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質躍

    歷史思維?

    這問,所謂,歷史思維當是以歷史的思維角度,意思就是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問題了?也就是聯絡的發展的全面的客觀的看問題,而與其所對立對應的一種看問題思維態度就是片面的割裂的靜止的主觀臆測的。

    生活中會有什麼樣的體現?

    比如,看待一件事,再細緻一些的具體的比如吧,看待一位學生,他的學習行為、成績等,有所謂歷史思維的人(他的老師吧)看待他會認為他是有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是主客觀因素條件共同促成的,會聯絡的想到幼兒時的生活狀態,家庭教育等等綜合的來看待,從而得出較客觀公正的看法;沒有所謂歷史思維的人(老師)呢就僵止的盯著學生,認為一切問題都在學生身上,學生是一切根源,被社會謀殺了還認為都是學生的自己的因果。

    再比如,說那個最近走紅的“流浪大師”吧,具有歷史思維的人會聯絡的全面的結合流浪大師的“前世今生”,自然客觀環境以及自己的認知、親朋好友、成長的客觀社會環境等聯絡的發展的全面的不脫離實際的具體考察的等來看待。沒有這樣思維的有些人就開始主觀臆測,帶著個人情緒色彩的片面的靜止的看待,多是脫離現實實際的,更甚的就造成造謠……

    綜上,此問題提到的所謂"歷史思維”吾認為應是這麼個意思嘍吧,比如唯物哲學派也不少,但脫離了歷史發展的角度多便同時也就又成了形而上學,而加上歷史角度的歷史唯物哲學這就又是不一樣的高度層次了啦。

    經供參考。

  • 2 # 九龍山下閒

    跟曹公學文化 歷史思維之我見

    顧名思義,歷史思維是一種思維能力,它是指學習、研究歷史一種方法和能力。當然,馬克思哲是一切人文科學之母,對我們在學習和研究歷史中有著重要意義。作為一個現在歷史研究者,不能把代表著人類最大智慧的馬克思主義擯棄,而去重新擁抱那些已經證明腐朽的儒學經典,當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一定要人生糟粕後挖掘符合當進具有價值,古為今用。

    對立與統一的辯證思維是歷史思維基石。馬克思最偉大發現,就是建立在唯物論上的辯證法,它是一切人文科學基礎,同時也是自然科學一種靈魂。在人類歷史發展中,不論那種意識形態,都存在已經基本對立關係,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個性與共性,原則與策略,必然與偶然等的辯證關係。像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尺度,人民和英雄人物的作用,歷史發展的規律等問題。

    正是有了這種辯證思維,我們才能有一種大歷史格局,才能跳出當時歷史背景,去發現人類發展一般和普遍規律,譬如一種社會制度取代另一種社會制度,殘酷性和進步性是兩個對立統一的。在如何正確對立待殖民主義,我們在知道它對於世界文化的破壞性外,還有對落後文明中具有建設性,這就是中國傳教士為什麼給中國近代帶了積極意義,當然它們用時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破壞者,我們在分析這些傳教士積極意義時,同時看到他們殘酷性,二者不能割裂開來。現在很多人僅僅看到殖民先進意義,而忘卻他們對於別個文明破壞性,都不是一種正確歷史觀。

    如何分析歷史的曲折性和向前性;如何認識革命的暴力性與和平性(1919年匈牙利無產階級革命中,以和平奪權的方式,建立蘇維埃共和國);如何認識歷史發展的多樣性與選擇性(中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社會,革命後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躍入社會主義社會)等等,如果用確定的、線性的邏輯思維模式來看待,就很難找到它的合理核心,若以辯證思維作指導,就能解開它的“歷史之謎”。所以辯證思維能力是歷史思維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無論是照鏡子、對照別人,還是對比歷史,都會起到借鑑的作用,借鑑優點、借鑑興衰成敗的經驗和教訓。各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我黨善於學習的優良傳統,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重視歷史經驗的借鑑和運用,從中獲取智慧、認識規律、把握方向。

