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月亮豬22

    謝謝邱醫生邀請我回答,扭傷骨頭拍片沒事,還是要注意,扭傷會有很長的恢復期,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骨裂,有時候照片不明顯。醫生也看不清楚。還是要天天噴藥或者冷敷!三年前我開車帶領居去玩,看別人跳廣場舞,一時高興跳的很高,因為插過水,鞋子裡面是滑的,把左腳扭傷了,結果沒人會開車,我只有忍著痛把車開回來,幸好是自動檔的,不然真沒有辦法!拍照片骨頭也沒有事,但是三個月都不能走路!

  • 2 # 北京範兒

    謝謝邱老師的提問,一直以來我有過這個疑問,雖然我和中醫西醫都有過比較深一點的接觸,對於西醫來說,看片子沒事可能就是就沒事了,但感覺總覺得不太舒服,有時候拿去找類似於正骨醫院呢,反而給你整一下就能好了。我也不知道這裡面的具體原因是什麼,所以我覺得還是以人個人的感覺來為主吧,如果是單獨是拍片子的或者是骨傷醫院判斷的話,估計問題也不大的。

    邱老師是骨科的專家,希望您從專業的角度上給大家再講一講吧。

  • 3 # 朱昱龍醫生

    對於扭傷,我們臨床最常見的扭傷是踝關節扭傷和急性腰扭傷,這兩者在發病後都可以透過拍片來評估傷情,如果提示骨頭沒事,也不可認為沒事,放任不管,一定要警惕韌帶損傷。常見的韌帶損傷分輕中重分為 3 級。

    1 級:韌帶存在拉伸,僅在微觀上有韌帶纖維的損傷,疼痛輕微。

    2 級:部分韌帶纖維斷裂,中等程度的疼痛和腫脹,活動度受限,可能存在關節不穩。

    3 級:韌帶完全斷裂,存在明顯的腫脹和疼痛,關節不穩定。

    對於這種,是需要積極干預對症處理的:

    2012 年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建議踝關節損傷治療為 POLICE:

    1.保護 (Protect):可根據損傷輕重採用護踝、支具或石膏固定。

    2.適當負重 (Optimal loading):鼓勵早期活動。

    3.冰敷( Ice):讓受傷部位溫度降低,減輕炎症反應和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抑制腫脹。每次 10-20 分鐘,每天 3 次以上,注意不要直接將冰塊敷在患處,可用溼毛巾包裹冰塊,以免凍傷。冰敷僅限傷後 48 小時內。

    4.加壓包紮( Compression):使用彈性繃帶包裹受傷的踝關節,適當加壓,以減輕腫脹。注意不要過度加壓,否則會加重包裹處以遠肢體的腫脹、缺血。

    5.抬高患肢 (Elevation):將肢抬高,高於心臟位置,增加靜脈和淋巴迴流,減輕腫脹,促進恢復。

    一般推薦1 周內 RICE 原則,休息,保護踝關節,減輕腫脹;第 2-3 周,逐漸恢復關節活動度、力量和柔韌性;接下來幾周至幾個月內,逐漸開始恢復運動,從不需要扭轉踝關節的運動開始,最終恢復體育運動。

    藥物治療:以非甾體類抗炎藥為主,控制疼痛和炎症反應。

    只有極少數 3 級損傷的患者,需進行手術治療。這些患者一般是損傷嚴重,存在明顯不穩,或對運動要求很高的人群。

    對於急性腰扭傷的處理:

      1、休息:靜臥硬板床,腰兩側用枕頭(或沙袋)擠擋,使其少動安靜。雙手自抱雙膝,可以減輕疼痛。

      2、導引:導引或針刺經外奇穴腰痛點。在手背側,當第二、三及第五掌骨之間,當腕橫紋與掌指關節中點處。一側二穴。導引或留針20分鐘,一日三次,同時令病人自伸屈10次以上,鎮痛有顯效。

