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原則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朴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經》 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朴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雖常服藥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鑑》明 汪綺石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素問·遺篇刺法論》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養生原則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朴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經》 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朴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雖常服藥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鑑》明 汪綺石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素問·遺篇刺法論》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