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惜花公子

    真正的歷史都活在歷史的塵埃裡。李鴻章如果沒有摒棄陸軍思想,就沒有左李之爭,作為民族商人的胡雪巖也不會落得“曾經萬人敬仰,一早無人知其誰”的下場。看惜花一一道來。

    一、新疆問題

    在那個風雨漂泊的清政府時代,曾經漢臣都是被摒棄在朝堂之外,卻因為時勢原因,大量的漢臣子一度成為朝堂中的中流砥柱。作為較為傑出的代表就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等一批大佬。從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太平天國運動等等一次次戰爭讓清政府的財政到了臨界點。加入以李鴻章為首的一幫人認為海防建設實屬不易,應將有限的資源用的刀刃上。這是新疆卻被沙俄入侵,清政府已經到了經歷不起戰爭的邊緣了,李鴻章有意放棄新疆。而這是另一位大臣左宗棠卻提出一個讓滿朝文武及慈溪太后都無法拒絕的理由。其在作戰中靠著胡雪巖從外國銀行拆解銀兩解決軍費,讓其在收復新疆的戰爭非常順利,更加堅定其陸軍建設思想。

    二、絆倒左宗棠,先制胡雪巖

    左宗棠收復新疆後,攜勝而歸。讓李鴻章非常的不服其,加上左宗棠在洋務運動中也建立起一套軍工產業。讓李鴻章更是懷恨在心,二人從政見、軍功等等方面的不和一度成為路人皆知之事。李鴻章為了絆倒左宗棠,就對胡雪巖的戰爭借貸的還款上各種阻撓。使得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快速的倒臺。斷掉了左宗棠的錢袋子,使得左宗棠左右受困,最終,敗在其手下。更加成就其顯赫一時的北洋海軍。在隨後的陸軍的建設都不知道落後,西方列強多少代。

  • 2 # 這些歷史要讀

    並沒有!李鴻章的軍事思想本質上還是更傾向於重陸的。只不過自從日本侵吞琉球,以及法國侵佔法國,來自海上的接連軍事挫敗,讓李鴻章深刻的意識到海防的重要性。所以,李鴻章開始提出“海防論”,並積極倡議建立中國的近代化海軍。

    1874年,李鴻章在海防大籌議中上奏,提出從西方訂購鐵甲艦,組建新式艦隊的構想。

    1885年,清朝正式成立海軍衙門,以李鴻章為會辦,開始籌建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成軍後,擁有艦艇25艘,官兵4千餘人,成為當時亞洲最強大的海軍力量。與此同時,李鴻章還輔之以沿海陸防,加緊建造旅順、大沽、威海等海軍基地,逐漸形成中國的近代海防體系。

    所以,對於近代海軍及海防建設,李鴻章無疑是第一人。但是,李鴻章對海軍的重視,不代表他已經摒棄了陸軍思想。

    因為,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陸國家,和英國、日本這些島國是不同的。所以,重海輕陸是不現實的軍事思想。這一點,李鴻章還是有很清醒的認知的。

    所以,李鴻章更多的精力,其實還是放在陸軍上面。他主導的洋務運動,建成了中國近代的四大軍工企業。而其中有三家就是李鴻章一手建立的,分別是江南製造總局、金陵機器局和天津機器局。

    李鴻章認為“練兵以制器為先”,所以他不僅引進西方新式武器和新式操練方法,更要讓中國具備近代武器的生產能力。而這才是李鴻章治軍的根本思想。

    所以,相較之下,李鴻章海軍及海防建設不過是陸軍建設的輔助,其目的只是希望構建強大海防力量,低於海上威脅,並沒有徹底擺脫重陸思想,打造一支馳騁大海的綜合海軍。這和英國和日本的擴張型海軍建設思路是截然不同的。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這世界上除了美國作為一個擁有大面積領土的陸地國家摒棄陸權思想來大力發展海軍以外,其他像法國、德國、俄國這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都都有著很強的陸權思想,而且都是陸主海從。中國作為自古以來的陸權國家,雖然在明朝時期擁有鄭和七下西洋那樣龐大的艦隊,但這也只不過是陸權達到頂峰向外宣傳的需要而已。而作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李鴻章也未能摒棄大陸權思想。

    而到目前為止全球也就只有北洋水師的戰略是以防守的,而同時期的其他國家的海軍的都是屬於擴張型的,所以當北洋水師在1888年成軍之後就停滯不前,因為清政府認為擁有這樣的力量已夠防守用了。而日本作為海洋國家明白海軍的作用,所以在大清北洋水師成軍之後一直在不斷加強海軍力量的建設,而就是在這一段北洋停滯發展的時間,世界海軍技術迅猛發展。所以在甲午海戰當中北洋其實已經器不如人了。