      3、熱敷:在腰部蓋一層薄布,將擰乾的熱毛巾敷在患處,上面再加蓋一層浸溼的熱毛巾以保持熱度。每3分鐘更換一次,每次持續熱敷20—30分鐘。還可將炒熱的鹽或沙子包在布袋裡熱敷,但注意溫度以能耐受為限。

     4、按摩:採用“揉按”使腰肌鬆弛,每日2次,每次20-30分。

      5、預防:疼痛大減時,很快進行腰肌鍛鍊,防止肌肉、韌帶粘連和由急性轉為慢性。平日要加強腰部鍛鍊,增強肌力,防止復發。抓取重物時,先兩肢張開再彎伸腰,待姿勢穩定後再提重物。

  • 4 # 骨科王醫生

    扭傷後,拍片(一般指X線)骨頭沒事就沒事了?不能這麼說,我來分析一下:

    第一種原因,先看一張膝關節的圖:

    假設如果是膝關節扭傷,很有可能拍片子骨頭沒事,畢竟膝關節周圍的骨頭被關節保護的很好!

    但是,骨頭沒事不代表沒事,如圖所示,膝關節周圍還有韌帶,半月板及肌肉等組織,而且這些軟組織是很容易受傷的!

    其實如果半月板損傷,內側副韌帶損傷等,由於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往往殘留的可後遺症比真正的骨折都多!如扭傷較重,建議早期行核磁共振檢查往往能清楚的顯示軟組織的損傷!

    第二種原因,“骨裂”:

    有的骨折根本就是裂開而已,並沒有一點點的移位,所以在X線片子上有時候根本看不出來。

    然而這樣的骨裂是需要小心的,如果不注意,會出現移位!

    這種骨裂早期也要進行固定,大概一週以後由於骨折斷端周圍骨吸收,此時的X線就能清楚的看到骨折線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醫生並不能靠片子診斷骨折,然後還要求患者一週後複查的原因!如果想第一時間診斷明確,可以做CT或者核磁來明確!

    總結:往往有時候並不是說片子說沒事就沒事了,這需要醫生的經驗,希望大家看病都能遇上好醫生!
  • 5 # 陳慶華大夫

    如果有軟組織和韌帶的損傷,早期還是應該以區域性制動為主。

    扭傷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的,而且注意防止再次受傷。尤其是腳踝扭傷極易再次受傷。

    建議扭傷後除了拍片再做個磁共振檢檢視一下,排除軟組織韌帶受傷,才能決定是否可以自由活動。如果有損傷,得注意及時的進行治療。

    邱醫生不知道我回答的是否正確,

  • 6 # 兒童骨科醫生邱俏峰

    為什麼骨科醫生喜歡說:“骨頭沒事……”

    很多病人受傷後都要求拍片,結果骨骼沒有事,就放心了,認為這就沒事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

    我們的身體除了骨骼,還有很多很多的器官,每個關節,由軟骨,骨骼,關節囊,滑膜,韌帶,肌腱肌肉,面板,神經血管,脂肪組織等等組成。拍片只能看到骨頭,經驗豐富的醫生可以籠統的判斷一些軟組織的腫脹程度。拍片沒事,不代表其他組織器官結構沒事。

    例如手腕扭傷,一根小小的韌帶撕裂,拍片是看不出來的,但這個損傷可以讓你一輩子都不舒服。如果醫生進行體檢,經驗豐富而且認真的醫生是可以檢查出來的,比拍片準確多了。

    這種扭傷,比比皆是,留下後遺症的也非常多。關鍵就在於對損傷的不瞭解,太過信賴拍片給出的結果。

    所以,我一直非常重視體檢,拍片的結果我最後看,而且先看片子,最後才看一看報告,我擔心自己被報告單誤導了!

