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簡單瞭解一下地震災難的特點和地震傷害型別:
【地震災難的特點】
1、突發性、不可預見性。
2、尋找、挖掘傷員困難。
3、傷亡人數眾多,救援人員與資源不足。
4、傷情複雜、嚴重,多發傷多。輕重傷員混合,危重傷員有時難以辨別。
5、現場緊急救援的環境危險、條件惡劣。
6、人員驚恐、現場混亂。
7、隨時可能發生餘震或次生災害。
8、交通、通訊中斷。
【地震傷害的型別】
1、顱腦、四肢、內臟損傷以及大出血、休克等。
2、窒息 因口鼻、胸部受壓或有毒性氣體所致。
3、脊柱脊髓損傷。
4、擠壓綜合徵。
5、完全性飢餓 斷水斷食導致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症。
6、燒傷,地震誘發火災。
7、凍傷、中暑。
8、中毒 有毒有害物質洩漏。
9、海嘯引起的淹溺。
10、核輻射、核洩漏。
11、精神障礙。
12、其他 因環境潮溼、寒冷或悶熱、汙濁,使代謝紊亂、抵抗力下降。
地震來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逃生,但是謹記不能盲目逃生。
【避險逃生時的心理指導】
1、樹立安全脫險、自救互救的信念。
2、理智選擇逃生路線和方法。
3、克服盲目的從眾心理。
4、保持臨危不亂的心態。
5、自救互救的同時,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維持生命,等待救援。
6、互相鼓勵,克服恐慌,保持鎮靜。
【地震避險逃生原則】
1、應急疏散,聽從指揮、有秩序、防止擁擠、踩踏、避免盲目跳樓。
2、就地躲避,傢俱旁、內牆角、小開間房間。
3、在兩次地震之間疏散到空曠的地方。
4、切斷電源、關掉煤氣開關,防止起火爆炸。
5、不能乘電梯,不能跳樓。
如果遇到地震,我們如何避險逃生?
1、12秒自救機會。在地震心理學上有一個“12秒自救機會”,即地震發生後,若能鎮定自若地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能給自己提供最後一次自救機會。
通常,一次地震的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1分鐘。地震發生的最初10~15秒鐘(平均12秒)內是上下的縱向震動,此時相對安全,逃生的時間平均只有這12秒鐘,然後就是破壞力極大的橫向震動,建築物倒塌都發生在這一時段,因此地震時要第一時間克服恐俱、就地自蔽。
2、生命最寶貴。在尋求躲避時不要顧及任何財產,災害面前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如果隨手拿一瓶水和食物再行躲避,一且被倒塌物掩埋擁有水和食物也就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3、身體正確姿勢。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保護頭頸、眼睛、口鼻。
4、注意保護頭部。可以用雙手將枕頭、面盆、書包等頂在頭上,護住頭部。
5、不能隨意點火,甚至不能打手機,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6、室內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旁。比如蹲伏在寫字檯、課桌、床、衣櫃、冰箱等高大堅固的傢俱旁(而不是傢俱下),以躲避墜落物的砸傷。還應迅速開啟房門,以防房門變形而不能出逃。
7、如無法及時逃離室內,可跑到室內空曠的房間,躲在牆角處(不選擇隔斷牆、割斷玻璃)。因為這些地方在房屋倒塌時會形成倒塌物砸不到的死角,人躲在這裡相對較安全。或者跑到衛生間、廚房、儲物間、過道等,快速關閉電源和煤氣管道的閥門,然後躲在牆角。因為這些地方的房頂跨度較其他房間小,且衛生間和廚房上下水管道和暖氣管道穿行其間增加了牢固性、穩定性、抗震性,故不易倒塌傷人,建議平時瞭解房屋結構。
8、如果在工作崗位,迅速躲藏於堅固辦公桌下,或者堅固鐵櫃、機器旁,震後迅速撤離;工廠上班工人,要關閉機器,切斷電源,躲避於安全處;特殊部門(電廠、氧氣廠、化工廠、核反應堆等)按地震應急預案中規定的專業程式運作。在有毒氣的化工廠區域內,要向汙染源的上風處跑,以免中毒。
