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啊哈嘛噢噢

    不從客觀角度講,從主觀唯心論,姜維繼承的是諸葛亮的意志,所以北伐是必然選擇,從客觀來講不北伐選擇休養生息,魏估計也不會給你這個機會了,一個諸葛亮的謀略能造成多大殺傷力魏國是領教了的,臥龍隕落,蜀國已危……

  • 2 # 歷史展護衛

    不會,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後出師表》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說的王業不偏安,偏安一隅早晚會被魏國滅國。

  • 3 # 鬱川青主

    假如將魏蜀吳比喻為三家集團公司的話,那麼魏國屬於財大氣粗、能人輩出又有國企血統的大財閥,吳國屬於偏安一隅、專攻一域的中等財閥,而蜀國則屬於草根創業、先天不足、主要靠少部分牛人的光環頂住的小財閥了。創立初期,蜀國在諸葛孔明的大力支援下,可謂是順風順水。國內政治開明,人盡其才,文臣武將同心同德。從地理形勢上,扼守蜀地險要,地盤雖不算大,但易守難攻。可以說,諸葛亮的一篇隆中對就奠定了蜀國幾十年的國運。

    可是,歷史的車輪總是要往前進的。試問,如果姜維不選擇繼續北伐,而是休養生息,是否可以延續更長的時間、甚至謀圖再起、問鼎中原也未可知?

    對其,青主也只能很遺憾的 說一句:不可能。蜀漢的敗亡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幾乎就是必然。因為蜀漢政權自身存在三大先天隱患,會如同一條蛀蟲一般,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母體的侵蝕越來越大,到最後必然是難以為繼的敗亡之局。

    一、蜀漢的生存條件存在短板。三國時期,所謂一個政權的綜合國力,無論是人口、耕地、錢糧等關鍵要素。蜀漢雖居於四川平原號稱天府之國的肥沃之地,但先天存在三個短板:一是地盤小,核心的生活生產區域集中於成都平原,而周圍及西南如貴、滇等地區高山林立,無法大面積發展生產,在當時的生產技術條件下極難對這些山區土地進行拓荒開闢。二是人口少,《晉書·地理志》記載,“劉備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其戶20萬,男女90萬口。”也就是說蜀漢建國之初,人口也不過90萬人,滅國時(263年)有戶28萬,人口94萬。這個資料,至今歷史學界還存在分歧,因為與東漢末年官府進行的人口普查造冊的資料相差過大。但至少263年的這個資料是戰勝方魏國進行統計的,應該是符合事實的。而魏國則戶60.3萬,人口443.2萬。足見,蜀漢地區人口緊缺,應該也是與當地的經濟水平相關。

    二、蜀漢政權內部派系林立。前文,我雖然已經提到蜀漢政權內部政治生態開明、官員團結。但這是在劉備、諸葛亮等強權人物尚存、能夠陣住場面的情況下,並不代表內部沒有分出派系。其中,以劉備、關羽、張飛等創業元老為代表的北方派(包括趙雲、馬超、簡雍,糜氏兄弟等人,還有後來的姜維,均是劉備的心腹核心)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蔣琬,費文偉,陳祉,董氏父子,向氏兄弟,馬氏兄弟,以及一些武將比如黃忠,魏延,鄧芝等人),以李嚴、譙周為首的本土集團長期存在。三方勢力雖然都有著共同的利益,但彼此代表的群體利益又各不相同。自劉備夷陵兵敗死後,三方勢力紛爭開始公開化,相互傾軋。諸葛亮之所以要北伐,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為了用戰爭將各方勢力統一起來,避免內鬥。長此以往,不用外部勢力介入,蜀國內部先自己瓦解了。

    三、蜀漢政權精英人才凋敝。三國後期,魏、蜀、吳均出現了人才匱乏的問題。但蜀國尤甚。自趙雲、魏延死後素有“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說法,新星的武將人才遠不如三國之初。諸葛亮的中原大計需要將才,但是蜀中就姜維能當此任,面對強勁的魏國,北定中原能否成功其實冥冥之中早已註定。關於為何蜀漢人才凋敝,史家眾說紛紜,有說諸葛亮天資卓絕故而嫉賢妒能、任人唯親,有說劉備不注重與益州地方士族結交、過分倚重入川的心腹,但不論如何,蜀漢後期人次凋敝是不爭的事實。

    綜上三個方面的隱患,我們可以得知,隨著時間的推移,蜀漢的綜合實力與魏國會越來越大,也就越來越不可能真正實現“匡扶漢室”的遠大理想了。

    其實,作為最為弱小的蜀漢勢力,自從加入了三國演義這場爭鬥,無論諸葛亮、姜維,所做所為都是兵行險招、以小博大的機巧之舉。非此,又如何能夠快速的縮小與強敵之間的差距,在殘酷的鬥爭中存活下來呢。可憐諸葛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星隕五丈原,不亦悲乎。

    而且,無數的證據都已經表明了,北伐絕不是諸葛亮、姜維等肆意妄為的舉動,而是綜合分析了當前現實和對敵鬥爭形勢後所做出的的深思熟慮的戰略決策,也是當時蜀漢能夠做到的最佳戰略了。關於這一點,本青主會專門撰文來論述這一點的。敬請期待!

  • 4 #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鑫

    蜀國。倘若不北伐不但不會延長國運。反而會加速其滅亡。諸葛亮六出祁山。數次北伐,名義上是北伐。實則。以攻代守。然最主要的目的是破壞北方的經濟,引起戰火,讓各路諸侯蠢蠢欲動。天下大亂,他才有機會。逐鹿中原。這才是他的目的。西涼馬氏就是最好的例子.以蜀國的國力。想滅魏那是在做夢。

    北伐是蜀國的基本國策,真正的歷史是,魏國的國力。是蜀國三倍以上。北伐蜀國傾全國之力,魏國最多敢分兵一半。來應戰,蜀有山川之險。吳有一江之隔,魏則一馬平川。北方遊牧民族,勢力也不容小覷.面對這麼多的強敵。又無天險可守,足見魏國之實力。

    自古得北方者得天下,英雄豪傑講的是逐鹿中原,各部勢力。最大的敵人便是魏,倘若都不動手。待魏恢復國力。便會一個一個的被收拾。

    雖然戰爭不斷。但曹操發明了屯田制。練兵,種田兩不誤。曹操又善用人。魏國,國力直線上升.什麼關羽張飛,甘寧阿蒙的。猛將再猛也沒用。戰爭打的是後勤,國力.

    然後,再然後。就是你看到現在的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將二進位制碼轉換成ASCII碼?