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德體智省正

    1990年,全國各城市舉行了紀念徽班進京200週年的大型活動,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清朝弘曆(乾隆)皇帝喜愛戲劇,每次到江南巡視,都要請江南各戲班到揚州演出。1790年是他的80大壽。為此特召當時的“二黃耆宿”高朗亭率三慶徽班和其他各種戲班來京演戲。演後留在北京進行民間演出,大受歡迎。便引來“四喜”、“啟秀”、“霓翠”、“和春”、“春臺”、“三和”各徽班相繼進京演出。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

    徽班並不是只演唱徽調,除吹腔、撥子、二黃、崑曲外,還有柳子腔、羅羅腔和北京流行的秦腔、京腔等。四喜班是嘉慶初年才進京,以崑腔為主,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處哄傳四喜班”的竹枝詞;和春班是莊親王府召集徽班藝人組成的,多演《水滸》、《施公案》、《三國》等武戲;春臺班以徽調的三小戲為主。因徽班歷史悠久,藝術精熟又具有相當的陣容,在北京很有號召力。據載:戲莊演戲必用徽班,戲園之大者如廣德樓、廣和樓、慶樂園、三慶園必以徽班為主。而四大徽班更以“三慶的軸子,和春的把子,四喜的曲子,春臺的孩子”的不同的藝術風格雄居北京100多年。

    徽班的興起,使京城的昆弋班、京腔班日漸衰落,因此京腔、秦腔、崑腔的演員不斷搭入徽班,再有湖北漢調進京,徽、漢合流,使徽班的腔調、劇目更為豐富。從而也就形成了“聯絡五方之音為一致”的,以皮黃為主,其他曲腔兼唱的新型綜合劇種的京劇。這也是紀念徽班進京,振興京劇藝術的意義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快取怎麼清理,快取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