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京劇崇拜者

    那是剛剛恢復傳統戲,半導體收音機裡播放梅大師的貴妃醉酒,一下被吸引了,從那以後開始喜歡聽京劇,可惜的是隨著演員的更新,京劇的韻味越來越淡了,而且天天唱的就那幾出,吃功夫的都不唱了,也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就靠著聽聽錄音,聊以自慰了

  • 2 # 驚鴻游龍a

    自從有一次刷到了張雲雷的影片,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瘋狂的刷張雲雷的影片,慢慢的也開始看其他人的影片了。

    感覺德雲社有好多有才華有好玩的相聲演員。也就開始刷其他人的影片。

    就感覺京劇不像以前那樣高不可攀,生澀拗口。有時候自己也開始能跟著哼唱幾聲。

  • 3 # 無憂彌勒

    吾乃從3歲就喜歡京劇了!吾今60有3。吾到0K廳主要是唱京劇。年輕時參加京劇比賽還得了個二等獎,還上過地區電視臺哪!

  • 4 # 斌

    要說我是什麼時候喜歡京劇的,那還得說是我剛剛記事的,一九六七年,在智取威虎山裡,沈金波先生的,把剝削根子全撥掉一段唱,雖說那時我剛六七歲,可每逢話匣子〈注〉有線收音機裡播放這段唱,就像小孩子有餅乾吃一樣的興奮!

  • 5 # 戲迷阿德1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一個人要喜歡京劇藝術必定家裡親人是票友或家裡親人是專業搞京劇藝術的演員或琴師,專業京劇團演員大多數人是出身梨園世家,因而喜歡京劇藝術都是受到家裡上輩親人帶出來的,京劇藝術要從小培養的,我是從14歲開始學習拉京胡,跟我伯父學拉京胡,我伯父是專業琴師,一開始你學拉京胡只覺得好玩,要培養新趣這是很艱難的一個過程,你要天天拉上2小時至3小時很枯燥,特別是要內弦外弦你要拉出來沒有躁音,要經過很長的時間勤學苦練才能夠把內弦外弦拉出來沒有躁音,再經過一段時間練習音拉出來脆音,堅實,鋼勁,等到你內弦外弦功夫化下去了,右手大臂自然垂下運弓自如鋼勁,肘中臂與手腕運弓柔和,大臂加中臂加手腕子鋼柔結合順手流暢,只有這樣把內弦外弦拉好後再繼續學西皮6.3調,二黃5.2調,反二黃1.5調,反西皮知道一下基本上不用,西皮,二黃,反二黃,三個調門一定要掌握。因而京胡這門藝術雖然是配唱腔,但不能缺少京胡,沒有京胡伴奏就不能夠成體統,不是京劇藝術了,要講京胡藝術就是要講功夫,京胡藝術要天天寫,寫不完只有大概知道淺表面一點知識要完整地寫出來還要用時間來計算只有這樣。

  • 6 # 蘭竹ZLZ

    京劇可以當歌曲來聽,那是在文革期間,估計很多上了點兒年紀的大爺大媽們,叔叔阿姨們都懂得這一點,比如:紅燈記裡的李奶奶、李玉和、李鐵梅的唱段,幾乎人人都會唱,後來逐漸形成低靡狀態。

    本人不太清楚戲曲文化,特別是老一代的表演風格發音吐字,必須有著票友之稱的人們,才會賞析。然而德雲社的年輕藝人張雲雷(小辮兒)給我們帶入了一個新的京劇世界,他的京劇唱腔有傳統的字音,有流行的元素。

    應該是聽了他的“鎖麟囊”,重新喜歡上了京劇的藝術,特別是張雲雷表演京劇藝術的風格,著實的時尚也很美,他的字正腔圓和極富認真的感染力十足,吸引了中青一代,還有更年輕的德雲女孩兒。

    在新時代開闢了新的京劇表演藝術方式,小辮兒該立個頭等功。隨然郭德綱有更深厚的底蘊,但也以對口相聲為主業。小辮兒卻不同,他的場子是以演唱為主:京劇、京韻大鼓、評劇、太平歌詞、曲藝相聲等全方位。

  • 7 # 365天思念的

    喜歡上他以後,開始喜歡京評梆,小曲小調,大鼓等等這些傳統曲藝。因為他喜歡,所以我喜歡,因為他唱,所以我聽,我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最後一位帝王的皇后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