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心愛你40
-
2 # 阿斌之夢
感謝邀請。同情心和道德發展水平有關,有的人,因為各種原因,道德部分沒有發展到最低的標準。我舉一個例子,有個記者問殺人犯,你殺孩子的時候怎麼下得去手,孩子苦苦求你,你就沒有想到這個孩子的父母有多痛苦麼。這個殺人犯冷冷的一笑,你吃豬肉的時候,考慮過豬家屬的感受麼?記者當時就被問愣了。
佛洛依德心理學認為,人的心靈成長有個過程,受心理能量分配規律的作用。本我是人心理能量的來源,追求食物和性是人的原動力。嬰兒期,人是非常弱小的,需要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他這個時期沒法理解媽媽的作用,認為是自己哭鬧起的作用。長大一點,哭鬧不起作用了,本我之後,出現自我,明白媽媽也很忙,有了需要,自己要耐心一點,等等媽媽,慢慢學會了延遲滿足。如果再鬧,會受到懲罰,出現超我,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則。正常的孩子:本我->自我->超我循序漸進的發展,對世界和人和平友好的相處,願意用自己的努力換來幸福的生活。
但是,有一些人非常不幸,他的撫養環境是“逆天”的,一個典型的例子。他還是嬰兒的時候,他餓了,媽媽不能及時來照顧他,他連身都翻不動,嗓子哭啞了,媽媽也沒出現,就這麼硬挺挺的躺在床上很多個小時。你覺得,他長大後能同情兒童麼?他能不仇恨這個社會麼?這樣的人,道德我基本就沒機會成長,心理能量只能在本我和現實我中跳躍,一旦發財的心太切了,就會不顧一切的去實現它,他當然沒有機會用合理合法的辦法實現,只能對弱者下手,婦女兒童通常是優先考慮的傷害物件。為了避免虐待兒童的社會悲劇一再發生,中國需要善待每一個兒童,讓他們的幼年有足夠的陽關,善待他們就是善待自己,這些兒童總要長大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不虛。
這個世界有一個基本的原理:人只有在自己的核心利益得到保障、自己的安全感得到滿足的前提下,才會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
因此,虐待兒童、包括虐待小動物的那些人,很多是自身基本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的人。其特點可以歸納為:受到的壓力,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能力。例如:
一、自己就曾受過虐待,所以面對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或小動物時,把自己的怨氣發洩到對方身上。例如,許多女人的價值觀是延續傳統的“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並要從一而終。可現代法律是允許離婚的,一旦走到這一步,她就會產生棄婦心理,認為是遇人不淑。而按照慣例,母性又無法割捨孩子,於是變成了單親媽媽。如果她真是獨立堅強的女性,這事兒倒也沒什麼,可這種人偏偏是習慣於依賴的人,要麼依賴父母,要麼依賴男人。現在成了無人可依的單親媽媽,壓力就超過了自身承受能力,以至於把怨恨發洩在孩子身上。
這還是親媽,有些後媽更是如此:想想同齡的發小、同學都在享受幸福生活,自己卻要辛辛苦苦給人當後媽。做得好別人不說好,做不好就捱罵,一般人的心理素質是承受不了的。所以,一個合格的情感諮詢師在面對“要不要做後媽”的案例時,會告誡求助者慎重,一定要了解“工作內容”、自身能力和承受的壓力。
二、儘管不曾受到虐待,但還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的人。例如,有的男人看起來人高馬大,但思想上還是個大男孩兒。因為自幼受到父母的溺愛,還沒有形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意識,就因為“年齡到了”而娶妻生子。婚姻生活必然面對種種矛盾,而看孩子又必然需要耐心。可他是自幼被呵護慣了的,哪有耐心去面對和別人的矛盾、去照顧別人?於是會發生從吵鬧變成家暴,甚至因為孩子哭鬧不止而暴怒、把孩子摔死的情況。
以上問題其實都是正常人性的反映。當然,這個社會也不排除有那種禽獸式的人,例如受到軍國主義思想洗腦的日軍官兵,會以虐殺弱者為樂。
無論是哪種情況,作為一個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弱者,都不要以“人性善”的假設來揣測別人的行為,否則結果只能聽天由命。“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是一種美好的祝願,我會這樣祝福別人,但絕不建議以這種態度面對具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