9、在公共場所,如車站、影劇院、教室、商場、候車室、地鐵等場所的人員、切忌亂逃,要保持冷靜,就地擇物(排椅、櫃架等物)躲避,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伏而待定,然後聽從指揮,有序撤離。
10、在室外避震,撤離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員,要選擇空曠地帶下蹲或俯臥,降低身體重心,以免摔倒;不要盲目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遠離高大建築——高樓(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煙囪、過街橋、立交橋、水塔、橋樑、高架路。
遠離危險場所——狹窄巷道、廣告牌、商場的高大貨架、吊車、高聳或懸掛物、高壓電線、變壓器、電線杆、路燈以及加油站、煤氣站、倉庫、化工廠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場所。
11、行駛車輛避震,首先應儘快減速,逐步剎閘(切莫急剎),將車子靠邊,避開十字路口停下。不要盲目下車,先確認周圍安全,再儘快離開車子。
如果無法逃離車內,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後再下車。
13、避震禁區。外牆、陽臺不能躲,樓梯、電梯最危險。
地震後,黃金救援時間分秒可貴,所以震後的自救互救十分重要,甚至是無可替代的,被埋壓人員能否及時獲救,對於降低死亡率意義重大。統計資料表明:
半小時內救出,生存率為95%;
24小時內救出,生存率為81%;
48小時內救出,生存率為53%。
可見,地震後及時組織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時間就是生命。在自救互救中,我們應該知道地震現場救護的十大原則:
1、確保自身安全。
2、聽從專業救援人員的指導。
3、先救近,後救遠。
4、先救易,後救難。
5、先挖掘,後救治。
6、先救命、後治傷。
7、先救強壯人員、醫務人員、軍警、領導等,以增強現場組織、指揮能力,壯大救援力量。
8、先救容易獲救的醫院、學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員密集的地方。
9、成批傷員要及時檢傷分類,根據傷情實施分級醫療救護、轉送、分流。
10、通氣、止血、包紮、骨折固定、抗休克。
【地震發生後的自救互救】
1、清點人員,趕快把被埋的人從廢墟里救出來。早一分鐘,就多一份希望!
2、到廢墟上傾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物聲。大致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不要盲目亂挖亂扒,以防止意外傷亡。首先應使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塵土,防止窒息,再行搶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3、根據房屋結構,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再行搶救,以防止意外傷亡。
4、找到倖存者後,首先暴露頭部,迅速清除口鼻內塵土,防止窒息,再暴露胸腹部以及其他部位。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被壓者不能自行爬出時,不要強拉硬拖,以免造成進一步受傷,儘量用小型輕便工具,避免重物利器傷人。
5、對於埋壓廢虛中時間較長的倖存者,首先應輸送飲料,然後邊挖邊支撐,注意保護倖存者的眼睛。
6、危重傷員的救護:
(1)心跳呼吸停止者酌情做心肺復甦。
(2)對於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傷員,應儘可能在現場進行必要的救治,以維持生命體徵的穩定,然後迅速送往醫院和醫療點。
(2)休克者,應立即止血、取平臥位。
(3)昏迷者,應取側臥位,以防窒息。但懷疑有脊柱脊髓損傷者禁用。
