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只有營養師知道

    專家建議的“少吃糖”,這個糖一般只“精製糖”,也就是很容易被吸收的高純度糖類,大部分屬於單糖、雙糖類,比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等。這些糖因為進入血液速度極快,對血糖有很大影響,長期如此很可能會更容易引起肥胖、高血糖,甚至會因為刺激胰島素短時間內大量分泌而增加胰島負荷,降低胰島素感知閾值和敏感度,增加誘發糖尿病的機率,所以應該少吃精製糖。

    而米飯屬於主食類食物,它們富含碳水化合物,澱粉,並非直接的精製糖,吸收起來還受到一些阻礙,例如其中剩餘的麥麩成分中含有一些膳食纖維,而且碳水化合物需要透過消化酶等成分分解為雙糖,再到單糖,吸收速度會稍微慢一些,對血糖會友好一些。人體其實是需求葡萄糖能量的,但精製糖短時間內提供的糖分過多,並不適合長時間供能,所以主食類食物才是更好的選擇。主食如米飯、饅頭、麵條、薯類等食物中富含碳水化合物,主食類食物是“膳食寶塔”中的基底,葡萄是維持我們身體和生理活動最基礎的能養,為了滿足充足的葡萄糖供給,是每日需要攝入量中最多的一部分。

    有朋友會問,為什麼精製糖更容易讓人肥胖?

    大家都更願意選擇碳水化合物也很高的燕麥,但也不願意吃蛋糕。其實就是因為燕麥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有助拖延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能更好地平穩血糖。胰島素是體內唯一能降糖的激素,短時間內大量進入血液中的葡萄糖會促進胰島素大量分泌,胰島素還有促進糖原、脂肪合成,減少糖原、脂肪分解的效果,所以脂肪的合成比較積極;另外,短時間內大量的胰島素會讓血糖下降的速度變快,感知到這一點,大腦又會有“補償”反應,就會讓我們多吃一些食物來彌補血糖的下降,所以我們往往會在吃了精製糖,如巧克力、蛋糕、糖果之後覺得肚子更餓,食慾大開,想吃更多東西。

    短時間大量糖分進入血液,透過胰島素運輸到細胞供能,如果細胞無法完全利用,就會在胰島素的效果下轉化為糖原儲存起來,糖原可以在血糖濃度低時再次分解為葡萄糖供能,但如果血糖濃度持續較高,那麼糖原就會最終轉化為脂肪堆積起來,所以糖原合成數量較多,脂肪的轉化機率也會增加。

    全穀物類食物不乏含糖量高的種類,但它們中的碳水化合物能緩慢釋放葡萄糖,糖原合成少,血糖平穩,飽腹感也強,不僅轉化脂肪的機率更低,而且也能讓我們少吃額外熱量。

    不過,即便沒有限制主食類食物要少吃,但也並不推薦主食吃太多,適量食用為宜。主食類食物升糖效果再怎麼低,它們也富含糖分,過多攝入主食必然導致糖分攝入量越多,最終也會對血糖有不小影響,或誘發肥胖、心腦血管疾病。而且現在大部分的主食屬於“細糧”,細糧就是經過精細加工的糧物,它們中麥麩成分大幅損失,膳食纖維、維生素B族流失嚴重,升糖指數也較高,對血糖的影響也不可小覷,最好是多新增粗糧雜豆、全穀物類食物混合食用,“粗細結合”,彌補膳食纖維、維生素B族的損失,不僅有助平穩餐後血糖,對糖友更加友好,也能提高飽腹感,增加營養種類。比如做成紅豆飯、綠豆飯雜豆飯、黑米飯、糙米飯、蕎麥飯等等。

  • 2 # 武道百科

    米麵除了糖以外,還有其他物質,是保證身體的生理需求,糖只是單一的糖,少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不過現在米麵也要少吃,我們大部分人都營養過剩,適度的餓一餓有好處!

  • 3 # 王旭峰營養師

    米麵等主食類食物的確富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最終轉化為的就是葡萄糖,但為什麼都建議少吃糖,沒有建議少吃飯?“此糖非彼糖”,糖是一個大類的總稱,精製糖也算,澱粉也算、碳水化合物也算,到底是哪一個糖?平時我們應該少吃的糖,其實大部分指“精製糖”,精製糖顧名思義就是加工比較精細,純度高,容易消化吸收,瞬間就能對血糖有影響的糖類,現在一般指更容易吸收的單糖或雙糖,米麵等主食類食物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不屬於精製糖,它們的消化吸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相比之下對血糖要稍微友好一些。 為什麼精製糖不宜多吃?1、對血糖威脅較大,增大食慾

    2、增加誘發胰島疾病的風險

    3、更容易誘發肥胖 攝入精製糖後,短時間內就對血糖有很大影響,胰島素是我們體內唯一可以降糖的激素,當葡萄糖大量入侵,胰島素就會大量分泌,如果頻繁如此,會給胰島帶來不小的負荷。

