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山在神話中有崇高的地位,在中國道教文化裡,崑崙山被譽為“萬山之祖”,也是“萬神之鄉”。《山海經·海內西經》說,它是海內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
崑崙山方圓800裡,高達七八千丈。上面長著一種木禾,高四丈,粗夠五個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說玉石,並不是現代指的真正的玉,即優質石)作欄杆。每一面又有九道門,每道門都有開明獸在那裡看守著。開明獸是位半人半獸的神,身軀有一隻虎那麼大,九個頭,長的都是人面,向著東方,立在崑崙山上。崑崙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崑崙山與古代的夏、周、羌幾個民族的活動都有聯絡,在古代神話中的地位,類似於希臘神話的奧林匹斯山。
《山海經》提到過幾十座山,崑崙山雄踞為冠。它作為天帝的都城,自然為天帝所統治。據說,這位天帝便是黃帝。黃帝派去管理崑崙山的神叫陸吾,也是半人半獸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長了九條尾巴。(見《西山經》)民間神話中崑崙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馬拉的車子與西王母為愛而相會。周代穆王繼位時已經50歲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長壽帝王。也許因為他長壽,後世便有周穆王遊行四海,見到了帝臺的西王母;有的說穆王西巡,有偃師求見,有的說他與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崑崙神話是中國神話的主體部分。崑崙山傳說有一至九重天,能上至九重天者,是大佛、大神、大聖。西王母、九天玄女均是九重天的大神。典籍記載,西王母在崑崙山的宮闕十分富麗壯觀,如“閬風巔”、“天墉城”、“碧玉堂”、“瓊華宮”、“紫翠丹房”、“懸圃宮”、“崑崙宮”等。
中國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很多都與崑崙山有關,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其具體位置在哪裡?很多人認為是在青藏高原的山脈,如崑崙山(現在的崑崙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等種種說法,問題是青藏高原的山脈平均海拔5 000-6 000米,氣候寒冷潮溼,空氣稀薄,終年有不化的高原凍土層,不適合發展農業。
一些記載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山海經·西次三經》: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
《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
《水經注》:“崑崙墟在西北,三成為崑崙丘。
《崑崙記》曰:崑崙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謂太帝之居。去嵩高五萬裡,地之中也。
《外國圖》又云:從大晉國正西七萬裡,得崑崙之墟,諸仙居之。數說不同。道阻且長,經記綿褫,水陸路殊,徑復不同,淺見末聞,非所詳究,不能不聊述聞見,以志差違也。
崑崙山在神話中有崇高的地位,在中國道教文化裡,崑崙山被譽為“萬山之祖”,也是“萬神之鄉”。《山海經·海內西經》說,它是海內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
崑崙山方圓800裡,高達七八千丈。上面長著一種木禾,高四丈,粗夠五個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說玉石,並不是現代指的真正的玉,即優質石)作欄杆。每一面又有九道門,每道門都有開明獸在那裡看守著。開明獸是位半人半獸的神,身軀有一隻虎那麼大,九個頭,長的都是人面,向著東方,立在崑崙山上。崑崙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崑崙山與古代的夏、周、羌幾個民族的活動都有聯絡,在古代神話中的地位,類似於希臘神話的奧林匹斯山。
《山海經》提到過幾十座山,崑崙山雄踞為冠。它作為天帝的都城,自然為天帝所統治。據說,這位天帝便是黃帝。黃帝派去管理崑崙山的神叫陸吾,也是半人半獸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長了九條尾巴。(見《西山經》)民間神話中崑崙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馬拉的車子與西王母為愛而相會。周代穆王繼位時已經50歲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長壽帝王。也許因為他長壽,後世便有周穆王遊行四海,見到了帝臺的西王母;有的說穆王西巡,有偃師求見,有的說他與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崑崙神話是中國神話的主體部分。崑崙山傳說有一至九重天,能上至九重天者,是大佛、大神、大聖。西王母、九天玄女均是九重天的大神。典籍記載,西王母在崑崙山的宮闕十分富麗壯觀,如“閬風巔”、“天墉城”、“碧玉堂”、“瓊華宮”、“紫翠丹房”、“懸圃宮”、“崑崙宮”等。
中國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很多都與崑崙山有關,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其具體位置在哪裡?很多人認為是在青藏高原的山脈,如崑崙山(現在的崑崙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等種種說法,問題是青藏高原的山脈平均海拔5 000-6 000米,氣候寒冷潮溼,空氣稀薄,終年有不化的高原凍土層,不適合發展農業。
一些記載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山海經·西次三經》: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
《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
《水經注》:“崑崙墟在西北,三成為崑崙丘。
《崑崙記》曰:崑崙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謂太帝之居。去嵩高五萬裡,地之中也。
《外國圖》又云:從大晉國正西七萬裡,得崑崙之墟,諸仙居之。數說不同。道阻且長,經記綿褫,水陸路殊,徑復不同,淺見末聞,非所詳究,不能不聊述聞見,以志差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