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法自斃”這個成語今人常用,查其源頭,應該是典出《史記·商君列傳》。2400來年,這個典故一再被人使用,說明在中國———甚至是人類歷史上,作法自斃的故事一再上演。商鞅是衛國公室之後裔,源出姬姓,因此又被稱為衛鞅。到了商鞅這一代,由於是旁系子孫,家庭已經破落了,流落到異國,給魏國相國公叔痤當門客。此人不甘心久處人下,少年時刻苦向學,史稱其“好刑名之學”。———刑名之學,就是法家的學說,走的是李悝、吳起的路數,和後世“法治”辭相近而意相差甚遠。中國古代的法家不以保障普通人的權利,而限制官家權力為基礎,相反乃是提倡官家特別是君主進行集權,用嚴刑酷法來威懾與管理官吏和百姓。凡法家者,多刻薄寡恩之人,商鞅也不例外。他的主人公叔痤在臨死前對魏惠王說商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惠王以為老相國病得厲害,說胡話了,沒當回事。商鞅逃過一劫,跑到相鄰的秦國。不久,深得秦孝公之大用。商鞅如何取悅於國君,《史記》中有一番精彩的描寫。商鞅在用言辭打動孝公後,對秦國的寵臣、他的朋友景監說:“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能待。且賢君者,各及其身顯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強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然亦難以比德於殷周矣。“可見商鞅未必不想建立一套更為人性、造福更久遠的制度。但是,他向國君介紹三代時堯舜禹成就帝王之道,秦孝公昏昏欲睡,說商鞅是個妄人,因為這樣做太難了,需要數代帝王的努力,他等不及了。於是商鞅再次拜見秦孝公時,就開了一張見效快但副作用大的”猛藥“藥方。這劑猛藥,就是商鞅的變法。商鞅變法的切入點就是建立政府的“威信”,以厚賞取信於民,這便有了著名的“厚賞徙木”的故事,而要立威,則採取嚴酷的刑法。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是:頒佈嚴厲而明確的法律;獎勵軍功;鼓勵農桑;推廣郡縣制。其中有一項內容對後世影響極壞,即“告奸”,鼓勵民間相互告密,告密者可獲得官府獎賞,而知情不報者則連坐。另一些內容則得罪了秦國的既得利益集團,將他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他用法律剝奪了舊貴族的特權,如以軍功而不是以出身定爵位,敢拿貴族開刀。變法之初,太子犯法。
“作法自斃”這個成語今人常用,查其源頭,應該是典出《史記·商君列傳》。2400來年,這個典故一再被人使用,說明在中國———甚至是人類歷史上,作法自斃的故事一再上演。商鞅是衛國公室之後裔,源出姬姓,因此又被稱為衛鞅。到了商鞅這一代,由於是旁系子孫,家庭已經破落了,流落到異國,給魏國相國公叔痤當門客。此人不甘心久處人下,少年時刻苦向學,史稱其“好刑名之學”。———刑名之學,就是法家的學說,走的是李悝、吳起的路數,和後世“法治”辭相近而意相差甚遠。中國古代的法家不以保障普通人的權利,而限制官家權力為基礎,相反乃是提倡官家特別是君主進行集權,用嚴刑酷法來威懾與管理官吏和百姓。凡法家者,多刻薄寡恩之人,商鞅也不例外。他的主人公叔痤在臨死前對魏惠王說商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惠王以為老相國病得厲害,說胡話了,沒當回事。商鞅逃過一劫,跑到相鄰的秦國。不久,深得秦孝公之大用。商鞅如何取悅於國君,《史記》中有一番精彩的描寫。商鞅在用言辭打動孝公後,對秦國的寵臣、他的朋友景監說:“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能待。且賢君者,各及其身顯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強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然亦難以比德於殷周矣。“可見商鞅未必不想建立一套更為人性、造福更久遠的制度。但是,他向國君介紹三代時堯舜禹成就帝王之道,秦孝公昏昏欲睡,說商鞅是個妄人,因為這樣做太難了,需要數代帝王的努力,他等不及了。於是商鞅再次拜見秦孝公時,就開了一張見效快但副作用大的”猛藥“藥方。這劑猛藥,就是商鞅的變法。商鞅變法的切入點就是建立政府的“威信”,以厚賞取信於民,這便有了著名的“厚賞徙木”的故事,而要立威,則採取嚴酷的刑法。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是:頒佈嚴厲而明確的法律;獎勵軍功;鼓勵農桑;推廣郡縣制。其中有一項內容對後世影響極壞,即“告奸”,鼓勵民間相互告密,告密者可獲得官府獎賞,而知情不報者則連坐。另一些內容則得罪了秦國的既得利益集團,將他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他用法律剝奪了舊貴族的特權,如以軍功而不是以出身定爵位,敢拿貴族開刀。變法之初,太子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