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由讓人想起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
陶淵明的生活狀態被後世很多文人效仿,如襄陽才子,終身布衣的大詩人孟浩然。今天我們就賞析一首有陶淵明情懷的詩作,作者的詩清淡空靈,清淡似孟浩然,空靈似王維。
《闕題》
唐·劉昚虛
道與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閉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山路被白雲隔斷在塵世之外,春光像那潺潺溪水源遠流長。落花隨著溪水流去,遠遠就能聞到飄來的芬芳。房門對著彎曲的山路,柳樹掩映中藏著書堂。每當太陽穿過柳蔭,那清輝就會灑滿衣裳。
闕題:就是缺題,詩的題目已經丟失,後人就冠之以"闕題"為詩名。這首詩有多好,"賈寶玉"化用其意境,雍正皇帝也都引用過。
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甚為清幽的地方。隨著帶有落花香氣的潺潺溪水,行至白雲的盡頭,一所書屋,面對青山,綠樹掩映。俯卷屋內,清輝照衣。這是多麼愜意,又是多麼高雅啊!
分析全詩,從描繪的景物和意境看,詩人不是寫閒適的自己,而是隱居山中的友人的幽趣生活。那麼,我們就跟隨詩人的腳步,去探訪一個別有洞天的"世外桃源"。
首聯:一個遠景。進入深山,沿著山路往上走,彷彿走在雲裡。白雲繚繞,通向那個幽所的山路彷彿是從白雲盡出開始的。伴隨山路的是長長的、飄著落花的、帶有花香氣味的清清溪水。那為什麼說"春"也"長"呢?因為沿著山路而上,一路上都是花繁草茂,高山蒼翠,溪水幽長。滿眼是賞不完的春色,看不盡的風光,所以說"春"是"長"。
頷聯:從總寫到分寫。細化"青溪"。"至"和"隨",既擬人,也暗示詩人在行動中。溪水上落花飄香,而且這香氣隨著流水遠遠而去,詩人此時已被春色、被青溪所吸引,毫無"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傷感,卻大有悠悠自適,心曠神爽的怡然。
這兩句的意境極美。《紅樓夢》中,賈寶玉就曾題過"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的對聯,並給亭子命名為"沁芳"。這"沁芳"這"花分一脈香"不就是這"花隨流水香"嗎?
前面四句,先粗寫山路與青溪,然後細寫青溪,由遠到近,層次井然。
一路觀賞,一路前行,不覺已到目的地,引出頸聯:抬頭看,已經到那個"閒門"了。"閒門"就是少有人來,也就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之地。主人的書齋就在這雜人罕至、翠柳掩映中。主人就在這種環境中專心致志地研究學問。
這不就是陶淵明的生活!這不就是陶淵明的境界。
後人極愛這句,很多人就把自己的書齋取名叫"深柳讀書堂"。雍正皇帝也曾為圓明園一景觀提名為"深柳讀書堂",就在福海西岸。
尾聯:坐在這樣的書齋裡,春日的Sunny透過濃密的柳樹枝縫,柔和地灑在讀書人的衣服上。"每"不是每天,這裡當"雖然"講。春日融融,環境安謐,清輝灑衣,真是最好的讀書地兒了。汲取春天的元氣,汲取書卷的香氣,正像那句唐詩所說的"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珍惜大自然的春天,珍惜人生的春天。
寫到此,戛然而止,餘音繞樑,詩盡而韻無窮,詩盡而意無窮。
這首詩通篇寫景,沒有議論,更沒有抒情。但是,詩人卻在景物中融入人物的行動、神態、感情和心理,景語中蘊含情語,有直覺的美感,也有形象之外的趣味,無奇詞麗句,把自己所聞所見娓娓道來,讀了讓人輕鬆快樂。
劉昚虛是盛唐時期詩人,八歲屬文,拜童子郎,不折不扣的神童。開元年間中進士,但為人低調,不愛榮華,寄情山水,與孟浩然相交頗深。詩風既有孟浩然的"清新淡遠,平易流暢",又有陶淵明的"質樸率真,情景渾然",在當時名氣很大。《明皇雜錄》中把他與李白、杜甫、王昌齡、常建並列,可見其詩詞造詣。可惜作品多已遺失,僅存詩十五首,連這首入選《唐詩三百
這不由讓人想起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
陶淵明的生活狀態被後世很多文人效仿,如襄陽才子,終身布衣的大詩人孟浩然。今天我們就賞析一首有陶淵明情懷的詩作,作者的詩清淡空靈,清淡似孟浩然,空靈似王維。
《闕題》
唐·劉昚虛
道與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閉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山路被白雲隔斷在塵世之外,春光像那潺潺溪水源遠流長。落花隨著溪水流去,遠遠就能聞到飄來的芬芳。房門對著彎曲的山路,柳樹掩映中藏著書堂。每當太陽穿過柳蔭,那清輝就會灑滿衣裳。
闕題:就是缺題,詩的題目已經丟失,後人就冠之以"闕題"為詩名。這首詩有多好,"賈寶玉"化用其意境,雍正皇帝也都引用過。
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甚為清幽的地方。隨著帶有落花香氣的潺潺溪水,行至白雲的盡頭,一所書屋,面對青山,綠樹掩映。俯卷屋內,清輝照衣。這是多麼愜意,又是多麼高雅啊!