    改革開放是中國最近四十年最偉大已經事情,人類文明中閉關必須帶了落後和被打,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重要歷史時期,正是這種大局觀,才讓當時中國成為世界文化最繁榮時期。漢唐與西域,與東瀛之間往來,絲綢之路和茶葉之路都對中國歷史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才有了我們現在一帶一路,要走出去,不能等,而是要自己創設一定環境。南宋在外族強大壓力下,為了抵抗侵略,建立三大戰區,讓軍隊迅速覺有戰鬥力,對我們軍隊改革,提高一種借鑑。一切都是為了能打仗,還有打勝仗。

    鄭和下西洋,這是中國歷史一件了不起事件。我們現在改革開放,要重視海洋經濟,就是要借鑑歷史經驗,同時又要超越歷史,

    歷史地看問題。這是歷史思維核心,因為人類歷史發展一定要遵循自己規律,我們不能用現在思維去看歷史,譬如很多宮廷戲,完全割裂歷史環境,用現實生活愛情觀和價值觀去看歷史,都是一種違背歷史地玩笑。當然,娛樂一下可以,但是絕不能當做歷史本來樣子。

    最早是端木蕻良的《李自成》,本來是一部文學作品,但是整個創作中由於受到一種極左思潮影響,完全忽略李自成農民起義和當時明末外族入侵現實,把一種本來對中華文明一場災難寫成高大上一種革命幻想。當然,現在這種歷題材創造太多,譬如《明朝那些事》等等,都是用現在意識去評說歷史,有積極意義,但也要把歷史事件還原到當時環境中。譬如宋高為什麼要殺岳飛,秦檜在南宋有沒有功勞問題,都是不能脫離歷史背景,還有,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問題,我們不能用今天視野去改變歷史。

    運用科學的歷史觀評價人和事。脫離當時的歷史背景,用現在的標準衡量歷史事物,就難以得出正確結論。

    還有在長達幾千中國社會中,階級一直是一個人身份和角色,他們一切行為都只能為那個階級說話。我們不能忽視他們身份地方,只看到他們侷限性,而忘記他們曾經給民族帶了輝煌成績。曹操究竟是奸臣還是忠臣?我們不能單純看《三國志》,因為歷史文獻都是代表一定階級立場,曹操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讓他完全對皇權有嚮往又有一些顧忌,因此他挾天子而令諸侯,但是卻一直不敢越過那道坎。還有隋煬帝楊光,我們太在於他奢侈腐化,濫用民力,而忘記他曾經抱負,主持開鑿大運河、派人去西域和臺灣,為中華統一和後世繁華做出卓越貢獻。

    總之,歷史思維不是一個教條對與錯,而是一個有血有肉,還有還原歷史真相的嚴肅治史觀,尊重歷史本來樣子,從歷史中找到人類社會發展普通規律,才是一個歷史學習者應該有一個態度。嚴謹而不迂腐,思辨又充滿柔情。善於一分二對待一個人,歷史發展中,不完全是對錯問題,也不全是黑白,其中有大量灰色,這需要我們有科學歷史思維觀。

    呵呵,大家一起努力,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尋找真正的真理!

    2019年4月6日於尚書巷弄石齋

  • 3 # 稷易分廢說報廢

    時間檢驗真理和實踐一樣有效,歷史在時空中劃下長河,一步步走來,反覆實踐印證,甄選最接近真理的意識。從歷史中找事物的起因,一步步抽絲剝繭尋找緣由,理順各種介入因素的關係,為解決和發展事物向好提供可操作的方案。現實中的問題到矛盾的形成再到勢如水火不兩立,激烈衝突,從事物發生發展的歷史來看,總能看清哪些是沒必要介入的因素,哪裡激起情緒激化矛盾又放任,針對性批評,理性地點評,讓事物迴歸到他應有的發展軌道。

