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天12133

    這些年誰看誰都不順眼的原因,是生活壓力大了,工作壓力大了,兩極分化了,自私自利的人多了等造成的,應該說不分年齡段的出現吧。

    其實誰都不是完美的,只要是愛國,愛黨,遵紀守法,有公德,堅持原則就行。

    生活習慣個人所好,不雅的就改改,相互幫助就行。

    不要針對年齡段,年輕人是社會的力量,我感覺現在的年輕人做人素質很高,不要亂綁架人,相互尊重年齡段,虛心提高自己是所有年齡段的事!自覺做人,人人都好。

  • 2 # LaoHuang188

    不能一概而論!

    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對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所謂的"道德綁架",可能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補充內容:其實不是聖人的標準,聖人也不一定掏錢救助所有有困難的人,應該說用是超乎人類和說話人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援希望工程,這儘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要求一個人代表團體去隨機抽獎,如果抽不到就是損害了團體利益就要受譴責,這同樣是道德綁架。"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的邏輯混亂。

    觀點一(保守主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準、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麼都稱之為"道德綁架"的人,等於連這樣的道德底線和道德義務都要取消。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範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 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範疇允許之內,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準"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準(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所以,正因為"道德"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觀點三(以偏概全):在一些涉及到道德問題的事件中難免有人會以自己的經歷見聞去否定他人的所作所為,不在觀點問題上切入矯正,而是以一種偏激的態度去責問乃至諷刺或辱罵,人和人的經歷不同會導致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看法,有部分人會認為自己經歷的優先度高於他人,做不到換位思考便先去諷刺批判一番,比如:某人家庭破裂迫使其子尚未成年便自己在外生存,在這期間父母並未教育和管理,而成年後其子只對在外照顧他的人往來,不履行對父母的"贍養義務"。這種情況部分人不會對其子進行教育而是責罵或諷刺,儘管知道做的不對卻不用正確方式引導,比起"道德"來說更願逞一時口舌之快,用道德的正面來否定別人的經歷見聞至使其更加偏激。

    偽道德主義由於把政治義務與道德義務、不同的道德標準混在一起,難以在國家與社會間劃出一條邊界。而道德虛無主義則拒斥公民社會的道德基礎。在當下中國,它們實際上可以推杯換盞,稱兄道弟。

    胡適曾經說過:“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迴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綁架幾乎無處不在,一些網路噴子以道德為武器,對別人的行為甚至生活進行毫無根據的評判,卻從來沒有認真的想過李詠女兒曬自拍照是不是一種逃避的方式,也許熒幕下面是一張整日以淚洗面的臉,更不會去想,蹲在地鐵旁的女孩是不是身體不適,不得不蹲下去減少痛苦,於是有了“白眼狼”、有了“粗魯、不雅、沒教養”的說辭。

    可是還不夠,他們更肆意妄為,披著道德的外衣,一次又一次的去謀取自己的利益。最讓人“感到熟悉”的可能就是公交車上讓座了,從成都“讓座門”開始,國內發生的類似案例數十起。

    更有一部名為《搜尋》的電影將道德綁架以一種直觀的角度展現給觀眾。

    在電影開頭,高圓圓扮演的葉藍秋在得知自己患上了淋巴癌之後,心情糟糕的她並沒有將座位讓給旁邊的老人,迎來的卻是售票員的冷嘲熱諷,還有同車廂的人們冷漠的眼神,沒有人考慮她是否身體不適,更沒有人站起來為她發聲。

    不管電影的劇情發展如何,將道德擺在別人的基本權利的前面,以道德為武器,去謀取自己的利益,在國民的生活中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

    在當今社會,我們越來越強調道德的迴歸,因為道德和法律相輔相成才能營造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但是道德的迴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過分的突出道德,甚至將其放在別人基本權利的前面,其實是一種過分消費道德的行為。

    當人們對道德帶著一種敬而遠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顯然對於國民素質的提升不利,道德綁架不但不能給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反而會使瀰漫在社會的戾氣越來越重。

    李瑛在《你的教養價值千萬》談到,真正的教養,是對自我約束,而非“道德綁架”。

    所謂的偽君子,網上有一個很好的詮釋:當事實對自己有利時,就強調事實;當法律對自己有利時,就援引法律;當道德對自己有利時,就鼓吹道德。道德從來都是約束自己的,用道德約束他人,來謀取自己利益的人,才是世間最大的冷漠和不善良。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但是面對道德綁架,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切不可人云亦云,成為別人進行道德綁架的幫兇,也不要袖手旁觀,勇敢對道德綁架說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20年(瓷婚)送什麼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