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acg以及特攝作品中的“角色變身”都是時停+無敵的固有結界,無論情況多麼危急都是戰鬥前必不可少的一環。儘管變身過程看上去破綻百出,但為了配合劇情發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有人去打斷。
然而凡事總有點例外,在動畫《牙狼:炎之刻印》中,最終boss曼多薩憑藉著無法殺死的肉體和壓倒性的拳力一口氣打爆了萊恩的黃金鎧甲,當萊恩起身想再度召喚時,又眼疾手快地將其一拳打斷:
第二次,依舊是在起身召喚時打斷:
第三次,萊恩為了不引起注意直接在起身前就召喚,險些成功,但還是被打斷了。不過萊恩也警覺地後跳規避了傷害:
這種打斷變身的情況一連發生了三次,既意外又非常真實。最後萊恩拿到父親的劍拼盡全力完成變身,抱著必死之心將曼多薩強行推入了即將關閉的魔界大門,並用母親化身的業火將其囚禁在了永恆的烈焰地獄中。
在《數碼寶貝》系列中,數碼獸的進化也算是一種變身,精良的CG與激昂的BGM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多數情況下這都是一個固定不變的視聽享受環節,但在《數碼寶貝劇場版:我們的戰爭遊戲》中卻出現了一點意外。為了阻止破壞資料的哈哈獸,亞古獸和比多獸進入數碼世界作戰。正當他們準備進化完全體以應對地獄使者獸(哈哈獸直接二階進化的完全體)時,對方卻突然衝上來使用了火焰噴射:
此舉直接導致進化被打斷,亞古獸和比多獸也因此受傷,整個行動宣告失敗。這似乎是數碼寶貝中唯一一次進化被打斷的例子。
談到變身就不得不提奧特曼系列,人間體使用變身器振臂高揮,奧特曼從星光中降臨的鏡頭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
一般看來,這種充滿光影特效的變身只是一種烘托氛圍的虛擬表現手法,但在《銀河奧特曼》中,這一過程是實際存在的。最後一集的boss戰,黑暗路基艾爾趁銀河變身的時候冷不防給了一腳,一秒卸掉了銀河的出場特效,使得銀河變身不全且能量不足(身高矮了一大截,就像《遠古復甦的巨人》中不完全喚醒的迪迦一樣),從而輕鬆打敗了他。
不愧是與光巨人對立的暗巨人,輕易就做到了別的怪獸做不到的事。然而最終還是敗給了希望の力,被吸收了泰羅能量後重新爆種的銀河奧特曼所擊敗。
另外在龍珠超中也出現了魔法少女變身被打斷的情節,不過主要目的在於吐槽動畫中的變身梗,沒有太大實際意義。
無論打斷還是不打斷,本質上都是一種劇情需要,區別就在於,打斷會顯得合理一點,但不打斷往往更適合劇情展開。反正這麼多年下來大家都習慣了,只要不過分影響觀感就問題不大。如果表現手法足夠出色,還能像數碼寶貝和特攝系列那樣成為一種作品文化呢。
一般情況下,acg以及特攝作品中的“角色變身”都是時停+無敵的固有結界,無論情況多麼危急都是戰鬥前必不可少的一環。儘管變身過程看上去破綻百出,但為了配合劇情發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有人去打斷。
然而凡事總有點例外,在動畫《牙狼:炎之刻印》中,最終boss曼多薩憑藉著無法殺死的肉體和壓倒性的拳力一口氣打爆了萊恩的黃金鎧甲,當萊恩起身想再度召喚時,又眼疾手快地將其一拳打斷:
第二次,依舊是在起身召喚時打斷:
第三次,萊恩為了不引起注意直接在起身前就召喚,險些成功,但還是被打斷了。不過萊恩也警覺地後跳規避了傷害:
這種打斷變身的情況一連發生了三次,既意外又非常真實。最後萊恩拿到父親的劍拼盡全力完成變身,抱著必死之心將曼多薩強行推入了即將關閉的魔界大門,並用母親化身的業火將其囚禁在了永恆的烈焰地獄中。
在《數碼寶貝》系列中,數碼獸的進化也算是一種變身,精良的CG與激昂的BGM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多數情況下這都是一個固定不變的視聽享受環節,但在《數碼寶貝劇場版:我們的戰爭遊戲》中卻出現了一點意外。為了阻止破壞資料的哈哈獸,亞古獸和比多獸進入數碼世界作戰。正當他們準備進化完全體以應對地獄使者獸(哈哈獸直接二階進化的完全體)時,對方卻突然衝上來使用了火焰噴射:
此舉直接導致進化被打斷,亞古獸和比多獸也因此受傷,整個行動宣告失敗。這似乎是數碼寶貝中唯一一次進化被打斷的例子。
談到變身就不得不提奧特曼系列,人間體使用變身器振臂高揮,奧特曼從星光中降臨的鏡頭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
一般看來,這種充滿光影特效的變身只是一種烘托氛圍的虛擬表現手法,但在《銀河奧特曼》中,這一過程是實際存在的。最後一集的boss戰,黑暗路基艾爾趁銀河變身的時候冷不防給了一腳,一秒卸掉了銀河的出場特效,使得銀河變身不全且能量不足(身高矮了一大截,就像《遠古復甦的巨人》中不完全喚醒的迪迦一樣),從而輕鬆打敗了他。
不愧是與光巨人對立的暗巨人,輕易就做到了別的怪獸做不到的事。然而最終還是敗給了希望の力,被吸收了泰羅能量後重新爆種的銀河奧特曼所擊敗。
另外在龍珠超中也出現了魔法少女變身被打斷的情節,不過主要目的在於吐槽動畫中的變身梗,沒有太大實際意義。
無論打斷還是不打斷,本質上都是一種劇情需要,區別就在於,打斷會顯得合理一點,但不打斷往往更適合劇情展開。反正這麼多年下來大家都習慣了,只要不過分影響觀感就問題不大。如果表現手法足夠出色,還能像數碼寶貝和特攝系列那樣成為一種作品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