(4)頭、胸、腹部損傷,經必要的處理後,迅速送醫院。
(5)懷疑脊柱脊髓損傷,要採用正確保護、搬運方法,切忌生拉硬拽。
(6)肢體受壓1小時以上、並出現腫脹等,應禁止活動,立即採取肢體固定措施,不要過緊,以防影響靜脈迴流。放平傷肢,嚴禁熱敷,可暴露在涼爽的環境中,給予鹼性飲料,儘快切開減壓。
(7)當發現一時無法救出的存活者,應留下標記,以待救援。
【廢墟下的自我求生】
一次地震過後,在房屋內躲避的人員大多將被埋在廢墟之中,面對黑暗、恐懼、傷痛、甚至死亡的降臨,應保持鎮定。1分多鐘後地震停止,如發現自己被廢墟掩埋時,要有與死神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1、被困時,保持頭腦清醒,設法保持呼吸道暢通,可儘快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防止煙塵造成的窒息。
2、儘快設法將四肢解脫出來,清理壓在身上的物體,脫離危險區。一時不能脫險的,要設法牢固、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防止重物墜落壓身、造成二次傷害。若無力自救脫險時,應儘量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救援。
3、如有出血,將衣服撕成布條包紮受傷出血部位,對較嚴重的出血可用綁紮止血法,注意每隔 l小時放鬆止血帶 5~10分鐘,防止發生組織壞死。
4、被埋在廢墟下的倖存者不必大聲呼救,因為外面的救援人員可能根本無法聽到你的聲音。一味絕望的哭喊只會白白消耗掉寶貴的體力,使自己的精神過早崩潰。保持鎮靜,判斷被埋前所處的位置,尋找求救、傳遞資訊的辦法。正確的方法是,用磚石有節奏地敲擊水管、暖氣管或堅實的牆壁,透過震動傳導通知外面的救援者敲擊時不必用力太大,既可節省體力,也能防止因震動引起的塌方。被埋人廢墟後的精神狀態很重要,頑強堅定的求生意志可以使你克服傷痛、戰勝恐俱,堅持到救援的人員到來。
5、收集廢墟縫隙中流下的雨水,破裂水管中的積水,甚至排出的尿液以供飲用。人體在完全飢餓的條件下,一般可生存7天,要保持良好心態,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地震無情,白衣有愛,願震區人民平安,願九寨溝災後美麗依舊。
資料提供: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資深急救專家 賈大成
首先,簡單瞭解一下地震災難的特點和地震傷害型別:
【地震災難的特點】
1、突發性、不可預見性。
2、尋找、挖掘傷員困難。
3、傷亡人數眾多,救援人員與資源不足。
4、傷情複雜、嚴重,多發傷多。輕重傷員混合,危重傷員有時難以辨別。
5、現場緊急救援的環境危險、條件惡劣。
6、人員驚恐、現場混亂。
7、隨時可能發生餘震或次生災害。
8、交通、通訊中斷。
【地震傷害的型別】
1、顱腦、四肢、內臟損傷以及大出血、休克等。
2、窒息 因口鼻、胸部受壓或有毒性氣體所致。
3、脊柱脊髓損傷。
4、擠壓綜合徵。
5、完全性飢餓 斷水斷食導致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症。
6、燒傷,地震誘發火災。
7、凍傷、中暑。
8、中毒 有毒有害物質洩漏。
9、海嘯引起的淹溺。
10、核輻射、核洩漏。
11、精神障礙。
12、其他 因環境潮溼、寒冷或悶熱、汙濁,使代謝紊亂、抵抗力下降。
地震來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逃生,但是謹記不能盲目逃生。
【避險逃生時的心理指導】
1、樹立安全脫險、自救互救的信念。
2、理智選擇逃生路線和方法。
3、克服盲目的從眾心理。
4、保持臨危不亂的心態。
5、自救互救的同時,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維持生命,等待救援。
6、互相鼓勵,克服恐慌,保持鎮靜。
【地震避險逃生原則】
1、應急疏散,聽從指揮、有秩序、防止擁擠、踩踏、避免盲目跳樓。
2、就地躲避,傢俱旁、內牆角、小開間房間。
3、在兩次地震之間疏散到空曠的地方。
4、切斷電源、關掉煤氣開關,防止起火爆炸。
5、不能乘電梯,不能跳樓。
如果遇到地震,我們如何避險逃生?