    如果血糖總是處於較高的狀態,胰島素的感知能力也會下降,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而且還會增加胰島素感知血糖的閾值,比如你和別人吃同樣甜度的食物,別人的胰島素感知到糖分已經開始分泌胰島素了,但你的胰島卻比較遲鈍,未能感知血糖的變化,這還是誘發糖尿病的一個原因之一。如果長期攝入較多精製糖,對胰島的威脅較大,會增加誘發糖尿病的機率。 另一方面,精製糖攝入多了還更容易讓人肥胖,短時間大量糖分進入血糖,胰島素瘋狂分泌,血糖下降幅度較大,為了彌補血糖下降速度過快,大腦就會命令我們吃東西來彌補,所以高精製糖的攝入會讓我們覺得更加飢餓,吃了還想吃,一直吃不飽,胰島素的還有抑制脂肪、糖原分解的效果,脂肪的分解速度也會下降;更多的葡萄糖也不一定完全能被細胞利用,多餘的糖分會轉化為糖原存放,糖原可分解為葡萄糖供能,但如果糖原過多,我們的血糖濃度又比較穩定或偏高,得不到利用的糖原最終會轉化為脂肪,所以精製糖的攝入更容易讓人肥胖。

    與精製糖相比,碳水化合物、澱粉,它們需要在特定消化酶的作用下先轉化為雙糖,比如最常見的麥芽糖,然後還要繼續轉化為單糖才能被吸收,它們的轉化有個過程,比起精製糖來,對血糖的影響要好一些。當然,這絕對不代表碳水化合物就能隨意吃,也需要限制,主食類食物並不能多多益善,每一餐推薦攝入2~2.5兩主食就夠了。主食吃多了,即便短時間升糖效果沒精製糖高,但總糖量攝入較高,對血糖一樣有影響,一樣會誘發肥胖。如今大部分主食也基本都是精糧了,它們加工程度高,比較細膩利於消化,麥麩、膳食纖維損失較多,升糖效果也很可怕,所以推薦大家吃主食的時候最好是“粗細結合”,多新增雜豆、雜糧混合,避免吃過多白米飯、白麵條,多吃雜糧飯、粗糧飯、雜豆飯,或者粗糧麵食,還可用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膳食纖維含量也不低的薯類食物代替主食,同樣對血糖有幫助。

  • 4 # 60後食品人

    導讀

    糖與飯不同,因此吃糖與吃飯也不同。

    但有的人以為,米麵等食品在體內可以分解為糖,就說明米麵和糖也一樣,或者是差不多,既然是這樣,為什麼專家建議少吃糖而不建議少吃飯?

    糖與飯的區別

    一、糖(專家說的糖)

    通常情況下,糖是指日常飲食中的白糖,紅糖,冰糖,方糖,蜂蜜(蜂糖),麥芽糖,葡萄糖,各種水果糖(硬糖)、奶糖、軟糖等糖果,這些糖就是專家說的糖。

    這些糖是可溶性糖,或者是含可溶性糖多的糖果,這些可溶性糖是單糖(如葡萄糖和果糖等)或者雙糖(如白糖等),這些糖進入人體內,很容易消化吸收,其中的單糖不經消化直接被人體吸收。

    因此,這些糖可以使血糖快速上升,如果你血糖偏高或是糖尿病人,專家或醫生就會建議你少吃糖。

    對於體重偏高或肥胖的人,專家也會建議少吃糖,為什麼呢?

    由於這些糖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沒有飽腹感,可以吃很多,如果吃多了,多餘的糖轉變成脂肪留在體內,會導致體重增加。

    二、飯(米麵等食品)

    不論是米飯還是麵食,都可稱為飯,比如:早餐是吃麵條或包子饅頭,我們通常是說是早飯。

    1、飯裡面的糖

    米麵食品(飯)主要是五穀雜糧及其製成產品,而五穀雜糧中的糖只有少量的蔗糖(白糖)和葡萄糖等可溶性糖,主要是澱粉,澱粉是不可溶性糖,是一種多糖,澱粉在人體內可分解為糖,但需要經過消化過程,先是變成糊精和麥芽糖,然後再變成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這個過程是在人體的小腸中進行的。

    由此可見,飯裡面的絕大部分糖(澱粉),需要一定時間消化才能分解為糖,不會使血糖很快上升。

    2、飯裡面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素

    飯(米麵食品)裡面除了糖(可溶性糖和不可溶性糖)以外,還有一定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素等,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素都是飽腹感較強的營養素,因此,吃飯比較耐餓,特別是粗糧飯更耐餓(膳食纖維素含量較高),這在某種程度上可避免吃入更多的糖,因為所有動植物食品中都含有糖。

    小結

    糖分可溶性糖和不溶性糖,專家說的糖通常是指可溶性糖,這些糖易消化,可使血糖快速上升,並且不耐餓。

    飯(米麵等食品)裡面主要是不可溶性糖(澱粉),需要一定時間消化後才能被人體吸收,不會使血糖快速上升,同時還含有飽腹感較強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素,比較耐餓,可避免吃入更多的糖。

    因此,專家建議少吃糖而不建議少吃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建apn怎麼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