分析全詩,從描繪的景物和意境看,詩人不是寫閒適的自己,而是隱居山中的友人的幽趣生活。那麼,我們就跟隨詩人的腳步,去探訪一個別有洞天的"世外桃源"。
首聯:一個遠景。進入深山,沿著山路往上走,彷彿走在雲裡。白雲繚繞,通向那個幽所的山路彷彿是從白雲盡出開始的。伴隨山路的是長長的、飄著落花的、帶有花香氣味的清清溪水。那為什麼說"春"也"長"呢?因為沿著山路而上,一路上都是花繁草茂,高山蒼翠,溪水幽長。滿眼是賞不完的春色,看不盡的風光,所以說"春"是"長"。
頷聯:從總寫到分寫。細化"青溪"。"至"和"隨",既擬人,也暗示詩人在行動中。溪水上落花飄香,而且這香氣隨著流水遠遠而去,詩人此時已被春色、被青溪所吸引,毫無"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傷感,卻大有悠悠自適,心曠神爽的怡然。
這兩句的意境極美。《紅樓夢》中,賈寶玉就曾題過"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的對聯,並給亭子命名為"沁芳"。這"沁芳"這"花分一脈香"不就是這"花隨流水香"嗎?
前面四句,先粗寫山路與青溪,然後細寫青溪,由遠到近,層次井然。
一路觀賞,一路前行,不覺已到目的地,引出頸聯:抬頭看,已經到那個"閒門"了。"閒門"就是少有人來,也就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之地。主人的書齋就在這雜人罕至、翠柳掩映中。主人就在這種環境中專心致志地研究學問。
這不就是陶淵明的生活!這不就是陶淵明的境界。
後人極愛這句,很多人就把自己的書齋取名叫"深柳讀書堂"。雍正皇帝也曾為圓明園一景觀提名為"深柳讀書堂",就在福海西岸。
尾聯:坐在這樣的書齋裡,春日的Sunny透過濃密的柳樹枝縫,柔和地灑在讀書人的衣服上。"每"不是每天,這裡當"雖然"講。春日融融,環境安謐,清輝灑衣,真是最好的讀書地兒了。汲取春天的元氣,汲取書卷的香氣,正像那句唐詩所說的"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珍惜大自然的春天,珍惜人生的春天。
寫到此,戛然而止,餘音繞樑,詩盡而韻無窮,詩盡而意無窮。
這首詩通篇寫景,沒有議論,更沒有抒情。但是,詩人卻在景物中融入人物的行動、神態、感情和心理,景語中蘊含情語,有直覺的美感,也有形象之外的趣味,無奇詞麗句,把自己所聞所見娓娓道來,讀了讓人輕鬆快樂。
劉昚虛是盛唐時期詩人,八歲屬文,拜童子郎,不折不扣的神童。開元年間中進士,但為人低調,不愛榮華,寄情山水,與孟浩然相交頗深。詩風既有孟浩然的"清新淡遠,平易流暢",又有陶淵明的"質樸率真,情景渾然",在當時名氣很大。《明皇雜錄》中把他與李白、杜甫、王昌齡、常建並列,可見其詩詞造詣。可惜作品多已遺失,僅存詩十五首,連這首入選《唐詩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