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既是菜也是飯。
紅薯既可作主食,又可當蔬菜。不過紅薯生食脆甜,可代替水果。
紅薯,又稱甘薯、番薯、山芋。由於地區不同,人們對它的稱呼也不同,山東人稱其為地瓜,四川人稱其為紅苕,北京人稱其為白薯,福建人稱其為紅薯。它的故鄉是南美洲,16世紀末傳入中國。如今,除青藏高原地區外,中國大江南北皆有其蹤跡。紅薯品種頗多,形狀有紡錘、圓筒、橢圓、球形之分;皮色有白、淡黃、黃、紅、紫紅之別;肉色有黃、杏黃、紫紅諸種。
紅薯營養十分豐富,是中國人民喜愛的糧菜兼用的天然滋補食品。紅薯中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每500克紅薯約可產熱能635千卡,含蛋白質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鈣90毫克、鐵2克,胡蘿蔔素0.5毫克,另含有維生素B1、B2、C與尼克酸、亞油酸等。其中維生素B1、B2的含量分別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而大米、麵粉恰恰缺乏賴氨酸。此外,紅薯與米麵混吃,還可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其營養價值。
更有趣的是,清朝乾隆年間,某天,乾隆皇帝在御廚房聞到一股特殊的香味。他好奇地循香尋去,原來是一個小太監在吃烤紅薯。乾隆皇帝要了一塊,竟吃出滋味來,下令讓御廚以後經常為他烤紅薯吃。乾隆皇帝吃了一段時間的紅薯後,驚奇地發現,他那讓太醫束手無策的老年性便秘,竟不治而愈了,不僅如此,還胃口大開了。
紅薯不僅是甜香益壽食品,還是一種祛病的良藥。《本草綱目拾遺》說,紅薯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金薯傳習錄》說它有6種藥用價值:治痢疾和瀉洩;治酒積和熱瀉;治溼熱和黃疸;治遺精和白濁;治血虛和月經失調;治小兒疳積。《陸川本草》說,紅薯能生津止渴,治熱病口渴。
紅薯含有大量不易被消化酶破壞的纖維素和果膠,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腸胃蠕動,從而起到通便作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紅薯蒸、切、曬、收,充作糧食,稱做薯糧,使人長壽少疾。”又有醫書說紅薯“功同山藥,久食益人,為長壽之食”。民間常將紅薯與粳米煮稀粥加白糖,用來治療維生素A缺乏所致的夜盲症、大便帶血、便秘、溼熱、黃疸、血虛、月經不調等病症。
拓展資料:
近年,日本人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紅薯熱”,男女老少都以大吃特吃形形色色的紅薯食品(如烤紅薯、紅薯醬、紅薯酒等)為樂。其原因是,日本科學家已發現,紅薯具有多種特殊的“藥用價值”。更令人感興趣的是:美國一位生物學家發現,紅薯中含有“脫氫異雄固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有人說,吃紅薯會使人發胖。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實際上紅薯不僅不會使人發胖,而且還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它的含熱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飯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後不必擔心會發胖,反而可起到減肥作用。紅薯中還含有一種類似雌性激素的物質,對保護人體面板,延緩衰老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國外許多女性把紅薯當作駐顏美容食品。
紅薯生食脆甜,可代替水果;熟食甘軟,吃在嘴裡,甜在心頭。它既可作主食,又可當蔬菜。蒸、煮、煎、炸,吃法眾多,一經巧手烹飪,也能成為席上佳餚,如四川的紅苕泥,黃紅油亮,甜香可口;陝西的醋熘紅苕絲,酸辣脆嫩,風味別緻。此外,福建的“荔香薯片”、湖北的“桂花紅薯餅”等,皆為名聞遐邇的地方風味。紅薯配以佐料冰糖和蜂蜜用小火燜煮,可製成色澤桔紅、入口軟中帶韌的“蜜汁紅薯”,更具紅薯的風味特色。紅薯蒸熟搗爛碾成泥與麵粉摻合後,可作各類糕、包、餃、麵條等。乾製成粉,加蛋類可制蛋糕、布丁等點心。紅薯釀酒、制果脯、粉絲等,亦饒有風味。
