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33590184843

    “即從巴峽穿巫峽”出自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原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註釋   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   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裡指四川。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涕:眼淚。   卻看:回頭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漫卷(juǎn)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起。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放歌:放聲高歌。須:應當。縱酒:開懷痛飲。   青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作伴:與妻兒一同。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襄陽:今屬湖北。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譯文   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   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卷起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   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藝由湖北襄陽赴任鞏縣縣令,舉家遷入鞏縣。歷祖父杜審言、父親杜閒,再到杜甫,杜家在鞏縣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成仙得道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