  • 4 # 路上有長生果

    首先說什麼是歷史思維?這其實侷限了思維。因為我們所有的思維都不是也不可能是憑空設想出來的。如何得來思維?基於過去的任何事物的啟發,便是歷史資料。因此所有的思維都應該是歷史思維。但我不想如此定義,原因如上,會侷限了思維的開放性定義。

    因此,借用數學的定義會更加準確,即統計學思維。這個不能理解,每個人的看法都來自於經驗,這是普通人的直觀經驗。經驗便是歷史統計學資料。如果因此造成的準確性不同,則是每個人的統計資料的資料不同。於是,這個時候就可以把哲學的定義也引進來,凡是沒有數學統計學基礎的哲學都是騙人的。當然了,這個時候沒有辦法展開論述,我會在其他文章裡繼續,這也是需要大家關注我的原因。

    那麼,當普通人的統計資料基礎是直覺的時候,其他專家學者的思維是如何利用統計學的呢?也不能理解,數學家需要的基礎定義,比如自然數,小數等等的知識掌握,這也是統計學,即歷史思維的一種。物理學家就容易理解了,各種實驗資料和知識分析。社會學家呢?調查研究。最複雜的則是政治家,其思維更是歷史,人情,人生,社會,自然等各種知識的統計分析而帶來的結論的實踐。有名的就是毛主席提出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或者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再回到生活的應用中來。如,我們判斷一個人好壞,通常是沒有定義的直接標準的。就是以經驗,過去生活中的教訓和總結,得出一個人可能是好人或者壞人的認識的。再如,做一件事對不對的判斷,也是如此。通常的說法是我做過或者我見過別人做過,所以這件事應該如何如何。俗語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面還多。再如,企業的招聘,通常要求一定的經驗,此實質也是歷史思維,即統計學的分析思維得來。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再多說一句,讀書千萬不要被名詞所限制。看起來的長篇大論和新名詞,都是炒剩飯而已。重要的是自己的歷史思維必須清醒的理解為統計學而得。就算是直覺,也是此思維在人腦中形成的博物館,不經過系統的推理分析,而是靠腦海中的沉澱透過潛意識得來。只是人們沒有正確理解這種思維,以為別人是天才造就的直覺準確。實質是閱歷知識豐富信手拈來的一種能力而已。

    最後補充一句,千萬不要信所謂的哲學無用。那是不讀書不會讀書的人的一種無知表現。哲學就是思維認知的綜合表達,即理論分析。把理論驗證為實踐後,就是知行合一。掌握了這種知識能力,對人各方面的幫助將是無窮的貢獻。

  • 5 # 白木大師

    什麼是歷史思維?懂得這樣的思維會在生活中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我有些愚鈍,愚鈍之人的觀念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那是我的一點粗淺之見如下:我認為之所以【歷史思維】,它必須是過去的,一百年一千年乃至是過去的五千年之間,能閃耀著光芒的,並且它充滿了人類社會間的,高度文化與典範的,人類文明之思維。況且,這種思維在它以後的,相當長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人類的實踐證明正是沿著這樣的思維,去建設和改變了自己的生產,與極其先進的生活方式和方法。其中如,法家思維,道家思維,與儒家思維,在這之間最為出類拔萃的孔,孟之道。到一代偉人毛澤東。他們的正確主張,與光輝思想,從而影響了中華民族一百年一千年乃至五千年燦爛歲月與光輝里程。

    其間的孔孟之道,仁,義,禮,智,信,禮行天下,人至以仁。法家思想,法可理國以法治理天下。【四書】【五經】,【道德經】文明四海,‘’和‘’則興國,禮可安邦。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矛盾論】【實踐論】,以及古代的軍事鉅著【孫子兵法】,到鄧小平的【實事求是】。以及當今的習近平主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的英明論斷,無不說明了中國古代的,與現代的,五千年文化之精髓,文明之綱領性的思維體現。

    今日之中國,正是沿著這些光輝而偉大的哲學理論——【歷史思維】 之英明論斷的燦爛前程,去改變和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朝著世界的東方前進。人民是偉大人民,中國是偉大的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帳面上應收賬款超過一年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