紅薯既是菜也是飯。
紅薯既可作主食,又可當蔬菜。不過紅薯生食脆甜,可代替水果。
紅薯,又稱甘薯、番薯、山芋。由於地區不同,人們對它的稱呼也不同,山東人稱其為地瓜,四川人稱其為紅苕,北京人稱其為白薯,福建人稱其為紅薯。它的故鄉是南美洲,16世紀末傳入中國。如今,除青藏高原地區外,中國大江南北皆有其蹤跡。紅薯品種頗多,形狀有紡錘、圓筒、橢圓、球形之分;皮色有白、淡黃、黃、紅、紫紅之別;肉色有黃、杏黃、紫紅諸種。
紅薯營養十分豐富,是中國人民喜愛的糧菜兼用的天然滋補食品。紅薯中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每500克紅薯約可產熱能635千卡,含蛋白質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鈣90毫克、鐵2克,胡蘿蔔素0.5毫克,另含有維生素B1、B2、C與尼克酸、亞油酸等。其中維生素B1、B2的含量分別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而大米、麵粉恰恰缺乏賴氨酸。此外,紅薯與米麵混吃,還可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其營養價值。
更有趣的是,清朝乾隆年間,某天,乾隆皇帝在御廚房聞到一股特殊的香味。他好奇地循香尋去,原來是一個小太監在吃烤紅薯。乾隆皇帝要了一塊,竟吃出滋味來,下令讓御廚以後經常為他烤紅薯吃。乾隆皇帝吃了一段時間的紅薯後,驚奇地發現,他那讓太醫束手無策的老年性便秘,竟不治而愈了,不僅如此,還胃口大開了。
紅薯不僅是甜香益壽食品,還是一種祛病的良藥。《本草綱目拾遺》說,紅薯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金薯傳習錄》說它有6種藥用價值:治痢疾和瀉洩;治酒積和熱瀉;治溼熱和黃疸;治遺精和白濁;治血虛和月經失調;治小兒疳積。《陸川本草》說,紅薯能生津止渴,治熱病口渴。
紅薯含有大量不易被消化酶破壞的纖維素和果膠,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腸胃蠕動,從而起到通便作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紅薯蒸、切、曬、收,充作糧食,稱做薯糧,使人長壽少疾。”又有醫書說紅薯“功同山藥,久食益人,為長壽之食”。民間常將紅薯與粳米煮稀粥加白糖,用來治療維生素A缺乏所致的夜盲症、大便帶血、便秘、溼熱、黃疸、血虛、月經不調等病症。
拓展資料:
近年,日本人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紅薯熱”,男女老少都以大吃特吃形形色色的紅薯食品(如烤紅薯、紅薯醬、紅薯酒等)為樂。其原因是,日本科學家已發現,紅薯具有多種特殊的“藥用價值”。更令人感興趣的是:美國一位生物學家發現,紅薯中含有“脫氫異雄固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有人說,吃紅薯會使人發胖。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實際上紅薯不僅不會使人發胖,而且還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它的含熱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飯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後不必擔心會發胖,反而可起到減肥作用。紅薯中還含有一種類似雌性激素的物質,對保護人體面板,延緩衰老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國外許多女性把紅薯當作駐顏美容食品。
紅薯生食脆甜,可代替水果;熟食甘軟,吃在嘴裡,甜在心頭。它既可作主食,又可當蔬菜。蒸、煮、煎、炸,吃法眾多,一經巧手烹飪,也能成為席上佳餚,如四川的紅苕泥,黃紅油亮,甜香可口;陝西的醋熘紅苕絲,酸辣脆嫩,風味別緻。此外,福建的“荔香薯片”、湖北的“桂花紅薯餅”等,皆為名聞遐邇的地方風味。紅薯配以佐料冰糖和蜂蜜用小火燜煮,可製成色澤桔紅、入口軟中帶韌的“蜜汁紅薯”,更具紅薯的風味特色。紅薯蒸熟搗爛碾成泥與麵粉摻合後,可作各類糕、包、餃、麵條等。乾製成粉,加蛋類可制蛋糕、布丁等點心。紅薯釀酒、制果脯、粉絲等,亦饒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