸軍得到了特別的“照顧”,海軍的擅自行動也就不足為奇了。
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可以想象日本在不缺乏資源的前提下,至少海軍不會那麼冒失或者陸軍和海軍可以相互配合作戰,以美國當時的狀態,日本一路東進,打到美國西海岸也不是沒有可能。
回覆列表
不可能。就算資源充足,生產工藝和技術理念還是有差距,而且人口數量少是硬傷。軍隊幾乎拉走了所有身體健康的適齡男性上了戰場,工廠礦山農田以女性和五十歲以上的男性為主,缺乏熟練工人必然導致生產率下降不合格品增多延長產品生產週期,同時農產品的生產也不能停止,因此支撐這麼大規模的一隻近現代化部隊需要的生產力即便是資源充足的日本也無法承受的。資源夠,生產的人也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