1、12秒自救機會。在地震心理學上有一個“12秒自救機會”,即地震發生後,若能鎮定自若地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能給自己提供最後一次自救機會。
通常,一次地震的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1分鐘。地震發生的最初10~15秒鐘(平均12秒)內是上下的縱向震動,此時相對安全,逃生的時間平均只有這12秒鐘,然後就是破壞力極大的橫向震動,建築物倒塌都發生在這一時段,因此地震時要第一時間克服恐俱、就地自蔽。
2、生命最寶貴。在尋求躲避時不要顧及任何財產,災害面前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如果隨手拿一瓶水和食物再行躲避,一且被倒塌物掩埋擁有水和食物也就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3、身體正確姿勢。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保護頭頸、眼睛、口鼻。
4、注意保護頭部。可以用雙手將枕頭、面盆、書包等頂在頭上,護住頭部。
5、不能隨意點火,甚至不能打手機,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6、室內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旁。比如蹲伏在寫字檯、課桌、床、衣櫃、冰箱等高大堅固的傢俱旁(而不是傢俱下),以躲避墜落物的砸傷。還應迅速開啟房門,以防房門變形而不能出逃。
7、如無法及時逃離室內,可跑到室內空曠的房間,躲在牆角處(不選擇隔斷牆、割斷玻璃)。因為這些地方在房屋倒塌時會形成倒塌物砸不到的死角,人躲在這裡相對較安全。或者跑到衛生間、廚房、儲物間、過道等,快速關閉電源和煤氣管道的閥門,然後躲在牆角。因為這些地方的房頂跨度較其他房間小,且衛生間和廚房上下水管道和暖氣管道穿行其間增加了牢固性、穩定性、抗震性,故不易倒塌傷人,建議平時瞭解房屋結構。
8、如果在工作崗位,迅速躲藏於堅固辦公桌下,或者堅固鐵櫃、機器旁,震後迅速撤離;工廠上班工人,要關閉機器,切斷電源,躲避於安全處;特殊部門(電廠、氧氣廠、化工廠、核反應堆等)按地震應急預案中規定的專業程式運作。在有毒氣的化工廠區域內,要向汙染源的上風處跑,以免中毒。
9、在公共場所,如車站、影劇院、教室、商場、候車室、地鐵等場所的人員、切忌亂逃,要保持冷靜,就地擇物(排椅、櫃架等物)躲避,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伏而待定,然後聽從指揮,有序撤離。
10、在室外避震,撤離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員,要選擇空曠地帶下蹲或俯臥,降低身體重心,以免摔倒;不要盲目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遠離高大建築——高樓(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煙囪、過街橋、立交橋、水塔、橋樑、高架路。
遠離危險場所——狹窄巷道、廣告牌、商場的高大貨架、吊車、高聳或懸掛物、高壓電線、變壓器、電線杆、路燈以及加油站、煤氣站、倉庫、化工廠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場所。
11、行駛車輛避震,首先應儘快減速,逐步剎閘(切莫急剎),將車子靠邊,避開十字路口停下。不要盲目下車,先確認周圍安全,再儘快離開車子。
如果無法逃離車內,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後再下車。
13、避震禁區。外牆、陽臺不能躲,樓梯、電梯最危險。
地震後,黃金救援時間分秒可貴,所以震後的自救互救十分重要,甚至是無可替代的,被埋壓人員能否及時獲救,對於降低死亡率意義重大。統計資料表明:
半小時內救出,生存率為95%;
24小時內救出,生存率為81%;
48小時內救出,生存率為53%。
可見,地震後及時組織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時間就是生命。在自救互救中,我們應該知道地震現場救護的十大原則:
1、確保自身安全。
2、聽從專業救援人員的指導。
3、先救近,後救遠。
4、先救易,後救難。
5、先挖掘,後救治。
6、先救命、後治傷。
7、先救強壯人員、醫務人員、軍警、領導等,以增強現場組織、指揮能力,壯大救援力量。
8、先救容易獲救的醫院、學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員密集的地方。
9、成批傷員要及時檢傷分類,根據傷情實施分級醫療救護、轉送、分流。
10、通氣、止血、包紮、骨折固定、抗休克。
【地震發生後的自救互救】
1、清點人員,趕快把被埋的人從廢墟里救出來。早一分鐘,就多一份希望!
