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董海發
-
2 # 歐陽大拙
提問的能不能嚴肅點!什麼叫孔子老年才從事文化與教育?
孔子一生提倡有教無類,而且是教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的教學和別人不同,他是有政治主張的學而優則仕。孔子所傳授的學問都是圍繞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量身定製的,是為實現政治抱負而努力不懈的學問。只不過當時他的政治主張不太受歡迎罷了! 孔子一生除了教學就是東遊列國,可惜一直鬱郁不得志,最後孔子才發出了時也命也的悲鳴。遊歷十四年後,他重新回到自己的故國魯國。孔子清楚的明白自己這一生的政治不可能實現了,晚年的他便專著於從事教學的工作。彼時的孔子心裡是矛盾的,他既看到了現實夢想的破滅,同實又抱著一絲寄託於學生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幻想說了句:"師不必強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言外之意,小子們看你的了!
-
3 # 三楚遺老yqy160425
提這種扯蛋的問題,我可以扯蛋地回答嗎?因為孔子年輕的時候去泡妞,去泡酒吧,去泡歌舞廳了。提問者你自己信嗎?
勸提問者先多瞭解孔子後再來提問。
-
4 # 南山劉向雄
孔子一生都致力於文化和教育,並不是晚年才如此。
自"十有五而志於學"開始,文化學習就成了孔子的第一個志向,"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周禮的學習、"六藝"的精通都是孔子熱衷的。
三十歲左右,孔子開始招收弟子創辦私學,"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成為孔子一生的事業。
即使是五十多歲入仕為官,孔子仍然誨人不倦。
即使是在周遊列國流離顛沛,孔子依然來者不拒地教誨學生。
直到六十八歲回到魯國,年事已高,孔子更靜下心來編《詩經》、筆削《春秋》。
祝您愉快!
-
5 # 開開心心的畫渣渣
孔子三十幾歲時就開始以講學為業,他是最早創立私學的人之一,是第一個大規模招收弟子的教育家。他主張“有教無類”,招收學生不考慮其社會地位,他的學生中,既有貴族子弟,也有許多貧賤之士。傳說他一共招收三千多弟子,其中成績突出的就有七十二人,如:子路、子貢、顏淵、子由等都是佼佼者。孔子曾整理上古的文化典籍,並以《詩》、《書》、《禮》、《易》、《春秋》等書教授弟子,孔子的教育重視德行的培養,性情的陶冶,鼓勵學生聞道濟世。他經常與學生討論政治問題。在幾十年的政治、教學實踐中,孔子及其弟子逐漸形成了一個頗具影響的儒家學派,解開了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序幕。
孔子晚年開始遊歷各國,在14年的遊歷生涯中努力宣傳自己的政治見解,但終不見用,回到魯國後以全力從事教育事業,直到病亡。
-
6 # 使用者369966854458
諸子百家中的儒家在血緣與戰功分封的時代,就是想透過學習來謀求一個晉升到統治者的機會,孔子開劈了教育自救的先河,何來孔子晚年才從事教育?
-
7 # 雄鐵
孔子可取的一條是有教無類,其餘糟粕比較多,他的書讀多了就會變迂腐。古代許多典籍都比孔子的強,孔子也是被拔高吹出來的,文學、詩歌等方面上有什麼造詣?半部論語能治天下?許多著作不是本人所作,都學生和儒生美化出來的。漢武帝以後,把所有讀書人都說成儒生,也是很不恰當的。
-
8 # 錢塘漁翁1
我覺得問題不是非常準確,孔子專注文化教育並非周遊列國後回到魯國,重執教鞭的短短7、8年時間。而是在孔子三十——五十歲之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專注於文化教育。
但是由於在教育過程中,他對奴隸制鼎盛時期的典章制度和倫理道德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他對奴隸制度與產生於氏族公社內部的人倫道德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明確,可以說達到了融會貫通的程度,也就是他自我評價時所說的“四十而不惑”。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他的教育目的也越來越清晰,名氣也越來越大。此時,他已經不是單純的教育工作者,而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思想家政治家,只是還沒有經過官場的歷練。
他感覺奴隸社會鼎盛時期的生活是完美無缺的,而他所處的混亂無序,禮崩樂壞的現狀,令他痛心疾首,所以他決心讓以“仁政禮治”為核心的奴隸制鼎盛典章制度再次輝煌。在五十歲時,他已經把復辟他認定的完美無缺奴隸制度,當做自己畢生的使命。這種感覺應該與孔子所說的“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相對應。
他在魯國為官三年從中都宰、小司空,官至大司寇,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實現這個政治理想;墮三桓失敗以後,孔子怒而辭官,開始十四年周遊列國,到處宣教自己的政治理想,向各國諸侯求官,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求官失利,孔子回到魯國再次執教,更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理想。
周遊列國後重執教鞭的孔子,教育有兩個互相從屬的教育目的,一個是著眼於人的成長髮展,讓他們中的佼佼者,能夠成為有執政能力的朝廷重臣。第二個目的就是讓這些佼佼者去完成他沒有完成的政治使命。
綜上所述,我認為孔子從來不是一個專注於文化教育的、純粹的教育工作者。他首先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家思想家,然後才是教育工作者,可以稱他為奴隸制社會典章制度的政治理論家與教育家。說一句題外話:孔子作為政治家僅僅有明確的政治目標,有強烈的使命感,還缺少一點兒狠勁、謀略和手腕,所以他在世時對歷史發展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孔子畢生堅持奴隸制,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與歷史發展的方向背道而馳的,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以及為此孜孜以求的精神,卻是不朽的,值得我們敬仰與繼承,因為他與許多歷史偉人一起,在兩千多年前就極大的拓展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回覆列表
因為孔子周遊列國宣傳儒家文化,沒有一個國君願意採納儒家文化,當時正值群雄逐鹿中原的爭霸時期,誰願意安分守己,執政為民。所以,孔子開始辦教育培養修身齊家的孝子、善人、好人、君子,培養治國平天下的人才、將才、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