    兩年前,一個女孩子,11歲,一條腿長歪了,我問了她的父母,才知道一年前膝關節受傷,當時拍片沒事就簡單敷藥治療,一瘸一拐走路。現在,出現了股骨膝關節一端的骨橋形成。導致這一側無法生長,腿就逐漸長歪了。

    兒童的軟骨損傷,骨骺損傷,可以引起嚴重後果,骨骺早閉,骨橋形成等,影響孩子的生長,如果孩子受傷後疼痛,沒把握的情況下,最好找有經驗的醫生,如果高度懷疑,檢查不出來,那麼寧可當做有問題來治療。因為儀器的精確度問題,醫生的水平也參差不齊,診斷結果經常有很大差別,否則等以後可以檢查出來了,已經無法挽回了付出的是一生健康代價。

    留在前幾個月,有個朋友的老媽,摔傷了,還能騎腳踏車,覺得髖關節痠痛,去診所拍片,沒事,於是拿點藥回家吃,第二天,起不了床,在家繼續休息,也不見好轉,翻身都沒辦法,她的兒子帶來找我,我讓她重新拍片,結果,股骨頸骨折,移位了!

    有些股骨頸骨折,一開始很隱匿,拍片很難判斷,容易漏診。

    因為醫療資源的問題,我們每個扭傷拉傷摔傷,你並不會每個都去做CT 或者磁共振,醫生如果經驗不足,病人又不懂,對昂貴的儀器檢查又接受不了,也無力承擔,這就容易引起誤診和漏診。

    醫生說骨頭沒事,並不是都沒事,他說的是骨頭。其他的組織有沒有事,他或者後面會透過體檢告訴你,或者表示他不知道其他有沒有事!

  • 7 # 什錦果1

    陳主任,2018年7月辦公室裝修,當時甲醛超標3倍,後來找專業除甲醛隊伍除過甲醛,前天剛查出來懷孕了,懷孕後在辦公室待了一週,備孕期間及在辦公室的一週會對胎兒產生影響嗎

  • 8 # 鄭醫生百嗑

    病人扭傷以後來看病,醫生最關心的就是骨頭有沒有事。

    拍張片子一看,骨頭沒事,心就放下了一大半。

    但是你也別高興得太早,醫生還有一半話沒說完,你一定要耐心地繼續仔細聽下去。

    一 拍片看不出來,不代表一定沒有骨折。

    有時候骨頭雖然裂開了,但是,沒有任何移位,甚至連骨折線都不明顯,這個時候拍片不一定看得出來。更可靠的方法是做CT。

    (如同上圖的破碗,最多隻讓你從兩個角度觀察它的影子,如果裂紋恰好被擋住,你可能發現不了有問題。)

    如果你回家以後滿不在乎地隨意活動,骨頭一受力,可能就會移位了,此時再來拍片檢查,才會發現問題,你會不會怪前一個醫生誤診呢?

    二 即使沒有骨折,也還可能有韌帶損傷的問題。

    凡是肌肉在骨頭上的附著點,都是韌帶。肌肉收縮時,韌帶負責牽引骨骼活動。另外骨骼之間也有很多韌帶,起到相互固定的作用。

    韌帶如果撕裂,同樣會對運動功能造成嚴重影響。

    但是普通拍片檢查,幾乎看不清楚韌帶。CT檢查要稍微好一點,但是分辨力也不高。此時磁共振檢查可能更為可靠。

    這麼說是不是要框我做大檢查?

    CT檢查貴,磁共振不僅更貴,而且還費時,病人來了個個都這樣檢查,傷不起啊!

    這時就顯示出骨科醫生經驗的價值了。

    醫生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指揮你動一動,大致就能判斷出是什麼型別的問題,做哪種檢查更合適。

    但是醫生也不是神,漏診也是難免的,有些毛病不是透過一次檢查能看出來。有些問題起初時不顯眼,初步檢查沒毛病,醫生會囑咐你回家還要繼續觀察,不要隨便亂活動。如果疼痛症狀不好轉,甚至加重,那麼需要再來進一步檢查。

    有時醫生甚至會直接幫你打上石膏固定,不管是不是有骨折或者只是韌帶損傷,這對於加速康復都是有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磁力攪拌器不轉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