2、到廢墟上傾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物聲。大致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不要盲目亂挖亂扒,以防止意外傷亡。首先應使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塵土,防止窒息,再行搶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3、根據房屋結構,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再行搶救,以防止意外傷亡。
4、找到倖存者後,首先暴露頭部,迅速清除口鼻內塵土,防止窒息,再暴露胸腹部以及其他部位。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被壓者不能自行爬出時,不要強拉硬拖,以免造成進一步受傷,儘量用小型輕便工具,避免重物利器傷人。
5、對於埋壓廢虛中時間較長的倖存者,首先應輸送飲料,然後邊挖邊支撐,注意保護倖存者的眼睛。
6、危重傷員的救護:
(1)心跳呼吸停止者酌情做心肺復甦。
(2)對於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傷員,應儘可能在現場進行必要的救治,以維持生命體徵的穩定,然後迅速送往醫院和醫療點。
(2)休克者,應立即止血、取平臥位。
(3)昏迷者,應取側臥位,以防窒息。但懷疑有脊柱脊髓損傷者禁用。
(4)頭、胸、腹部損傷,經必要的處理後,迅速送醫院。
(5)懷疑脊柱脊髓損傷,要採用正確保護、搬運方法,切忌生拉硬拽。
(6)肢體受壓1小時以上、並出現腫脹等,應禁止活動,立即採取肢體固定措施,不要過緊,以防影響靜脈迴流。放平傷肢,嚴禁熱敷,可暴露在涼爽的環境中,給予鹼性飲料,儘快切開減壓。
(7)當發現一時無法救出的存活者,應留下標記,以待救援。
【廢墟下的自我求生】
一次地震過後,在房屋內躲避的人員大多將被埋在廢墟之中,面對黑暗、恐懼、傷痛、甚至死亡的降臨,應保持鎮定。1分多鐘後地震停止,如發現自己被廢墟掩埋時,要有與死神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1、被困時,保持頭腦清醒,設法保持呼吸道暢通,可儘快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防止煙塵造成的窒息。
2、儘快設法將四肢解脫出來,清理壓在身上的物體,脫離危險區。一時不能脫險的,要設法牢固、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防止重物墜落壓身、造成二次傷害。若無力自救脫險時,應儘量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救援。
3、如有出血,將衣服撕成布條包紮受傷出血部位,對較嚴重的出血可用綁紮止血法,注意每隔 l小時放鬆止血帶 5~10分鐘,防止發生組織壞死。
4、被埋在廢墟下的倖存者不必大聲呼救,因為外面的救援人員可能根本無法聽到你的聲音。一味絕望的哭喊只會白白消耗掉寶貴的體力,使自己的精神過早崩潰。保持鎮靜,判斷被埋前所處的位置,尋找求救、傳遞資訊的辦法。正確的方法是,用磚石有節奏地敲擊水管、暖氣管或堅實的牆壁,透過震動傳導通知外面的救援者敲擊時不必用力太大,既可節省體力,也能防止因震動引起的塌方。被埋人廢墟後的精神狀態很重要,頑強堅定的求生意志可以使你克服傷痛、戰勝恐俱,堅持到救援的人員到來。
5、收集廢墟縫隙中流下的雨水,破裂水管中的積水,甚至排出的尿液以供飲用。人體在完全飢餓的條件下,一般可生存7天,要保持良好心態,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地震無情,白衣有愛,願震區人民平安,願九寨溝災後美麗依舊。
資料提供: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資深急救專家 賈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