    而李鴻章作為北洋的奠基者和發展者,是當時大清少有的能看清當時國際形式人,所以他也一直作為外交家遊走於各國與談判桌,所以李鴻章也被稱為“東方的俾斯麥”,不過這位東方的宰相併沒有像西方的那位宰相一樣能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

  • 4 # 陳悅漫步海邊

    清末北洋大臣李鴻章在1875年開始主持北洋海防建設後,對於陸軍、海軍的重視程度實際上是相等的,並沒有出現過極端的摒棄陸軍的念頭。

    事實上從1875年受命建設北洋海防後的最初幾年間,李鴻章的海防建設精力主要花費在編練陸軍上,諸如建設天津新城,編練直隸練軍等。就算從1880年代北洋海防重點開始建設海軍後,李鴻章對陸軍的重視也並未放鬆,例如建設天津武備學堂,更新陸軍武器裝備等等。在李鴻章於朋僚的通訊中,曾流露出他對陸軍、海軍重要性的判斷,即陸軍的重要性更強:人只知御戎之要在水,不知至要仍在陸。

    不過相比起北洋海軍的建設來,北洋陸軍存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先天不良問題。

    北洋海軍的建設,可以說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全新建設,無論是制度還是用人,基本都是重新來過,因而大量接受過新式軍事教育的科班畢業的年輕軍官成為了海軍的骨幹中堅,海軍的各項訓練制度也都借鑑西方,使得北洋海軍成了西化色彩非常濃、訓練水平接近於西方海軍的武裝。

    而北洋的陸軍,前身要麼是綠營部隊,要麼是淮軍的老營頭,上至軍官、下至士卒,人事關係盤根錯節,再加上古舊的軍規營制、軍事傳統、各項繁文縟節早已成為了慣常,就算是更換了西式裝備,聘請了外國教習,也無法使陸軍出現海軍那種徹底換血的改良效果。

    再加上李鴻章受限於經費的不足,以及政治上的自保考慮,無力、也不願意在直隸、北洋地區保持一支兵力過於龐大的陸軍,使得北洋地區的新式陸軍規模限制在幾萬人而已。

    由此到了甲午戰爭時,北洋陸軍制度落後、軍事學術落後,兵力又弱,面對日軍接連打了敗仗,顯得完全比不上北洋海軍,因而容易使人誤以為李鴻章以往不重視陸軍建設。

  • 5 # 不沉的經遠

    李鴻章並沒有刻意壓制陸軍的發展,更沒有為了發展北洋水師而犧牲陸軍。

    在清末的海防、塞防之爭時,李鴻章主張海防優先。而且在中國近代史上,北洋水師的名氣比較大。 因此很多人往往只關注到了李鴻章為了發展北洋水師花了很多功夫,卻沒注意到他為了發展陸軍也費了不少心思。

    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以後,就開始編練直隸練軍,並在大沽、天津等地修建防禦炮臺和工事。為了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李鴻章建設了天津武備學堂,為清軍培養軍事人才。此外李鴻章還擴建了原有的軍火機器總局(後改名天津機器局),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軍工廠之一。

    在李鴻章的努力下,北洋所屬各陸軍的戰鬥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強。在甲午戰爭期間,北洋所屬各軍是參戰各清軍中表現最好的部隊,可見李鴻章的努力還是有成效的。

    不過李鴻章在建設北洋陸軍時面對的問題要比籌建北洋水師多得多。

    北洋所屬各軍要麼是直隸一帶的綠營,要麼就是李鴻章手下的淮軍。綠營從清初就已經建立,在清末時已經腐化不堪,而且涉及很多利益關係。淮軍雖然年頭短點,不過其上下官員大多和李鴻章有舊,李鴻章也不好意思大刀闊斧徹底改革。

    所以北洋陸軍的改革,主要是限於換裝西式武器,聘請洋員充當顧問、教習協助訓練部隊而已,沒有徹底進行改良。北洋陸軍的戰鬥力提升有限,在甲午戰爭中表現只能說比其他清軍好一些,和日本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此外李鴻章畢竟是漢人,滿清政府對他有一定的猜忌之心。李鴻章為人又愛惜羽毛,為了避免猜忌,對淮軍一再裁撤,所以北洋陸軍的規模在李鴻章任上不增反降。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在外人看起來李鴻章是重海軍而輕陸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925純銀可以用洗潔精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